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沈醫師您好,我是目前就讀於台中女中的高一生,從國三時我便立志要成為一個溫柔的精神科醫師。我認為我應該要儘早準備,所以我平常會看時代週刊、牛頓科學雜誌、佛洛伊德的書籍,而最近也趁空閒的時間看現代心理學的教科書。此外,由於我想要多方面的接觸,所以我在學校的選修課選擇的不是醫學相關的課程,而是與司法、刑事有關的課程。但是上述的書籍都是我的興趣,我認為我應該要多看一些醫學基礎的書籍,卻不知該如何準備。此時我突然想到了不久前,才剛在醫學營聽到了醫師您的演講——我非常地感興趣,因此我便鼓起勇氣來向您請教。
A:同學您好,很敬佩您國三便立志要當精神科醫師,我想台灣的精神醫學有救了!為什麼這麼說?等您成為精神科醫師以後就會了解。
開玩笑的,能當精神科醫師,都是被上天賜福的人。
要成為精神科醫師,您做的這些努力都很好,也都很有幫助,但第一步要先考上醫學系,而且在醫學系六到八年期間,必須保持良好到優異的成績,因為畢業以後要選科必須看成績,而精神科目前排行第五左右,算是熱門。
所以說您現在最要緊的,是把高中功課讀好,校排必須保持在五十名以內,因為台中女中一年考取醫學系大約在四十到六十人左右。
當然,如果您成績很好,有把握考上醫學系,而且行有餘力,當然就可以讀課外書,提前接觸精神醫學相關領域了。那要讀什麼書呢?
一、英文閱讀能力必須練好,比如《時代》(Time)雜誌必須練到可以查字典讀完大半文章,當然如果可以不查字典最好。精神醫學的書比起其他科別的醫學書,在文筆上艱澀許多,尤其一些經典書籍與文章,如果英文不夠好,幾乎很難讀懂。
二、讀哲學概論或西洋哲學史,因為裡頭會談到心智哲學,比如什麼叫心物二元論等等,這對於理解精神領域的相關問題會有幫助,此外,讀英文哲學書也能練英文。
三、讀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練習揣摩人物的性格與心理。要成為精神科醫師,觀察人與描述人的能力非常重要,精神科診察的第一步,就是聽病人講完故事以後,用自己的話把病人的故事寫成病歷。看電影看電視當然有也有幫助。要看哪些小說與電影?很簡單,搜尋「百大小說」與「百大電影」便知。
四、讀心理學書籍。您在看心理學教科書與佛洛伊德,可見您是認真的,這當然很好,只是這些書籍比較生硬,如果不好讀懂,可以找心理學家寫的科普書籍來看。佛洛伊德是這樣,當精神科醫師必須讀佛洛伊德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一般精神科醫師只要大略知道梗概就夠了,除非你要以心理治療甚至精神分析做為主要專長。
五、若要讀科普雜誌,可以讀《Scientific American》或《科學人》,但這只是通識,與精神醫學通常關聯不大。讀法律的書也是一樣,雖然有司法精神醫學,但除非你要以之為專長,否則只要讀懂法學緒論就夠了。反而是社會學,會從宏觀角度看待精神疾病,有助於拉大一個精神科醫師的視野。
六、讀醫學的書倒是不急,因為上了醫學系以後會讓您讀到害怕,但如果您真的想讀,那就讀腦神經解剖學與神經科學。
念書方面大夠就是這樣了。精神科醫師有很多類型,不曉得您為什麼要成為「溫柔的」精神科醫師?我想您的意思是善體人意,能夠同理病人,是吧?精神科醫師有兩種,一種是坐在診間聽病人講內心話,另一種則是在病房裡照顧躁動混亂的病人,前者容易「溫柔」,而後者就要兼具其他功夫了。
不管如何,當精神科醫師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同理心,但什麼是同理心?簡單講,就是理解與感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注意「理解與感受」幾個字,也就是在認知與情緒層面都要能夠穿透對方外表、語言與行為的表象,直達對方內心。
這樣的能力如何而得?有一大部分靠天生敏銳度,也有一部分可以靠後天培養,就看您屬於何者。如果自認同理能力不是很好,可以靠閱讀小說、觀賞電影,或者在生活中多多觀察人,練習進入他人內心世界來累積能力。
最後,中學生要了解精神科醫師的工作狀況,最好的方式就是來精神科醫院當志工,直接跟他們對話。
您的問題讓我想到,前陣子也有人問起,怎樣的特質適合當精神科醫師,我在此一併回答。
一、有內觀、自省,也就是對自己的心理世界有察覺能力的人。
二、能夠體會、了解、回應別人的感受、情緒、想法的人。
三、容易理解心理邏輯、能做心理式思考的人。
四、對精神領域好奇的人。
五、喜歡觀察與了解別人的人。
六,喜歡聽人說故事的人。
七、口語表達能力還算可以的人。
八、喜歡讀詰屈聱牙典籍的人。
九、同情弱勢族群的人。
希望十年後能在精神醫學會年會看到您,祝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