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收音機的整點新聞中聽到一小則報導,在比利時 (Belgium),離首都布魯賽爾 (Brussels) 5 公里處的德語區,一所小學規定 (Saint-Pierre de Jette Primary School),所有學員,在校區內,下課休息時段除德語外 (Flemish),不得使用法語 (French)。凡是違規者需接受處置 - 留校一小時並接受強制性的語言課程。
校方的說詞:
- 學校座落於德語區,大部份的學生居住離首都不遠的法語區,在校説德語,在家、周末時和家人朋友說法文,
- 校長並不認同拘校處置是為處罰,而是鼓勵學童説用德語,
- 校方強調,所有的學童都會說德/法語是最終的目標。
家長的看法是:
- 這是一種以 «暴力» 的方式將學童帶入一個歷史性的語言分裂爭議,
- 在校園裡,孩子們被強迫使用外國語和他們的玩伴溝通,
- 如果學童在校做出 «不文明的» 事情; 例如打架或羞辱他人,處罰是必然的。但是因使用自己的語言,這難到也是 "不文明"? 而需接受強制性的語言課程處置? 這種強制性的語言教學法,只會造成學習障礙而且是種反教育行為。
在比利時的歷史中,由於德/法語分裂的爭議造成不少的政治危機。最近的一次是,為期 72-1/2 星期無政府狀態。現任首相是位意大利移民的化學博士 - 埃利奥 · 狄 · 如 朴 (Elio Di Rupo) 於 2011 年 12 月就職 。
聽到這則事件,讓我想起類似的事情也曾在 70 年代的台灣發生過。由於父母都是任教老師,因此在校說台語要被罰錢的機會,從不會落在我們兄妹的身上。雖然現在台語聽的懂,但說不出口或常被誤認為 "大陸仔/妹",並未帶給我太多不便,有時是因被認定為 "大陸仔/妹",常被以異樣的眼神看待。國語/普通話是我自小所使用的語言工具,當時的政策是否不當,讓歷史去裁定。 反觀這幾年台灣的政客以國語/普通話/方言等做為權力操縱的手段,那種 «暴力、不文明的» 行為,讓我對學說台語/方言的意願降至冰點。
今天翻開報紙,看到這則新聞:
明天(22日)是世界母語日,台灣母語聯盟發起「講台語,俗予你 (便宜賣給你)」活動,即日起至 25日前往包括書店、唱片行、牛排館、火鍋店甚至牙科診所等全台近百家店家,用母語(原住民語、客家話、台語)消費或交談,就可享優惠消費講母語可享優惠。
想好了,明天先去誠品買本 "臺灣方言之旅",到唱片行買張郭金發的 "百年經典台語歌謠 - 燒肉粽"。中餐到大稻埕民生西路上的 "波麗路西餐廳",點個米國沙朗牛排,晚餐到圓環吃個佛跳牆。消夜上西門町的 "鴨肉扁" 吃個鵝肉切盤和一碗切仔麵。在付款時記得問 "討ㄍㄟ,屋怕遮摸? (老闆,有打折嗎?)"
三輪車,跑的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
在台灣,說母語,享折扣,比利時,說法語,受懲罰,你說奇怪? 不奇怪!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