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新版-問題分析與決策
作者:查理斯.凱普納(Charles H.Kepner)、班傑明.崔果(BenjaminB.Tregoe)
譯者:伍學經、顏斯華
出版:中國生產力中心,2007年3月第6刷。
作者簡介:
1958年查理斯.凱普納(Charles H.Kepner)與班傑明.崔果(BenjaminB.Tregoe)兩位博士組成凱普納、崔果(Kepner- Tregoe),從事組織的研究與發展,他們是「問題分析與決策」領域的先鋒,KT公司也成為理性管理方法的領導者。
內容摘要:
一、導讀
本書於1965年出版,曾列名(紐約時報)最暢銷的商業書籍,為了因應新時代管理需要,重新修訂成(新版-問題分析與決策),從四種基本思考模式著手,介紹狀況評估、問題分析、決策分析、潛在問題與機會分析等處理程序,依此四大模組,讓組織成員有共同平台,運用群體智能的思考,選擇最理想的決策,解決問題,達到理性管理的目標。
目錄分為理性管理的前提、問題分析、問題分析的運用、決策分析、決策分析的運用、潛在問題(機會)分析、狀況分析、管理人員績效問題的管理、在組織內安裝理性程序等9個章節為討論範圍,共計382頁,理論說明與案例演練並列,很有即學即用的參考價值。
二、KT式理性思考法
KT指查理斯.凱普納(Charles H.Kepner)與班傑明.崔果(BenjaminB.Tregoe)兩位博士組成KT(Kepner- Tregoe)公司的縮寫,透過觀察與歸納成功管理者所採用的最佳技術與慣用方法,整鋰成一套系統化理性思考程序。
三、管理者四種基本的問題與思考模式
1.發生甚麼事? ---評估及澄清---狀況評估。
2.為甚麼發生? ---成因及效果---問題分析。
3.該採取甚麼行動? ---作選擇---決策分析。
4.前途如何? ---預料未來---潛在問題與機會分析。
四、問題分析
問題分析技術則運用是與不是、差異與變化等比較手法,具體描述問題,快速有效地發覺問題的真正原因。
(一)問題分析技術
1.問題陳述。
2.具體闡述問題(規格)。
3.從知識與經驗或差異與變化發展可能的原因。
4.從問題規格來測驗各可能起因。
5.決定最可能的原因。
6.證實假設、觀察、實驗,或嘗試修復與監測。
(二)提問要領:
1.甚麼?
2.何處?
3.何時?
4.程度?
(三)是與不是的比較
(四)「如果---那麼」的檢驗,核對「假定的原因」與「所觀察到的結果」,測試各種可能的起因。
五、決策分析
決策分析技術主要運用於群體決策時,可透過系統流程蒐集完整資訊,並於溝通與討論後,制定最佳決策。
(一)決策分析的主要因素
1.決策聲明。
2.決策的目標。
3.必要目標及想要目標。
4.選擇方案。
5.選擇的後果。
(二)決策分析的技術
1.決策聲明。
2.發展目標。
3.將目標區分為必要目標與想要目標。
4.對想要目標予以加權。
5.產生可選擇方案。
6.運用必要目標來篩選可選擇方案。
7.運用想要目標來比較可選擇方案。
8.找出不利的後果。
9.作最好、最平衡的選擇。
六、潛在問題與機會分析
未來的事件及其後果,潛在問題分析技術則運用於設定緊急應變計畫,以便當莫非定理(Murphy Law: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應驗時,能派上用場。潛在機會分析技術,其步驟與潛在問題分析相同,主要用於延伸性思考,藉以擴展計劃或活動的效果。
潛在問題與機會分析技術:
1.陳述行動。
2.列出潛在問題(或是機會)。
3.考慮潛在問題(或是機會)發生的可能原因。
4.採取行動來處理可能的原因。
5.如何擴大效果。
6.設置啟動緊急應變(或是擴大機會)措施的機制。
七、狀況評估
狀況評估技術可用於釐清現況,以決定採取行動。
狀況評估的技術
1.列出威脅與機會。---目前或未來需要採取行動的關切事項。
2.拆解與釐清。---需要採取的明確行動。
3.考量嚴重性、急迫性與成長性。---關切各事項間的優先順序。
4.決定需要的分析。--適當的分析型態與程度。
5.決定需要的協助。---需要的資訊與承諾。
八、理性程序運用成功的七個基本條件
1.定義清楚,並能為最高管理層和所有參與者所了解及接受。
2.實用且有好處、與工作有關,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運用。
3.透過某些技術來引導,確保其作為實用工具的成功。
4.四種思考模式成了組織作業的基本部分。
5.給予獎勵及個人成就感,成為自動的思考及工作方式。
6.持續性的應用,展現決心。
7.應用成果的監測與評估,回饋提供有關人士。
九、理念安裝(引介)方法
1.組織聚焦法---專案管理,藉著專案進行,將理念在實務中運作。
2.個人聚焦法---講習訓練,經由講授說明,然後在個案中執行。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