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類:語文常識(7)
- 2016/06/27 14:21

我們在閱讀古籍時,有時會看到「某某反(翻)」或「某某切」等字眼,常令讀者如丈二金剛,搞不清楚是誰要造反了?還是誰忽然跑去吃消夜亂切一盤黑白切咧? 其實這是古代的注音方法。它萌芽於東漢末年,歷經約一千七...
瀏覽:30,224迴響:0推薦:15 - 2015/07/14 22:27

進入正文之前,請容筆者先聲明一點不合時宜的基本原則──討論學術問題,應該盡力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憑證據說話,不發虛妄空泛之論。學術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是為特定的意識形態服務。 * ...
瀏覽:5,324迴響:0推薦:18 - 2015/05/09 10:52
翻開歷代字書,不同時代對於正體字的形體標準多少有些差異,但對正體字的定義則無二致──文字學家經由政府召集或以個人之力,綜合觀察漢字演變歷程以及社會用字現況而制定,並經政府頒布施行的標準字體,即為「正體...
瀏覽:9,229迴響:0推薦:19 - 2015/04/30 13:30
語言文字的基本功能就是人際溝通的工具,無論口語或書面語,都是在語文使用者普遍接受的框架之下持續進展。這種「約定俗成」的力量,就彷彿是供給生物成長的養分一般。語文一旦脫離了社會現實,就必將面臨乾涸死亡的...
瀏覽:3,231迴響:0推薦:13 - 2014/09/11 13:52
一位小學三年級的女孩提問:「平仄是甚麼意思呀?」 這真是大哉問!以小朋友現在的程度,只能大略地解釋一點皮毛;等年紀稍長一些,再看這篇短文,對於賞析古詩詞應該會有不少助益。 為了方便教學,我們習慣把...
瀏覽:122,645迴響:0推薦:19 - 2014/04/02 10:41
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 ──《荀子.正名》 曾有學生在課後討論時提問──語言文字不就是「約定俗成」,大家看得懂就好,為何還...
瀏覽:13,664迴響:0推薦:14 - 2014/01/29 13:33
每回在中學國文課本的文白比例爭議中,主張減少文言文者最常見的論點,就是「文言文是古人說的話,白話文才是現代人說的話,所以沒有必要多學文言文。」 這個說法其實頗有商榷之處。 事實上,古人平時說話講的...
瀏覽:32,088迴響:0推薦: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