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十月圍城』圍了誰?(下)
2010/02/15 18:38
瀏覽5,549
迴響5
推薦14
引用0

八、侍二夫的烈女───月茹

因為愛情,月茹(范冰冰飾)含辛茹苦守護被丈夫輸掉一切的破屋爛瓦;因為母性,她懷孕改嫁只為了能替女兒找一個負責任的爸爸,保障女兒的一生。

好奇的除了月茹的前一段婚姻以外,還有她投靠李玉堂的過程。

雖然月茹很漂亮,可是李玉堂會只因為美色就心甘情願接納這個懷孕「休夫」的烈性女子嗎?別忘了李玉堂雖然讓兒子念西學,可是他的家庭觀念仍然是守舊的,這點從導演安排李玉堂全家用餐這一段劇情就可以看出來,李玉堂不動筷子,同桌的女眷和小輩就算再餓也不准用餐。

跟隨沈重陽的無悔,離沈重陽而去的絕決,投靠李玉堂的無奈(?),月茹無疑是一位不甘被命運擺佈的當代奇女子,當她與剛強的方紅相遇的時候,當她與柔弱的阿純相遇的時候,想必都能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月茹是個聰明的女人,在這齣戲裡她扮演的角色不應該只是一個女配角,而是能夠連接戲線,舉足輕重的角色。

『十月圍城』圍住了月茹的烈性。

九、悲劇英雄───愚忠將軍閻孝國

「功課優秀,頭腦愚蠢,一介莽夫,難成大器!」陳少白在片中這樣評價閻孝國(胡軍飾)。

不可否認,閻孝國百分之百愚忠,即使知道滿清國運日薄西山,終要滅亡,但還是因為朝廷一紙命令,潛伏進香港帶領一眾殺手執行追殺「逆賊孫文」的任務。可是閻孝國並不只是「朝廷說好就是好」的那種愚忠,他曾經是陳少白的學生,也學過部份西學。對於滿清王朝與孫文革命黨之間的取捨,從影片中閻孝國對陳少白說過的這幾句話可以看出他的主張

「先生錯怪學生了,你以爲我是鷹犬,你以爲學生只懂得對朝廷畢恭畢敬惟命是從?學生不是!學生斗膽問一句,國家受盡欺辱,可是洋鬼子最終給了你們什麽?除了連年的戰亂,除了民不聊生之外還有什麽!」

「洋人全都是狼子野心。就憑你們幾個開個會,遊個行就能救中國?先生,你是個教書匠,幹不了大事的。……」

「見血就暈,這是你的老毛病吧。這就是你們的膽量,如果讓你們成功了,國家必亡!」 

文人誤國,這是閻孝國的看法。皇權天賜,這是他對皇位繼承者不變的忠貞。

他的目標始終只有孫文,所以當甩不脫抱著他大腿不放的阿四時,他說:「這是你找死!」痛下殺手。之後閻孝國才算是失去理智,徹底殺紅了眼,導致最後他不顧陳少白阻止,不分青紅皂白捅死黃包車內李重光的結果。

「學生已報國恩。」披散滿頭亂髮,濺了滿臉鮮血的閻孝國回身對陳少白這麼說。那時候他殺死的人是不是孫文已不要緊,重要的是他.認.為孫逆已除。

雖然閻孝國是本劇的大反派,但是他也是一個被政治犧牲的悲劇英雄。

『十月圍城』圍住了閻孝國的赤膽忠心。

十、「我是中國人!」───香港警司史蒂夫

留著小鬍子的香港警司史蒂夫(曾志偉飾)應該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投機份子,在英國政府的羽翼保護之下,仗著他擁有的特權橫行霸道,搜刮淫虐,幹盡一切的惡事。

但是從他對李玉堂說的:「身為你的朋友我已經提醒過你了,有些事情你可以碰,有些事情你連碰都不能碰!」可見他不只是把李玉堂當作斂取錢財的對象。

「別忘了你是個商人!」下令封報館之前,史蒂夫還在苦勸李玉堂。

「我也是中國人!」

李玉堂這句話等於暗批史蒂夫是漢奸。但是最後史蒂夫還是違背了上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命令,帶著部下把李玉堂一行人護送離開危險區域。

「五分鐘以後全香港就沒有警察了,最後的這五分鐘我能陪你走多遠就陪你走多遠吧!」

史蒂夫是個小人物,所以他雖然有種違背上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命令,可是預知接下來將發生的腥風血雨,他仍舊沒有勇氣挺身而出,加入李玉堂領軍的「孫文護衛隊」之中。只能用這五分鐘的護衛行為向李玉堂表明───我也是中國人。

『十月圍城』圍住了史蒂夫的民族認同感。

 

有人受不了梁家輝的廣東國語,回想一下『臥虎藏龍』裡各路英雄好漢的各路地方口音,我就覺得梁家輝是本色出演,聽起來雖然有點繞口,但是還算OK。只不過他的情緒一直到最後眼睜睜看著李重光被殺死的時候才爆發出來有些可惜────影帝的演技應該不只如此才對!

有人說看完『十月圍城』覺得 國父很過份,為了他去香港開一小時的會,害得那麼多無辜的人為他而死。

根據歷史記載,孫文早期被稱為「孫大砲」。大砲也者,吹牛是也!印象裡記得, 國父實際參與的革命好像只有一次,其他時間都在到處演講,募款、徵人。名符其實「說得多,做得少」,難怪被封以「大砲」之名。

但是政治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出力最多的人往往不是得到最終榮耀的人,而是最早犧牲的人!「孫文護衛隊」中除了李重光和陳少白以外,其他人加入的理由有的為報仇,有的為報恩,有的為報國,有的要回家,有的求解脫,沒有一個人是為.革.命,而這些人陸陸續續全都死了,完成演說的孫文面向大海登船遠行,獨留下喪子之痛的李玉堂,以及辜負好友所託,還把眼鏡摔爛的陳少白!以這一點來說,『十月圍城』確實道出了政治最為虛偽但也最為真實的一面。

『十月圍城』的故事基礎雖然是基於孫文赴港,眾人集結保護他的過程,但是絕對不可以就此認定這部戲的主角是孫文,倘若你抱著看「國父傳」的念頭來看這一部電影,那麼你一定會罵得半死,因為你心目中的主角竟然一直到電影結束前十分鐘才出現,而且歷史上1906年 國父根本沒有親赴香港向革命志士發表演說過。

就我來看,『十月圍城』的主角是李玉堂,配角是那一群「孫文護衛隊」,至於被保護的孫文,就跟本劇一開場亮相不到三分鐘就被斃掉的興中會會長楊衢雲(張學友飾)一樣,只是客串演出。但是李玉堂號召「孫文護衛隊」的過程太過一廂情願是不爭的事實。或許編劇的設想是要把李玉堂塑造成如孟嘗君一般的角色,養士千日用在一時,但除了乞丐劉郁白和李玉堂有知遇之恩,三輪車夫阿四和李玉堂有主僕之義以外,其他人竟然都只是為了他的一句話,就豪氣幹雲的拍胸脯保證:「好,我幹!」一點都沒有死士為主而死的壯烈,反而像一堆被巫師蠱惑的鄉民,天真到近乎愚蠢。雖然劇中也有交待李玉堂對這些不明究理前來相幫的江湖人士感到愧疚,所以他幫阿四提親(害阿純未過門就成了寡婦),還親自下廚燒「最後的晚餐」給這群人(一開始我還以為李玉堂為謀大事遣散奴僕,所以大老闆才親自下廚,可是後面看又不是這樣,只能解釋李玉堂想要靠「廚藝」壟絡人心。可是這群人菜一端上桌張口就吃,沒有一個人想到要問菜是誰燒的,那麼李玉堂到底是為了什麼下廚呢?這一點堪稱「十月之謎」!)。可惜著墨不多,看不出來李玉堂心中的矛盾。這些失誤正是劇情失焦,角色變調的主因,也導致有許多人反應,在看到一個人物接著一個人物死亡的時候,竟然莫名其妙會有一種想笑的突兀衝動。

所以我才會說:「這部戲如果拍成連續劇一定很好看!」因為以一般連續劇40集左右的長度,想必可以把這麼複雜的人物糾葛,情緒轉換給鋪排清楚,真正成為一部可歌可泣的「大時代的小人物傳記」。

總而言之,『十月圍城』還是一部可以去看的電影────只要你別把它當作「國父傳」。

但是『十月圍城』的主題到底是什麼?Sorry,除了看到一堆人打鬥然後死掉之外,我實在捉摸不出來導演和編劇的意圖,只好用我自己的解釋───

革命很殘忍,革命家鼓吹的理想全是犧牲別人完成自己。政治很盲目,追隨政客口中的主義最後只會讓你死得不知所云。但是非常時代的革命仍然是有必要的,否則我們現在還得留長辮,裹小腳。政治也是不可少的,少了那些跳樑小丑我們的生活將會非常無聊。所以,還是要緬懷所有的革命先烈,若沒有他們當年的犧牲就成就不了我們今日的幸福。至於那些跳上桌子甩鋼杯的政客... 國父若看到他當年追求的民主竟是這副模樣,地下有知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有誰推薦more
迴響(5) :
5樓. unknown
2011/11/27 00:31
回應
覺得「政治很盲目,政客口中的主義令追隨者死得不所云」,只是追隨者的無知跟不了解,在不清楚了解革命的目的情況下,追隨革命,只是follower的無知,與帶頭人是誰無關。在無知的情況下,立馬把革命者冠上「血腥」、「clown」的名號,我只能勸勸無知的人,趕快去充實自已和broaden your horizon吧!
4樓. 訪客
2011/06/05 18:27
...........
 這跟男生女生無關,但我覺得作者真的不瞭解國父........
3樓. king
2010/02/22 15:58
因為
 
因為 妳是現代人 妳是女生
所以有些思想境界  妳當然看不懂
導演要表達的是那時代人的思想
不就是
殺生成仁 捨生取義  士為知己者死....等等這些精神
古人可以為了執著於自己的理念 甚至犧牲了生命 在所不惜
以現代人的眼光 來看待這些武士精神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愚蠢
但是當初 沒有這些人有那麼大的膽量敢出來反抗政府 怎麼會有後來的民國?
他們明知道出來革命(就是造反) 一定會丟了性命 卻願意這樣做
光憑這一點 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勇氣
2樓. 平凡
2010/02/17 14:40

看國父傳應該可以看到一些

而看一寫文史 大概就可知道

很多初期 跟他依起提倡革命 民主 共合理念的同志

都是在香港學校認識的 像 鄭士良(洪門)陳少白 楊鶴齡 尢列  後面三個與國父就是當時的四大寇

所以說 他在香港的演說 跟策劃起義 是很有可能有的

連結:  國父生平事蹟簡表 蘇鐵2010/02/18 00:21回覆
1樓. 平凡
2010/02/17 14:15

國父有無去香港演說

這很難說 但 有點可以證明就是 他在那住過0.0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