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6/02 00:49
以下文字是五年前我在一位不支持死刑的網友的部落格與他所做的討論;雖然我們意見相左,但是討論的過程與經驗是正面的;在此貼出我對他文章的回應,以及後續的討論。 (對原文的回應) 姑且不談我個人對死刑看法的...
瀏覽:1,311迴響:1推薦:30 - 2014/10/17 05:00
打從台灣的消費者發起大規模的對頂新與味全產品的抵制運動之後,不認同的聲音也隨之浮現;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確實是好事,但是為這個消費者運動貼上錯誤的標籤則是另一回事。把「抵制頂新」與「獵殺女巫」相提並論全...
瀏覽:1,337迴響:1推薦:28 - 2014/07/31 07:09
「歧視」在人類的社會為何會反覆出現?為何曾經被壓迫的族群得到了渴求的「正義」之後常常會去歧視其他人?因為要求正義的人總是忘記自己和對方從來就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大家都是一樣的「人類」,一樣會有盲點,一樣...
瀏覽:3,424迴響:7推薦:25 - 2013/08/15 14:01
引用文章: 1. 台北車站需要多少座椅才夠? 2. 善待外勞 雖然說社會普遍對於來教英文的「外勞」和擔任家傭,看護或是粗重工作的「外勞」有心態與待遇上的不同,但是在台北車站過開齋日這件事情我覺得其實可...
瀏覽:1,589迴響:0推薦:28 - 2013/03/25 00:11
政府對於吳寶春先生因資格不符而無法申請台灣 EMBA 課程一事所伸出的「援手」讓許多人憤憤不平,我觀察了幾天聯網上的社論、讀者投書、部落格文章、以及讀者的回應,如果暫時不談對吳先生那些尖酸刻薄已達殘忍...
瀏覽:2,630迴響:6推薦:23 - 2012/08/03 07:27
英文有句話 Winning a battle, losing the war,意思就是雖然打贏了一場戰役,卻失掉了整個戰爭。戰爭的格局比戰役更大,因此在戰術的應用上經常會有蓄意的輸掉某些小戰役以換取整...
瀏覽:2,158迴響:2推薦:28 - 2012/02/12 00:22
無論你失去什麼,你一定能讓還留在你身邊的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高宮敏光在一歲九個月時,因父母一時未留意而被機械農具絞斷了幾乎整支右臂,父母的自責當然是不在話下。高宮開始上學後,學校的老師理所當然的會囑咐...
瀏覽:2,809迴響:6推薦:42 - 2012/01/12 05:25
漢喬伊在他四十五歲那年的某一天和李小龍一起在洛杉磯吃早餐,當時他對李小龍抱怨自己年齡太大,身體僵硬,已經沒有能力學習截拳道。李小龍告訴他,除非他真正接受自己的限制,否則他永遠也學不了任何新東西;他必須...
瀏覽:5,548迴響:5推薦:38 - 2011/11/01 07:03
引用文章:無解的「仆街」符號 各自解讀 餐館賣含有豬肉的菜餚有錯嗎?看來好像沒有,但是如果這家餐廳希望吸引的顧客群主要是回教徒就是大錯。本文開頭引用的那篇文章作者之所以會以「無解」來為陸委會的「仆街」...
瀏覽:1,758迴響:6推薦:39 - 精選2011/10/16 15:17
每當有傑出人士在海外獲獎或是過世,台灣就有一陣子看到討論諸如「台灣的賈伯斯在哪裡」的文章。大部分的論點都會指向台灣的教育方式扼殺創意,讓學生失去好奇心。台灣,或者說傳統的亞洲教育的確比較不鼓勵學生發問...
瀏覽:2,066迴響:5推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