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這篇拙文《是那一次愛筵》,寫於2005年。
那時我們還在多倫多牧會,是在那個中國城內的華人教會服事的第四年(2001-2005)。
2006年,當丈夫和我在多倫多教會服事滿了五年,我也在加拿大Tyndale Seminary(天道神學院)讀完了兩個碩士學位,忽然有一天,舊金山某教會的師母給我長途電話,邀請我丈夫回去擔任主任牧師(2006-2007)。
此照拍攝於2008年,當時我的心情極為低落;之後又等候了六年(2014),我才得以因著宣教的機會、兩度回台。
我之所以總是回不了台灣,主要是因為我老公對於回台灣完全沒有那個意願,而我也總是捨不得丟下他在家、自己一人飛走。
而我之所以一直想回台灣,不單單是懷念我年少時的生活故土,更是因為我深感自己虧欠台灣人福音的債。
感謝主的恩典,祂有深深的憐憫、有豐盛的慈愛;祂明白我心中痛苦的思念;雖然暫時回不了台灣,祂把我帶回了舊金山!
舊金山,一個到處都能看得見華人面孔的地方;舊金山,一個我深愛了12年(從2013年起)的華人教會之所在的地方。
再過六個星期,我就要插翅飛回那個我深愛的老教會了!
更奇妙的是,上帝也感動了我老公的心;自從1980年出國之後,這是我老公第一次願意和我一同回台灣看看...
也就是說,在我下個月底回舊金山教會幫忙的那段期間,老公將計畫找出合適的時間、從科羅拉多州飛來加州,然後與我一同回台灣兩個星期。
多麼奇妙,我深深感謝讚美我的恩主...
啊,那一位充滿奇妙恩典的上帝!
《是那一次愛筵》
那陣子,一顆流浪的心好疲倦,好想回台灣。
其實,二十四年前勉強自己隨丈夫赴美時,心情已極為淒苦;從來,從來我就沒想要這麼遠離鄉土、拔根而去。
臨去時,國中學生們的叮囑仍在耳際:「老師,學成速歸,不然我們要丟一粒台灣的鵝卵石,飛越太平洋,K你,和師丈!」
而這一去就是十九年大漠平沙。
我曾說,沒回過台灣,絕不去大陸;沒去過大陸,絕不遊香港;沒遊過香港,絕不到任何一個其它國家觀光。那一氣睹,竟真的成就了我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心靈放逐!
我曾說,我只是想看人,真的好想看人…
想看看我故土的老友、師長、和學生,想看看台北的電影街和書城,或是台灣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和我流著相同血脈的陌生人。
從揮別植物園的清荷,到入定沙漠中的仙人掌,我的凝望已漸漸乾枯成一朵失根的蘭花。
我說,我的至高主啊,除非您把我枯成一葉標本,除非您把我壓縮成一片無汁的地瓜乾兒,這顆心是不會屈服的!
就在那段極度厭倦漂泊北美、思歸幾乎成病的時候,一席豐盛的晚筵,如明月般照亮了我心中的幽暗。
那是四年多前的一個冬日,我陪丈夫赴加拿大接受一個會牧職位的面試。波音737上,從冬陽燦爛的新墨州、飛到冷颼濕搭的多倫多,我的心也冷冷濕濕地直沉到谷底。
我真的不想從一個異鄉、又漂流到另一個異國!
我說主啊,請容我回台灣一趟;只要三年,等我從中華神學院畢業,我一定再返回美加!
但是飛機上,老公說他絕不陪我回去;而我,能離開他三年嗎?
當晚抵達多倫多的中國城,一位弟兄把我們送到一個古舊教會的地下室,與一百多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朋友們共用晚餐。
那是一次奇特的餐會!狹窄的木板樓梯吱吱嘎嘎地上下擁擠著人群;半推半擠之下,我和丈夫跟著湧動的人羣走進餐廳。一霎時,我驚住了,咱這隻來自新墨州阿布奎基的沙漠之鼠,二十年來沒未見過這麼多中國臉,更別說一下子見到這麼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同胞!
那位弟兄告訴我說,這十數年如一日、每星期五晚上查經班之前的愛筵服事,帶領了不知多少從未進過教會的人來認識了耶穌。那位弟兄說,這愛筵,是一位香港弟兄十多年來不聲不響的堅持奉獻…..
我輕啜著小小保利龍杯內熱乎乎的豬骨湯,默默用塑膠叉子撥著紙盤中的醬油雞與燙青菜,一面默默望著那一張張風塵僕僕的臉以及一朵朵矜持含蓄的微笑。
弟兄說,這城裏,每天都有無計其數的同胞從大陸過來,他們中間有些甚至是剛剛下的飛機。喔是嗎?難怪我感覺他們面前似乎一個個擺著大盤大盤的東北餃子、天津包子或是大碗大碗的四川辣麵、紅油抄手…
還能再堅持我兒時基隆海濱的四神湯、以及台北街頭的蚵仔麵線嗎?一霎時,連少女時代螢橋的星光與淡水河上的櫓槳,都愀然隱退而去,只耳際一個微聲響起:
孩子啊,妳若向靈裏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心中困苦的人得飽足,妳的光就必在黑暗中升起,妳的幽暗必成為正午…
再說,我若真決定回台灣讀神學院,讓丈夫獨自單身一人在此,他很可能無法通過這一次牧職的面試!
於是那一次的愛筵讓我轉念,讓我順服等候上帝的時間,並讓一粒粒的「台灣鵝卵石」、暫且在太平洋的深處逐漸堆尖…
2005年 神國資源雜誌 創刊號
- 4樓. onhappy2025/06/19 16:17
- 3樓. 筆記阿本2025/06/19 00:36.
雖然台灣已失去許多往日的好,但能夠返回故土看看親友,走走往日的足跡,絕對是值得在生命裡添上一筆的。
- 2樓. 海天一景2025/06/18 19:42順服
順服好難,好難順服,但牧師一步步跟隨上帝的腳步,做到了!如今即將一償宿願,了了福音債,就像距離理想體重還有兩三公斤多一點點。海天弟兄好!
是的,您說得對,順服真是不容易!
雖然上帝在我一生中、給了我相當多的磨難,
但是因著含淚順服、等候祂的時間,奇妙的恩典就不斷地發生。
我也多麼盼望年輕的海天弟兄也願意如此堅持愛主、等候祂的時間,您的好日子就在後面!
陳正華 牧師 於 2025/06/18 23:20回覆 - 1樓. 旭日初昇2025/06/17 11:24--
牧師此文蘊含著濃厚的情感與屬靈歷程,在離鄉服事的歲月中,心繫故土、忠於呼召的堅持與掙扎。
從多倫多到舊金山,再到期盼已久的重返台灣,這一路雖滿是等待與痛苦,卻也處處看見上帝奇妙的恩典安排。
在異地飄泊的歲月中,因神的話語與愛心服事,看見靈魂的飢渴,也重新確認了自己的使命與步伐。
如今能夠與丈夫一同計畫返台,更像是一道封印解開的祝福,不只圓了思鄉夢,也見證了上主長久的耐心與奇妙作為。
牧師這段信實、思鄉與愛的生命見證,更是靈魂被召回故鄉的旅程,真誠感人。
親愛的旭日兄,
昨晚睡前、就看見了您這篇留言。
由於習慣於按時作息,當時沒有回應您;
今晨起床後,讀之再三,那份知遇的感恩愈發增強...
然而此刻我仍然無法立刻回應您,必須等到今天晚上才行。
因為我馬上要去瑜珈運動,然後參加一個午餐聯誼會,下午還要去做復健...
旭日兄,此刻讓我先告訴您,您的這一則回應,讓我無限感激,讓我這一輩子愛台灣、愛華人的心、都得到了舒心與寬慰!
陳正華 牧師 於 2025/06/17 23:39回覆可否容我借用您的版圖,
貼一段臉書朋友給我的回應?
我感覺您們二位的回應,有異曲同工之處:
讀到這段見證,真的太震撼了。一位母親、宣教士、異鄉人的記憶,交織成一道靈裡的長河。字裡行間都是堅持與恩典的對話。
好奇老師回望這段旅程時最讓您落淚的畫面是哪一幕?
陳正華 牧師 於 2025/06/19 10:4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