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北京話有音無字的情形不會比閩南語少
2009/04/02 05:36
瀏覽7,228
迴響38
推薦31
引用1

引用文章去... 誰才是正宗的「國語」...

缺乏語言常識的人才會說閩南語有音無字,據考證,閩南語是漢至唐時代(有人說從商周就是了,有人說一直到晋朝),中國的文化中心,河南地區通行於士族之間的古音,因為胡人入侵華北,中原士族南遷,才傳到了閩南,取代了原來的土話,而成為今日所說的閩南語。因為如此,閩南語才又稱為河洛話,河洛就是黃河與洛水的意思。

中原的河洛正統官話,由於華北受到非漢族的入侵和統治,被胡族語音混淆,以致慢慢的變了音調,至於今,形成了所謂的北京話,普通話,或是國語。

中國文字至遲到了秦代就發展完成,而後以漢代的隸書定型,晋至唐時的楷書,只是新的官方書體定型而已。河洛話既是當時士族通行的官話,當然絕大部份有相應的漢字,怎麼會說有音無字呢?太離譜,太沒有常識了。

今天很多人不知道閩南語的相應字為何,因此就自己亂說,並信以為真,這是很錯誤的。

話說回來,大概所有通行的漢語,都會有一些有音無字的話,尤其是愈普遍使用的話,這種情形愈多,包括現在通行的北京話,也就是所謂的普通話或是國語在內,但是你不能因為這樣,就以偏概全,指稱某個語言或是北京話是有音無字。

那些有音無字的語彙,因為沒有創新字,往往就以表音符號或近音字代替。舉例而言,譬如說有人一直死撐著,現在有個新語叫做 ging(第一聲),這個字就是有音無字。台灣歌手周杰倫發明了一個新語,叫做xia(第一聲),因為合造字原理的字還沒有造出,或是選擇不造,於是就以瞎字來代替,如今到處都有人在說「很瞎」。

稍早,在台灣校園裡也流行一個新語叫做 kiang(一聲),是偷東西的意思,這個新語也是沒有漢字。還有我們在聽人講話時,表示還有在聽話,很多人喜歡使用的「m - h-ng」(非常重的鼻音,而且是北京話裡沒有的高低音調),這二個音節,至少到目前為止,也一樣找不到字。

還有一個語可能是更普遍的,根本就沒有那個字,字典甚至找不到同音字,就是飯很Q的Q。

文化最早發達的民族,都是先發展象形文字。只有那些文化晚進的落後民族,因為來不及發展出文字來,只好發明拼音符號,以拼音符號去書寫他們的語言,直接表音,如果要講有音無字,那麼那些採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和國家,才是真的有音無字。

那些講閩南語是低級語言,把北京話當做漢語正統的人,實在是很沒常識,很可笑的。今日的北京話,是因為中國北方不斷的非漢族入侵和入主,正統的河洛官話受「胡言胡語」的混淆以後所產生的新語系。

舉例來說,中國造字原則裡有非常多的形音字,像工,缸,江等三個字,都應該是從工的音的,也就是說,應該唸成同音。在這一點,今日的閩南語就仍然保留得很好,以閩南語來唸這三個字,三個字的發音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如果以北京話來唸,三個字的音都是不同的,這就是古典漢語胡化的證據。

另一個北京話是古典漢語被胡化的證據,就是捲舌音。除了北京話以外,中國境內的主要漢語語系裡,包括閩南語在內,都沒有捲舌音。

受氣包的每一個中學國文老師都提到過,中國漢唐古詩,如果以閩南語唸起來,它的押韻和平仄會特別的準確,感覺起來會特別的順和有韻味,這證實了閩南語是比北京話更為「正統和古典」的漢語。

歷史的演變,使得北京話取得了正統地位,那是政治力造成的。今天教育普及,知識大開,如果真的自以為是高級的中國人,以中國正統自居,卻還在講什麼閩南語有音無字,是低級語言,不僅是在自我貶值,徒然顯自己的無知而已。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教育文化
自訂分類:河東雄獅教育部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38) :
38樓. 長虹歌手 也是築夢
2010/02/20 01:29
學學國父跟老蔣的民主
以他們當時的權勢,並沒有將自己鄉土之情,凌駕於國家發展之上,為了國人溝通,為了文化傳承,教育發展,我們需要語音與文字統一的國語,來統一這個國家。當年訂定「國語」固然採用北京話為基礎,如今幸莫以非議北京話而貶損國語。
以台語是河洛話、漢語自豪,我接受。但是台語在台灣,許多字的讀音就有差異,或是南腔北調,例如「讀書」怎麼唸?可又要來如何「統一」?李登輝搞一套,陳水扁出生南部,當權了另外搞一套?再請問kiang、xia、ging、、、又有文字嗎?這些屬於傳播文化、政治沙文主義強勢發展,後來衍生的少數情形,若以此否定普通話、「國語」語文一致的優越,顯然是以偏概全。國家迄今紛爭擾攘,國力衰退,此毒貽害至深!

李扁二賊,以台語搞沙文主義,搞族群對立,撕裂國家,卻背棄民族,罪不可赦!
馬英九上來還是跟著拜,『台灣區國語文競賽』已經給閹割多年,現在搞的是「台灣區語文競賽」,上網搜尋是在搞什麼就可以證明,都在拼選舉,客語、台語有字嗎?耗費諾大的教育資源(經費跟時間),試問那些台語客語的得獎者,哪個不是為拼獎而學而參賽?賽完之後有致用於生活學習嗎?那些搞比賽、搞「研發」搞教學的「老師」、「官員」,泯滅良知,拼命殘害別人的子女,回到家也是這股勁兒的搞自己的兒女嗎?如果是,我到真沒話說。政治人物冠冕堂皇的用教育資源比賽「愛台灣」,實則到現在還在強化族群差異,不是真心治國,蔣經國走的時候,台灣的族群意識幾乎已經彌平,是林濁水把它挑起,還以為是了不得的發明,實在是夭壽!
馬執政後可曾撥亂反正?他學到蔣經國什麼,這一點,我看不起他。

文化在傳承遞嬗,不免也有演變與式微之處,真正的河洛話跟原住民語言,都值得精心保留、做學術的傳承,但是在現實運用上,大家都需捐棄小我,認同國語,勤學勤用國語,不然,時季常可能無法寫這篇文章,發表主張,連udn也不可能發展出來。

現在大家都肯定追求世界化,外語要好,國語文先要好,讓我們感恩、尊重、珍愛、推廣國語吧!
歌如長虹 心如長虹
37樓.
2009/04/11 13:11
普通話不是北京話
我們使用的是普通話
是在中國大多數普通人都懂的話
北京話是北京的地方方言
其實有些地方 連語法都不太相同
只是北方話
有些較接近普通話
普通話不是任何一個地方的方言
36樓. JamieChao
2009/04/06 17:31
雞蛋裡挑一下骨頭
按我以前念書,最早的文字應該不是象形而是指事。我記得以前唸書時,歷史老師特別強調,所以我在背六書時則按照先後順序背下:〝指事→象形→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那時月考也有出這道題。
指事的字有:上(一橫上一點)、下(一橫下一點)、一、二、三、四(橫向四劃)等。
其實到底最早是哪一種,我也不是那時候人,啊知!來抬槓一下~~

感謝啦,歡迎枱槓。

我們把世界上文字分成兩類,一是拼音文字,那些民族發明了拼音符號,直接將他們的語言,按照發音用拼音符號寫出來。二是象形文字,按照物事的形象,而加以發展出來的,使用同一文字的,發音可能不一定相同。中國字就是由象形文字發展出來的。

你說的六書是後人將已經通用的中國字加以分析後得出來的造字原則分類,真正將字造出來的古人,可能根本不懂什麼六書這種東西。就像有人在研究中文文法,但其實平常在使用中文的人,有誰知道什麼文法呢?

很有可能是指事字最先發展出來。但即使是指字事,仍然是一種象形字,因為它不是拼音符號,而依然是根據形象(象形)而來的。

這裡講的象形(像形)是廣義的,六書裡講的象形,是狹義的。

如果還有槓,歡迎繼續來抬。

時季常2009/04/06 23:25回覆
35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2009/04/05 20:29
泉州話與漳州話
「 因為地域和年代的區隔,閩南語本身當然也會有不同的,你的台語的缸音,我聽過。但是我的台語的缸發的音是和工與江完全一樣的。」

泉州話與漳州話似而非同.台灣南部講泉州話,北部則講漳州話.以前漳州人與泉州人爭台北地盤時,就是憑語言來分辨誰是「自己人」.
34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2009/04/05 20:13
德語與英語同屬於germanic language
我倒是覺得,英語和德語很多發音也類似。英國人也確實有下薩克森地區遷移到島上。但英德兩國並沒有總有人給自己編歷史扯這些無聊阿Q.

反過來看,法語和英語也有接近,按26樓邏輯,是否又要說法語來自英語,或英語來自法語?到底哪個來自哪個?」

德語與英語同屬於germanic language,它們的源流相同.

法語則屬於另一支,不同於德、英語.因為法國曾統治過英國一陣子,故英語中借用了一些法語.
33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2009/04/05 19:53
純幻想
「英文中的mandarin專指滿州的官吏,也是滿州話(官方語)

現在的普通話就是滿州語.

記得國中時台灣播過日本與中共拍的絲綢之路(該片有近30年的歷史),當到新疆訪維吾爾族時中國採訪者想採訪當地居民,問當地居民會不會說滿州話,日文字幕上漢字也打滿州語.

我當時學mandarin此英文單字,至此才理解.」

這顯然是純幻想,胡說八道.

依據Merriam-Webster字典,mandarin這個字於1589就出現了,而清朝要到1636年才成立.前後差了四十多年.1589年時滿州人根本就尚未入關,據此而來的種種推論全是無稽之談.

再說,滿州語是多音節語言,而漢語大部份是單音節,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古時韻書如「切韻」、「廣韻」等,對照今日的普通話,叶韻的大部份仍然叶韻,難道古人也說滿語?
32樓. Jeff & Jill
2009/04/05 03:06
借個場子

樓下一位網友,不知何故把他在此地的回應,成篇貼進我的訪客簿,想是對在下有所指教。對這個話題我其實興致不高,覺得比誰較正統,只是考據工夫,意義不大。但這位網友的宏論,起碼在開頭一段,有很明顯的謬誤。在我家直接回應雖無不可,總覺得有點不著邊際。追本溯源,是從時兄這裡起的頭,借此對那位網友做個回應,也才算有個脈絡。與本文離題了,時兄莫怪。

正如樓下自稱滿人的網友所說,滿語和北京話大異其趣。就算滿清入京三百年,彼此間不無影響,畢竟不能說北京話就是滿語。至於京劇,和滿州戲更無關係。上網查得的資料,都說京劇是十九世紀中葉,由來自安徽、湖北等地的地方戲曲匯合而成。我印象中還有一說來自河南,不過記憶做不得準。總之沒有人說出自滿州。

滿人入關以後,文化上的壓制其實不少,如薙髮令、文字獄。但語言文字是漢文化強勢,清朝自創的滿文終究只有宣示主權的效果,實際上幾乎全盤漢化。滿人未必放棄自己的語言,但正如愛新覺羅網友所說,清廷以少數統治多數,不強推自家母語是有其智慧的。

語言就跟人種一樣,經過千百年的交流相互影響,誰又能說誰是正統或是純種?很多人說河洛話裡保存了不少中原古音,我想確實有其道理。北京做為千年古都,胡漢輪番稱帝,是大雜燴的可能性更高些。可那又怎樣?純種比較高尚嗎?我想季常兄原意是批判對國語優越性的過度強調。在我家留言那位網友的長篇大論,除了一些不知典出何處的敘述之外,感覺正活脫是時兄批評的對象,只是換了一種語言罷了。

當年把官方語言稱為國語,彷彿在方言之上,其實不脫封建積習。個人以為老共稱之為普通話,取其工具性的意義,就挺好。各種語言本不應有高下之分,普通話也者,只是便於溝通罷了。至於台語保留了多少古音,很好。只不過我的感覺,就像前陣子聽說李白靜夜思的原版,在日本保存了下來,和我們從小到大讀的略有不同。很有意思,只是,那又怎樣?聽過就算了,我還是繼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31樓.
2009/04/03 20:04
國語
中華民國的國語,當然是南京話的啦!
。。。。。。。 時季常2009/04/04 14:50回覆
30樓.
2009/04/03 12:35
福佬人親戚首當福建人,其次廣東越南高棉寮國新加坡馬來猴
英文也有古英語,沒見過有人每天去爭正統誰是古英語,還要復古,歹灣學習英語,都是挑美式英語來學習(相當你排斥的Mandarin)
,因為人家強大用者眾,讓你不學美語,去學古英語。你願意嗎?
我倒是覺得,英語和德語很多發音也類似。英國人也確實有下薩克森地區遷移到島上。但英德兩國並沒有總有人給自己編歷史扯這些無聊阿Q.
反過來看,法語和英語也有接近,按26樓邏輯,是否又要說法語來自英語,或英語來自法語?到底哪個來自哪個?哪個被矮化人家都不高興。所以不如不比較。
漢人自己不行,總想往些發達國家扯親戚,似乎別人強,漢人自己也強,還經常說這個是大漢發展去的,那家也是漢人發展去的,事實確是----漢人幾百年來沒打過任何勝仗,只是不斷被外族奴役而已。但漢人的人口多,繁殖較快。所以的確文化上對附近民族有些影響,但這些外族又沒人願意承認這點。
一定要說福佬人和誰是親戚,首當福建人,其次為廣東,越南,高棉,寮國,新加坡,馬來猴這些東南亞低矮族群而已。這是事實,再怎樣和日韓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外表也完全不同,韓國大餅臉小眼睛和蒙古滿人幾乎完全一樣。日本因移居海島時間久,體形較矮小,但臉部確是北方人特徵----平平飽滿,非東南亞人臉部多向內凹下陷, 吃不飽的樣子。從地緣上看,日本朝鮮半島滿洲地區蒙古是連成一線的,坐飛機看看衛星圖就知道,來台灣可遠啦(沖繩除外)。
台灣離菲律賓也很遠,大約是到中國福建好幾倍。台灣一定要找接近者,還就是中國大陸。(當然這和台灣是否獨立無關,獨立是要尊重人民的選擇非距離遠近)。

這個恢復古英語的比喻,我想有點太牽強了。據說較早的英語是屬於日耳曼語系的,但是後來被法國的貴族征服者威廉以及後裔統治了二百年(?高中的西洋史,記不得確實年數了),以致於法語成為英格蘭人的高級語言。所以,如今英語當中含有大量的法語語彙。

講到漢人的血統,現在還有純漢人嗎?漢人要從什麼時候起算呢?現在講的漢人其實是個糢糊的名詞。

我在美國填族群的時候,填的是亞洲人,我兒子大概也會填亞洲人,但是他的兒子就不一定會填亞洲人了。如果後來又有混血一下,那要填什麼呢?我都無法想這些事情。

絕大部份的所謂台灣本省人,是大陸移民和原住民的混血,但是他們卻說自己是台灣本省人,而不是外省人。台灣客家人先祖明明來自於廣東和閩南,但他們的省籍也是台灣。一九四九年從大陸來的人的後代,以後也會變成本省人。

時季常2009/04/04 14:50回覆

29樓.
2009/04/03 12:28
不懂反省的南方漢人狹隘意識
茶花園”的謬論,代表大批不懂反省的南方漢人狹隘意識,連日語韓語都扯進和福佬話相同了,那我也可以說,日語的“電哇”(電話)就和Mandarin發音相同,至於南韓,"我們"念做“兀立”,到低和Mandarin相同,還是和福佬語相同?恐怕找不出來喔。人類本來都是地球人,發音互相有近似說明不了什麼。
假如讓第三者來判斷,福佬話和東南亞越南話更接近,還是和東北亞日韓接近?
90%都會有客觀答案。
外貌上看,福佬人以及福建廣東這些人,和越南高棉馬來亞新加坡人接近,還是日韓蒙古接近,同樣90%會有公正答案。
退一萬步說,假設福佬話真是正統漢語,那為何被消滅被打到只剩閩南和歹灣?
連閩北都不用,說明這個族群自身有很大缺點,不適合世界而已。
英文也有古英語,沒見過有人每天去爭正統誰是古英語,還要復古,台灣學習英語,都挑美式英語來學習(相當你排斥的Mandarin),因為人家強大用者眾,讓你不學美語,去學古英語。你願意嗎?
客觀地說,我倒是覺得,英語和德語很多發音類似。英國人也確實有下薩克森地區遷移到島上。但英德兩國並沒有總給自己編歷史扯這些無聊阿Q.
反過來看,法語和英語也有接近,按樓下邏輯,是否又要說法語來自英語,或英語來自法語?到底哪個來自哪個?哪個被矮化人家都不高興。所以不如不比較。

漢人自己不行,總想往些發達國家扯親戚,似乎別人強,漢人自己也強,還經常說這個是大漢發展的,那家也是漢人發展去的,事實確是----漢人幾百年來沒打過任何勝仗,只是不斷被外族奴役而已。但漢人人多,繁殖較快(文化上對附近民族有些影響,但這些外族又沒人願意承認這點)。
一定要說福佬人和誰是親戚,首當福建人,其次為廣東,越南,高棉,寮國,新加坡,馬來猴這些東南亞低矮族群。這是事實,再怎樣和日韓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外表也完全不同,韓國大餅臉小眼睛和蒙古滿人幾乎完全一樣。日本移居海島時間久,體形較矮小,但臉部確是北方人特徵----平平飽滿,非東南亞人臉部多向內凹下陷, 吃不飽的樣子。從地緣上看,日本朝鮮半島滿洲地區蒙古是連成一線的,坐飛機看看衛星圖就知道,來台灣可遠咧(沖繩除外)。
台灣離菲律賓也很遠,大約是中國福建的好幾倍。台灣一定要找接近者,還就是中國大陸。(當然這和台灣是否獨立無關,獨立是要尊重人民的選擇非距離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