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中文為什麼無法變成拼音文字的原因:鬼可能也看不懂!
2007/10/10 17:56
瀏覽7,840
迴響8
推薦20
引用0

引用文章簡字自古有之,但是中共簡體字確實是中共發明的

中共建政以後,處心積慮要廢除中文,先推動簡化字,同時發明了漢語拼音符號,想要將中文羅馬化,變成拼音文字。這個作法,以失敗告終,原因不是中共政治力量不夠,而是中文根本無法羅馬拼音化。

為什麼呢?這裡有一篇能夠寫,能夠讀,但是卻不能聽的文章,大家看了就知道了(網站轉貼,不知作者):

========

《施氏食獅史》是一篇由趙元任所寫的設限文章。全文共九十一字(連標題九十六字),每字的漢語發音都是shi。

《施氏食獅史》這篇短文都能看懂,可是如果你讀給別人聽,他是無論如何也聽不懂的!

《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注意︰只用一個發音來敘述一件事,除了中文,怕是再無其他語言能做到了。
=====================

這篇文章是個奇文,但是其中的任何一個片段,都是平常言語,即使如此,任一片段如果以漢語拼音表現,可能鬼才看得懂!也許,連鬼都看不懂!任何試圖將中文拼音化的努力,失敗是必然的!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雜記
自訂分類:河東雄獅教育部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8) :
8樓. 薩瓦
2014/03/12 07:54
其實我很不明白爲什麽貴島很多人就一口咬定簡體字是中共推行的,但是事實上是很多簡體字,也就是國民政府在1934年由錢玄同先生推出的《第一批簡體字表》。中文拼音化的聲音在五四運動時期就已經有人倡導了,這就是爲什麽趙元任先生創作了很多篇只有單音的短文作為反駁。再言之,很多簡體字並不是中共自己發明的,都是歷史上的俗體字以及民間的習慣用法。簡體的作用在於方便書寫以及掃除文盲率。不得不否認1949年之後中共掃除文盲的功效可是高過當年的國民政府吧?再說了,這簡繁之爭,多少有點像是蔣公當年的意識形態上的偏執。漢賊不兩立的心態作梗罷了(moisavoie@gmail.com)

國民黨政府在大陸時,確實曾經希望推行"國民黨版"的簡體字,但是並未強制推行。

共產黨版的簡體字是的確實是中共推行的,而且是用政治力量,強制而統一的推行。

簡字自古有之,這是事實,但不登大雅之堂。中共版的簡體字,則做了一些很荒謬的簡化。 像發財的發和頭髮的髮,只是的只和一隻筆的隻,後面的後和皇后的后,都被簡成同一個字,非常的離譜。

時季常2014/03/12 09:39回覆
簡化字沒有掃除文盲的功效。普及教育才有。 時季常2014/03/12 09:39回覆
7樓. nothing special
2007/11/19 01:00
跳出來附和

跳出來附和的原始動機是, 因為你回應的方式(講話就該謙虛),  讓我哈哈大笑.

正音學, 訓古學, 都是很偏僻冷門的學問.
一般人 不懂就算了.
搞出漢語拼音的"專家們"
了不起都只是為政治服務, 弄出一套無法自圓其說的說辭.
中國大陸 政治洗腦 那一套, 太利害了.
到現在, 還都在人云亦云的反覆那無法自圓其說的說法.

多讀, 多懂些, 語言學, 就會對 語言的根源, 發展有所了解.
想對中文以拼音方式加以革命, 就是對自己語言的沿革了解不足的明證.
語言分, 發音, 口語, 及書寫的文字.
世界上, 語言的發音分, 中文及拉丁語系兩大根源.
最基本的差異, 就在, 音節的多寡.
中文文字, 就是因為, 一字一音節的特色, 才有四聲的加以區別.
老祖宗 的辭彙能力越累積越多 (如前所述 最多近 1408種不同發聲的字), 為了解決溝通上的同音字的困擾, 所以, 發展出 字+字的累積成字辭. 這也是, 中文在世界語言裡的一大特色. 這字辭的能力發展出來之後, 語言文字的能力更豐富了.

中文的文字豐富, 與優美  絕對是在世界語言學裡  任何語言都趕不上的. 只要想想 爲甚麼  中文的生活常用字  只需要6000 就可應用到每日的生活. 這在拼音語言的世界裡無法辦到的. 英語社會裡日常生活字根需要20000~30000個甚至更多以上. 中文的使用是  這6000個字的次方 (平方就有 36000, 3次方就有 218000...). 你想一想 這個語言, 是不是 了不起? 中文是人類語言裡最進化的語言, 絕對當之無愧.

想要簡化漢字, 使用拼音... 真是愚不可及!!!! 

6樓. nothing special
2007/11/17 12:19
同意+同意...

受氣包的議論, NS 時有跳出來, 唱唱反調的.
但是, 這篇, 我完全同意, 時先生的見解: 中文的同音字太多, 無法以拼音取代.
這是中共推行漢語拼音失敗的根本原因.

在此不以文化, 歷史的角度來討論, 純以正音系統中文來看. 中文的發音由 21個聲母(英文的子音) + 16個韻母(英文的母音) + 四聲 (北平話的四聲半, 以及廣東話的九音 不在此討論範圍) 所構成.

每一個中文字, 必定是一個音節.
每一個音節, 是由聲母 + 韻母 + 四聲 所組成.
可以無聲母, 單獨一個韻母也可構成一個中文字的發音.

這是中文發音的特色.
中文文字是說話的口語, 形象化之後而來. 形成特有獨一的方塊字.
這個特色無法以拼音來取代. 重點就是在: 同音字太多.
爲甚麼, 同音字太多? 爲甚麼同音字多是中文的獨有特色?
英文也有同音字呀?
沒錯, 英文也有同音字, 如 low & law, 但是 就我記憶所及, 沒有第三個同音字的英文的同音字, 英文不會像中文的同音字, 有多到 3個 5個..10個... 甚至ㄕ這一到四聲共 216 個這麼多的音的(以我電子字典上查到的言).

看看, 總共 22(聲母) x 16(韻母) x 四聲 = 1408, 不同的發聲. 而 中文字浩瀚. 以康熙字典來說就有超過 七萬以上的字, 就不難了解, 同音字是必然的事. 英文可以用多音節解決同音的困擾. 但中文不行. 中文字, 一個字就是一個音節. 不能多也不能少. 漢語拼音無法分辨同音字, 只能造成溝通的困難. 中國的文盲是教育不普及的結果, 不是 拼音發音, 漢字簡化的手段也不是解決文盲的方法. 這些都是捨本逐末.

至於關於時何先生的韓文問題, 如果時先生跟韓國人談過, 你會感覺到, 韓文發音跟中文接近的程度, 就好像, 台語跟北平話接近的程度一樣. 韓文的發音習慣跟中文一樣: 一個字一個一音節. 韓文的聲母跟韻母或許跟我們所學的ㄅㄆㄇㄈ略有出入(有沒有四聲 我就不知了). 但是, 我想人類喉頭的發聲器都是一樣的, 所以聲音的元音也是大同小異的.

韓文文字的發展是上世紀中才創造出來的. 在沒有現今的這套圈圈框框的韓文之前, 韓國讀書人, 學的字都是中國人用了千年的方塊字. 韓國人雖然不承認和中國人是兄弟之邦這種用詞, 但是我所認識的韓國人, 私下無別的韓國人時, 都承認說: 韓國人的祖先是中國人.

我這是抛磚引玉,引來了NS的大作,更進一步的闡述了中文同音字的眾多。十分感謝!

據傳說,中國商朝時的箕子或是其子孫,到了現今韓國所在的地方建立了王朝,不知是否屬實。無論如何,這個傳說的存在,至少說明了中國和韓國的一些關係。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至遲到了秦朝,現今韓國所在大約有一半是秦帝國的直屬版圖(現今越南所在也約有一半左右是秦帝國的直屬版圖),所謂直屬版圖是直接設官治理,而不是名義上稱臣的附屬國。

以前高中的歷史老師說,韓國後來雖然成了獨立王國(本身也分合多次),但和明帝國的關係很深厚而友好,和滿清帝國關係不太好。有一位韓國朋友說,滿洲人曾經被高麗族統治,不知是真是假。

我曾經對那位朋友開玩笑說,如果被那個族或國家統治過,就要成為那個族或國的人民,而滿洲人征服了中國人,所以中國人變成了滿洲人(清國人),而滿洲人以前曾經被高麗人征服過如果是真的,那麼滿洲人就成了高麗人。這麼說來,中國人都成了高麗人了。

我自己讀歷史發現,歷史以來,中國政權東征韓國的事倒有多起(平亂還是鎮壓?),秦始皇,漢魏,唐代,蒙古帝國時都發生過,戰爭總會帶來相當的痛苦,也許這些歷史造成韓國人和中國人的微妙關係吧。

據一位韓國朋友說,在韓文創造和普及之前,韓國的典籍都是以漢字書寫的,因為韓文的創造和普及,造成一般韓國知識份子無力閱讀過去的典籍,這是韓國文化傳承的一個隱憂。

韓國主政者因為大韓民族主義而創造了韓文,在當時是有點鎖國的味道,如今韓國較積極的年輕一代因為商業發展等原因積極學習漢文,這是始料不及的事。

時季常2007/11/18 12:10回覆
5樓.
2007/11/03 02:32
爛例子
漢語拼音化的原意是要與最口語化的白話搭配,而不是文言文。 所以你舉的是個爛例子。

漢語拼音化的原意是要拼音化,也就是廢漢文,和什麼口語或文言無關。漢語若真拼音化,不論通俗白話或是古典文言,只要發音相同,寫出來都是一樣,中文同音字太多了,必定造成問題。

給你的一個例子,如果漢語拼音化,那麼「有個小孩在抱樹」和「有個小孩在報數」會變成完全一樣的句字。

中共推行漢語拼音最初目的就是在取代漢字,但是最後還是只能放棄,還是一個根本問題,中國話,同音字太多了!

一葉知秋,你的這個發言,足證你對語言學的概念相當不足,學問既不夠,講話就該謙虛。

時季常2007/11/03 09:45回覆

4樓. Jeff & Jill
2007/10/12 00:23
台文
家裡有念小學的孩子,看過所謂鄉土教材的,那正是時和兄所說,「拼音加上若干漢字」的怪文。小朋友學了一年,恐怕沒有我當年看一個月布袋戲的造詣來得高。這種怪東西究竟用來提倡還是謀殺母語,我倒真是懷疑。

這種所謂鄉土教材的台文,毫無道理而言,還迫令學生學習,考核成績,真的是混蛋至極,早該抗議取消。

我想到台北市迫令全市學生刷卡上下學的事,這種事竟然也能長期實施。像這兩件事都證明台灣的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介入實在太少了。

老美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普遍以為台灣(和其它東亞國家)的家長對學校教育介入很深,他們以為因此台灣的學生學習成績才會那麼高。我每次對他們說那是錯誤的印象,但是相信我的並不多。家長介入學校教育,小孩成績才會好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在他們的腦海裡了。他們很難想像台灣的家長,只有很低比例的人會去介入校務,試圖影響學校決策。

時季常2007/10/12 01:19回覆
3樓. 時和
2007/10/11 10:48
台文呢?

該像日文發展成漢字加上拼音的混合系統?

還是像香港廣式中文般再造一些新字詞語彙的台文?


何必發展什麼台文,自找罪受,沒有意義,會去發展台文的人,多半是一種自卑感作祟,以為這樣才能和中國平起平坐。

美國自建國以來,就是使用英文,從未為了要和英國平起平坐而發明什麼美文。英文在美國使用多了久了,自然會發展成美式英語。就像中國語文在台灣,使用多了久了,自然產生台式中文,這和廣式中文一樣的道理。

但是,在一個語文教育強大的國家,隨著時代變化,語言的內容會增加,但是語言的定義不會太過變化。如果語文意義變化太大,代表這個國家的語文教育失敗。

時季常2007/10/11 13:36回覆
2樓. 時和
2007/10/11 10:37
好文章

順便想知道,

在日文中是漢字和拼音合併使用,假如不用漢字,日本人是否可發展出純拼音系統的日文?

韓國文呢?韓國文好像更接近拼音系統?韓國人又為何要搶「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


1樓. 怡克納米斯
2007/10/11 07:44
總算了解了
這篇文章也讀過幾次,讀起來真的有點難,聽起來更難,但沒考究過出自何處,這下明白了。每一篇文章重新詮釋之後,都有其可取之處,就像音樂一樣,每個樂手重新詮釋之後,當然也有可取之處,興許,還可以清出於藍而勝於藍,否則,音樂只是創作者孤芳自賞而已咯,人類文化恐怕要倒退幾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