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繁華似錦2025
黃花風鈴木
接骨木
巧遇秋草鸚鵡
伯基氏鸚鵡(學名:Neopsephotus bourkii,英語:Bourkes Parrot、Bourkes Parakeet,中國大陸作伯氏鸚鵡),又稱秋草鸚鵡、伯克氏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伯基氏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3]這個物種生存於澳洲的乾旱或半乾旱環境中,主要以種子為食,是一種寵物鳥。
這個物種全身主要以粉、褐、藍三色組成:背側棕褐色、腹部粉紅色、尾下羽毛則為藍色;眼周則有著類似眼鏡的白色眼眶。伯基氏鸚鵡因為以食用種子為主的緣故,有著在日落後或日出前活動成群在水池邊飲水的習慣,這種顏色的羽毛使其在黃昏的紅土大地上有著相當良好的保護色。其繁殖季落在8月至12月間,每次產3—6枚白色的卵、約18天後孵化、幼鳥4周後可離巢。
伯基氏鸚鵡可作為寵物飼養,其個性較為和平、安靜,且能與其他鳥類混居,但通常需要較大的空間飛行。雖然其族群數量未有實際估量,但受到其合適棲地正在擴張的緣故,被認為數量正在增加。《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這個物種列為無危物種。
苦楝種子
這是2024的果實
哼一曲淡淡的三月天
「哥哥!你打勝仗回來,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不再插在自己的頭髮上」。
這是《杜鵑花》歌詞中的一小段。「哥哥」,指的是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的一名學生,村家小姑娘是他家鄉的戀人。
1940年的三月,這名大學生投筆從戎,參加波瀾壯闊的抗戰軍旅。當時,正是杜鵑花開的時節。日寇侵華,烽火連天中,他的同窗方健鵬(筆名蕪軍),感時花濺淚,藉由杜鵑花,寫下了這首大時代小兒女的心聲,寄給了正在廣州任教的黃友棣。
時年二十九歲的黃友棣,將它譜成曲,在廣州曲江大會堂發表。歌曲不同一般慷慨激昂的愛國歌曲,明快中帶有一絲絲憂傷,旋律優美,極易傳唱。很快的由大後方的廣東,傳唱到廣西,到雲南,到四川,到大江南北,到全國各地。激勵了多少人心,鼓舞了多少士氣。
台灣的小學生,也都能琅琅上口。《杜鵑花》這首歌,成了我們這一時代的人共同的記憶。
古來征戰幾人回。八年抗戰終於勝利了。歌詞中的「哥哥」,卻再也沒有回到故鄉,再也未能見到魂縈夢牽的杜鵑花。只留下戀人,日日夜夜癡癡的想望。「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方健鵬在歌曲發表後的隔年,在廣西一條小溪,見到一名學童在水中載浮載沈,他見義勇為,躍入溪中救溺,不幸慘遭滅頂。
長溝流月去無聲,兩名哲學系的高才生,一文一武,就像劃過天際的兩顆耀眼流星,一剎那,在長夜中殞落。
柳川河畔的黃花風林木
一丈紅
屬葵花苞蓄勢待發
蘆薈花苞
杜鵑花
Lyricist: 蕪軍 Composer: 黃友棣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 多美麗啊!
像村家的小姑娘,像村家的小姑娘,
去年村家小姑娘,走到山坡上,
和情郎唱支山歌, 摘枝杜鵑花呀,
插在頭髮上啊,今年村家小姑娘,走
向小溪畔, 杜鵑花謝了又開呀!
記起了戰場上的情郎,摘下一枝鮮紅的杜鵑,
遙向著烽火的天邊,哥哥你打勝仗回來,
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 不再插在自己的頭髮上啊,
淡淡的三月天,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
像村家的小姑娘啊像村家的小姑娘。啊!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HIEPB2MsgM
黃友棣,大陸淪陷後,先避難香港,後輾轉來到高雄落腳,他一生不知創作了多少首膾炙人口的作品,曲曲人們都耳熟能詳。距《杜鵑花》發表的一甲子後,輔仁大學頒發給他名譽藝術博士,表彰他一生作曲的成就,他2010年病逝,享壽九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