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毅力」作者達克沃斯在美國之外的首場演講,獻給母親的故鄉:台灣
(照片來源:天下雜誌)
相關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CommonWealthVideo/videos/619176344934337/
46歲的達克沃斯(如圖)是美國心理學界的明星,她研究三百位奧運獎牌得主、大企業家等頂尖成功者之後發現,人類成功的究極能力,不是智商、天賦,而是恆毅力(Grit)。
達克沃斯全名: Angela Duckworth,她母親的故鄉是台灣,所以她有一半的台灣血統,目前是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這位哈佛畢業進入麥肯錫,之後奉嚴父之命,轉到公立學校教數學,32歲才決定要當心理學家,2013年獲頒心理學界為高榮譽的「麥克阿瑟獎」;她在TED六分鐘的演講,三年已吸引近一千萬人次觀看。
「Grit」翻成中文為「恆毅力」很好,恆心加上毅力。達克沃斯定義「恆毅力」是為了達成長遠的目標,持續保有熱情與堅持。努力很重要,但努力從何而來?努力一定來自你對這件事情有熱情,覺得這件事情有趣、重要,所以自發內心的熱情與堅持,而且一開始缺一不可。如果一件事情是被父母親推的、逼的,才去做,找不到熱情,這是難能成功的。
一位運動選手會不會成功,也是要對運動訓練這一件事情有趣、重要,而發自內心的熱情與堅持。呼應上述「她研究三百位奧運獎牌得主....」,我認識三位奧運獎牌得主,如奧運射箭銀牌得主陳思園、銅牌得主吳慧如,平時晨操至少一小時,下午訓練課程至少四小時,而這兩位還常常利用下課(訓練)時間,夜間自己開燈「偷練」;我國第一位,至目前也是唯一男子奧運金牌得主,跆拳道的朱木炎,他當選手時代,全隊如有重大比賽完畢,會停練一週,他們稱之調整,可是朱木炎照樣一早六點半,自我晨操一番。上述親眼看的成功運動員,絕不是只靠家長或教練,壓著或逼著訓練出來的,看的出來,是發自內心的熱情,而且還堅持不懈,應該就是所謂的「恆毅力」了。
文:翁志成(曾任育達科大、國立體大教授,現從事專欄寫作)
參考資料:天下雜誌617期:陳一姍整理「專訪《恆毅力》作者達克沃斯:讓員工敢犯錯,打造企業恆毅力」。
相片來源: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