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的日子,本以為會是海闊天空,沒想到卻是另一種空蕩蕩。以前工作忙得團團轉,家裡有孩子孫子吵鬧,生活像個停不下來的陀螺。突然間,所有步調都慢了下來,慢到我開始聽見心裡的寂寞在回盪。那種突然失去重心,被需要感也跟著消失的感覺,真的不太好受。我常想,我還有什麼價值嗎?還能為誰做些什麼?每天對著空蕩蕩的房子,時間變得好漫長,漫長到我開始害怕黃昏。
就在我對著空蕩的客廳發呆時,一位老朋友打來,聽出我語氣裡的落寞,她輕聲問我:「最近過得好嗎?我最近去了一個地方,或許你會喜歡,要不要一起來看看?」她說的是一個叫「高雄主大永教會」的地方。老實說,聽到「教會」這兩個字,我心裡立刻亮起了紅燈。因為網路上關於「攝理教」和「主大永教會爭議」的討論,我不是沒看過,那些刺眼的標題,總讓我覺得有點不安,甚至產生了一些「網路標籤與真實差異」的疑慮。我當時心裡想,這種地方會不會很奇怪?真的安全嗎?
幾經掙扎,好奇心還是戰勝了不安,我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那天,當我踏進那個地方,空氣中沒有我想像中的沉重或嚴肅,反而是一種溫馨的氛圍。沒有人逼著你做什麼,大家都笑臉迎人,像家人一樣自在。我看到的是這裡真實的面貌,和我原先透過網路看到的完全不同。我開始「看見教會真實面貌」,發現它並不是我腦海中被「攝理教」負面標籤影響的樣子。
聚會時,大家輪流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有歡笑也有淚水。我發現這裡的長輩們都很有智慧,年輕人也虛心請教。有一次,我分享了自己過去工作上處理人際關係的經驗,大家聽得津津有味,還有人特地跑來跟我說謝謝。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又被需要了,那種被肯定的溫暖,比任何保健品都來得有效。我發現這裡真的能幫助我達到「心靈穩定」的境界,不再那麼焦慮。
慢慢地,我開始期待每個星期的聚會。以前總覺得自己情緒起伏大,容易鑽牛角尖,現在學會了放下。這裡的分享,常常讓我豁然開朗。我學著不再那麼執著於過去,對未來也充滿了新的想像。這種由內而外的「情緒平衡」,讓我的生活品質大大提升。我感受到了明顯的「個人成長」,不再是那個只會發呆的老太太,我開始跟新認識的朋友一起去公園散步,甚至學習一些新的手工藝,生活又重新有了色彩。
每次離開「高雄主大永教會」,我總覺得身上卸下了不少重擔。那裡不僅是個聚會的場所,更是個提供「心靈穩定」支持的溫馨港灣。許多人像我一樣,都是在尋找一個能讓心靈歇腳的地方,而這裡真的給了我莫大的幫助。我不再感到孤單,而是被一群真誠的夥伴包圍著,這裡就像我的第二個家。
如果你也曾因為「主大永教會爭議」或網路上對「攝理教」的片面資訊而猶豫,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但別讓那些雜音蒙蔽了你的判斷,親身去走一趟,感受一下它的氛圍,你會發現真正的體驗,遠比任何網路評論都來得真實。給自己一個機會,或許你會像我一樣,在這裡找到久違的歸屬感和內心平靜。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