認知理智型的孩子
適合美式教育法,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來對待,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以理服人,不要讓孩子感覺你在以大欺小,這樣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當你對他們有某些想法或要求時,可以用徵詢的語氣:「你覺得這件事這樣做會好一點嗎?」或者「我覺得這件衣服比較適合你,你覺得呢?」這樣,孩子的想法會得到尊重,同時也啟發了孩子動腦思考的積極性。
認知型的孩子大多內省智慧比較強,所以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可以先訴之以情,例如:「你這樣做,媽媽很難過,很傷心。」之類的話。孩子在看到媽媽不開心的樣子而且沒有責罵時,就會自我反省所做的事,而且犯錯後抗拒的心理情緒也會相對減低,接下來的說理便會很順利,孩子就不會養成說謊或狡辯的習慣,也可以有效的避免親子間的衝突。要特別注意的是,對孩子儘量不要出現類似如此的語言:「你怎麽這麽不聽話……」。
學習模仿型的孩子
模仿能力很強,只要他感覺好玩或有興趣的事物,不論好壞,他一律都會學,所以孩子的玩伴須要慎重選擇,而且要及早告訴孩子什麽是正確的,是該學的。另外,多給孩子讀一些偉人傳記、歷史典故以及寓言,給孩子樹立學習模仿的對象,這些都能對這類型的孩子給予良好的規範。
逆向思考型的孩子
如果是逆思型的孩子,那麽恭喜您,雖然孩子的一些行爲與常人不同,但他卻擁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具有發明家的潛力。所以掌握好孩子的特質並用適當的方法去溝通,那麽以往令你頭痛的「愛找麻煩」的孩子也會很容易地向你規劃好的方向進步的。本類型的孩子思維方式與常人不同,常常從我們意想不到的角度考慮問題,讓有的家長、老師覺得很不可思議。其實這只是孩子與我們常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已,不代表孩子的見解、行爲有錯。所以我們這時一定不要立即斥責孩子,而是應該站在孩子看這件事時的角度給予理解、引導。而不要輕忽孩子的意見或強迫他們順從大人的意思……,建議互動方法則是:以激將法來刺激孩子朝相反方向進步,如:你不做這件事,不是因爲你不想做,而是因爲你根本做不到!或以積分的方式給予獎勵,達到給予獎勵或禮物,反之則給予處罰,因爲孩子喜歡競爭與挑戰,因此最好與孩子協商訂定合理的獎懲方式,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開放思考型的孩子
如果是開放型的孩子,則您的孩子擁有開放思考以及大量吸收的能力,像海綿吸水一般,可以大量的教授孩子各類知識,不要怕孩子吸收不了,也不要怕孩子太小會感覺累,正常情況下孩子都會很輕鬆的吸收、消化大量知識的,在我的經驗中,這種類型的孩子現在能同時學習多項才藝,而且各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他們從小對各類事物的接受能力就很強,但這類孩子的缺點是學習主動性不夠,屬被動學習型。如有家長陪同學習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果您栽培孩子所花心思不夠,則孩子的潛力有可能因而被埋沒!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人,教養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多花點心思在孩子身上,孩子回饋給您的一定比預期的還多!
- 1樓. 時和2008/12/16 08:08第一種小孩適合美式教育
那其他三種小孩呢?
何謂美式教育?
日式教育好嗎?德式教育好嗎?芬蘭教育好嗎?
又,台灣教育不好嗎?
沒有所謂「好」與「不好」,
只有適不適合的教育方式,
每個孩子的個性適合哪種模式,
這是老師最敏感與最喜歡研究的課題;
至於您談到的日式教育與美式教育....簡述如下:
在日式的教育裡,不管你習不習慣、喜不喜歡,
也不管你原本是什麼樣的人,它就像穿制服一般,
把「百分百正面」的人格特質,硬「穿」在每個人的身上,
並不斷地教育所有人,這件制服是與生俱來的,
是理所當然的,不僅每個人從小就已經穿在身上,
更是群體榮譽的表現。
而美式教育比較重視小孩的自主發展,
小孩不想學就不會硬逼、不會勉強。
但結果就是造成學生素質好的非常好,差的非常差,
同樣是高中生,有的已經是大學生的程度,
但有的則連九九乘法都還不太會背,程度差距相當大。
氣質老師 於 2008/12/17 22:2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