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為何拜懺愈多反而業障愈多?
2008/08/21 17:21
瀏覽498
迴響2
推薦4
引用0

        為何有人拜懺愈多反而業障愈多?因為執著之故。執著於何?執著「有」與空」。

一般人大多執著「有」,某些修行至一定程度者則執著「空」。既言執著,便是著形著相,未見本性。金剛經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是故,既有所著,便是虛妄。既有虛妄,便生因果。既有因果,便成業障。既有業障,便無見性。

 欲見性者,於拜懺時應無住有與空。金剛經云:「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無住生心之「心」,便是不生不滅的真如本性。

絕大多數人--甚至是修行人均不知「真如本性」為何,此乃輪迴六道之主因也。若非真如本性,即是人心所欲,便有所著,遂生妄心,而造因果,終非究竟。

言至於此,或有不知拜懺何意也。此非常人進香求神之舉,而乃了卻累世業報之心。非真懺難消業,無實善難積功。亦即,凡人難分福慧之別,聖哲乃修慧捨福而臻至善之境。聖凡一線,各自取之,而果殊異也。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其他
自訂分類:性理法要
上一則: 念佛究竟有無功德?
下一則: 三心不可得之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2樓.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2008/08/21 23:43
吉祥

吉祥

今天好嗎

特來向您問候

相當讚賞您的文采

句句禪法

讚佩讚佩

祝福您順心如意

前賢不棄,後學豈敢領受所讚。

倒是前賢妙筆寫妙理,無妙智者難悟妙義。

後學所述均非己意,乃摘自佛經,故而禪法處處,至理綿綿,此佛陀慈悲也。

閒暇有限,得空當一一拜讀    大作。

謹祝    禪心無處不及

timwestf12008/08/22 11:44回覆
1樓.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2008/08/21 18:25
問安

吉祥

是心法

阿彌陀佛

感恩

並祈    賜教

timwestf12008/08/21 21:2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