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灣、中國、和美國學校注音教學方法之異同
2006/07/22 23:30
瀏覽12,093
迴響6
推薦15
引用2
英文雖是拼音文字,但它的發音和拼字,不一定相關,不像德文或法文,字母本身就是音標。因此,如果要學如何寫和讀,他們是需要注音符號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音標)。聽與說雖然可以用直接學習的方法,但是如果想要發音不走調,那麼一套標準音標還是需要的,否則同一個字,過個幾十年,尤其時空的隔絕,整個發音和唸法會變成不一樣,就像中國話一樣。

我不知是不是有美國學校教標準音標,但我所知道的美國學校,全部沒有教音標。雖然KK音標是美國人發明的,你問美國小學老師,可能沒有幾人知道是什麼,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音標。

我說美國學校不教音標,事實上只對了一半,他們還是教的,只是用的是一種很粗糙而不科學的音標系統(以我的看法來說),而且他們幾乎不用注音的方式。有一點像中國大陸學中文的作法,很多學生必須先去記住那個字怎麼唸,然後再去記那個字的漢語拼音。有意思吧!剛好和我們相反。

解釋一下。在台灣,我們不論學中文或英文如何唸,我們先都先學注音符號,看到了注音符號後,再把字給唸出來,然後再照習慣修正。用這種方法,只要有音標(注音符號)的存在,即使是我們不認識的字,我們也可以很快的把它標準的發音唸出來。用這種方法,一個用功的學生,可以大量的自修。

但中國大陸學中文和美國人學英文則不是這樣,他們先去記住那個字的發音(他們能這麼做,因為這是他們的母語,到處都可以聽得到),然後再去對照和記憶注音為何。

台灣的注音符號要學十個星期(三十七個符號),據知在以前,大部份的學生,十個星期已經足夠,以前每週有十堂國語課(現在據說剩不到五堂),很少有學生注音符號學不會的。有些家長甚至偷跑,在孩子尚未進小一以前,就先把注音符號學會了(結果造成很多小一的老師,只是隨便的教一下就進入正式的課程了)。

在大陸,他們以羅馬字母的漢語拼音來代替傳統的注音符號,李遠哲就建議台灣要改用漢語拼音。但是因為漢語拼音,是一種拼音符號,而非注音符號。拼音符號是不一定精確的,漢語拼音裏,有許多母音符號,在不同的拼字裏,會發不同的音,因此十分容易混淆。注音符號則是非常嚴謹的,一個符號,就是只有一種發音。

由於漢語拼音裏,大部份母音符號在不同的字裏會發不同的音,很難令小學生學習。結果在中國,大部份小學生學了一年以後,還是很難正確拼出漢語拼音,很多人甚至二年三年以後,還是無法完全理解。

我在美國,自學漢語拼音,遇到了不少問題,曾經請教過一些中國留學生,某些字的正確漢語拼音,如何寫注,十個有八個無法通過我的問題。今天中國留學生應該是中國大陸的精英了,漢語拼音竟然學得這樣,那你可知它是不是好系統。還好沒有聽李遠哲的話。

美國人由於不教標準音標,雖然他們的基礎教育非常的普及,在小學階段不會輸給台灣(到了高中,就比不上台灣了,因為退學和休學的人很多),但是他們的英文,即使是在這裏土生土長的,在不同的地區,發音有不少的差別。

最標準化的是電台和電視新聞的播報,對我來說,也最容易聽懂。在日常生活裏,我經常對某些美國人的英語,聽得非常吃力,因為他們的發音,不太標準。雖然他們也是土生土長的,而且受過了相當的教育,但顯然在標準發音這方面,教育並沒有給他們太多幫助,反倒是因為美國人看電視的時間很多(有人做過研究調查,據知比台灣人多很多),多少產生了一些統一發音的功能。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語言
自訂分類:了解真正的美國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6) :
6樓.
2010/02/20 14:37
check dictionary

遭遇不明注音的英文生詞 不是應該立即查dictionary嗎?

如果打一開始便學習英文國際音標,自己check 生詞讀音就更加便利

5樓. KK音標達人
2009/12/23 18:21
淺談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為開國儒師章炳麟”取古文篆之形”原則,即摘選大、小篆書的偏旁部首的形與音而創出。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教育部於1913年開始推廣、1918年正式推行的漢字標音符號,亦是筆順和筆劃規則的學習,也時是漢字的基本部件-打下漢字學習的基礎,為小學基礎教育和學習數千年漢字與中華文化。「注音符號」目前仍舊為台灣漢字的主要拼讀工具之一,為小學語文教育初期必學內容;中國大陸自1958年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以後停止推廣使用,但在漢語字典等基礎工具書中對漢字注音時繼續與拼音同時使用。民國2年,教育部通令全國使用章氏所制定“注音字母”共三十九個通用注音符號,為國語發音標準化第一步,現代標準漢語是37個注音符號。.........淺談注音符號

先生文章可否讓我以引用至: 國內英語教育主要問題所在 謝謝

歡迎引用,但請記得註明出處。 時季常2009/12/25 03:16回覆
4樓. 時季常
2006/07/24 02:36
單字量不夠怎麼辦?

豐富的單字量當然是閱讀的基礎,但是單字量的增加,不能光用背單字的方法,而最好是從閱讀中來增加,也就是說在閱讀時,遇到了生字,再去求解決。你從閱讀中學會的單字,往往記憶會比較深刻,另一個好處時,因為有上下文的關係,你同時知道了它的用法。反之,單背單字的話,因為是支離破碎的,很不容易記住,即使記住了,對如何使用,也很難有信心。

那麼如何從閱讀中增加字彙量?文章單字太多怎麼辦?有苦方法,也有易方法,不妨都參考一下。先談苦方法。

苦方法是一種速效法,講究的是密集和大量,像精緻農業一樣,在每個單位面積上,求取最大的收獲量。選擇好文章,甚至整本書本(最好是自己會有興趣的內容,否則會更苦),頁數在五十至二百頁之間(看自己能吃苦的程度而言),從頭到尾閱讀,每一章讀二遍以後才讀下一章。讀一遍時要求快,如果一堆單字片語不認識怎麼辦?沒辦法,繼續讀下去,把生字做個記號,並試著能不能抓到重點。隔一天再讀第二次,這一次帶著字典讀,可以查字典。當全部讀完以後,從頭到尾,再用同樣的方法讀二遍。

在做這事的時候,你會發現,同樣的單字會不斷的出現,你也會發現,怎麼你在第一章時甚至前一頁才學的生字,到下一章或下一頁就忘記了,這不是壞事,這是你將要把這個字記起來的前兆,表示你認得那個字了,只是不記得它的意思罷了。

通常如果完成一本書以後,你就會發現字彚量大增。當然這是不夠的,你還要第二本,第三本的進行下去。進行到第十本的時候,你的英文詞彚就會很驚人了。苦方法再也不苦了,讀書開始慢慢成為一種享受。但要養成一個好習慣,讀書一定要求快,不要在那裏慢慢摸。讀得快,才會專心,吸收得才會多。讀得慢,分心的時間居多。這是有科學証明的。

再談易方法

易方法的效果不見得會慢,但是它是一種粗放方式,講求大面積種植,但不求單位面積的收成率,愛讀書的小孩就是用這種方法。小孩也是看很多書,但每本書的字數不多,字很大,圖也不少。一天可以讀個兩三本,甚至十幾本,因為字數很少,一下子一本就讀完了,因此不會覺得辛苦,而且還會覺得很有成就感,雖然實際成就沒多少。但是因為每天都讀,而且讀好多本,所以仍然是一種大量閱讀。

假設每天讀三小時英文,用苦方法,剛開始,可能要三天或一週才讀得完一本書,用易方法,一天就可以讀三本或十本書。用苦方法,讀完一本書的時間會愈來愈短;用易方法,則是書本的內容和長度,隨著時間逐漸加深加長。

以上講的是純粹為了英文學習目的的閱讀。閱讀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目的,如娛樂,如求新知,如評鑑事物,如與他人溝通,為求實用訊息,如學習技術,如操作機器等等。不論是何目的,讀了再說,遇到問題再去解決,不要以為你能事先準備,如果你想要先把單字背好,文法搞懂等等,再去讀書,那你大概永遠讀不完一本書。注意:你是藉由讀英文書來學英文,而不是學好了英文,才去讀英文書。

3樓. 時和
2006/07/23 23:24
單字太多,如何英文閱讀?

leepe 上國中的小孩看到不認識的單字就氣餒了,單字太多,怎麼閱讀?

幫小孩查嗎?


2樓. 時季常
2006/07/23 12:39
是的,台灣學生的英文閱讀量太少

想當初開始學英文,整天就是啃著書本,做著參考書的練習題,如音標單字文法等等,這些不是不能做,問題是,沒有大量閱讀英文的基礎,光做這些,是一種很短視的行為,表面上說是為應付考試,長遠來看,其實真能對考試的幫助也很有限。

語文的學習,大量的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國內英語教育能重視這一點。

1樓. 珍妮曾在西雅圖
2006/07/23 05:34
美國的發音教學叫做Phonics

Phonics在台灣的兒童美語教學,也漸漸開始採用,我稱之為「自然拼讀」。誠如你所言,Phonics 看似有系統,應用於日常生活基本單字中,已經綽綽有餘。然而美國的Phonics拼讀教學目的,是讓美國兒童在為閱讀能力做準備,打基礎。Phonics有助於認字,是好的開始,然而閱讀能力才是最終目的。台灣兒童美語教學太重視單字,老師只要求背單字、背文法,這些枝節其實有幫助孩子在英語能力上的整體提升嗎?沒有!為什麼要閱讀能力?這樣才可以閱讀英語,吸收新知,尤其是在「地球村」的時代,英語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主流溝通語言,吸收新知識的來源。你我來美國,在閱讀報章雜誌上,會逐字閱讀嗎?不會。無論是「覽讀」或「精讀」,為的是吸收內容資訊。我們閱讀中文,會逐字閱讀嗎?不會。英語的閱讀,同理可證。

台灣的美語教學,在聽、說能力上,其實提升很多,但在閱讀能力上,只重視單字,在培養閱讀技巧以吸收整體資訊上,還要加強。在寫作上,太重視文法,而忽略起承轉合的英語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