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他週末時常需要到位在信義計劃區的公司加班。下班結束後,他就會從忠孝東路一路西行,直到林森北路或中山北路轉北,再一路走回位於石牌的住處。
想是一路的好風景,這段路令他走起來心神愉快,毫不感到疲憊。今天就揀其中一段,瞧一瞧沿途掠過的街景。
從台北捷運中和新蘆線的中山國小站出口往北行,經過農安街的知名日本料理總店(這間餐廳我迄今為止仍未登門消費過,自己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旁邊的這間小土地公廟為生福祠,相傳非常靈驗。
傳聞當年美軍顧問團(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MAAG)駐台期間,曾有美軍家中眷屬的小孩,到廟中嬉戲,拿起神像當洋娃娃玩,而且還丟入一邊的"大排水溝"中。頑皮的小朋友返家後,高燒不止,求醫無方。最後在家中台籍幫傭的建議下,由父母親帶著小朋友回到廟裡向神明賠不是。小朋友也神奇地不藥而癒了。
這小朋友不知道是不是名為傑克?!因為「傑克,這真的是太神奇了!」
而那個"大排水溝"相傳就是一旁新生北路高架道路底下的下水道「瑠公圳」。不過,關於「瑠公圳」的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因為前幾年,瑠公圳的公共議題曾經被沸沸揚揚的討論過。個人當然也很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把新生高架道路拆除,重新整治下水道,美化如首爾的清溪川。
但問題是,「瑠公圳」的原本正確位置根本就不在新生北路上,而且更不叫「瑠公圳」!
原名「金合川圳」的「瑠公圳」,是郭錫瑠在清乾隆年間(1740-1762年)偕其子郭元芬所規劃開發的灌溉水利工程。後為紀念郭錫瑠改稱為「瑠公圳」。
但這一帶的水道是1930年代,日治時期所興建的「特一號排水溝」,又稱「堀川」(ほりかわ)。到了民國61年(1972年)後再改為地下化的水泥箱涵。
最近台灣大學也宣稱要將「瑠公圳」在其校園內"復活",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向北過了幾個巷子,往裡望去,見到一獨棟木造大宅。相傳為飛虎將軍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和其夫人陳香梅女士當年從大陸遷台時的故居。
這美麗的傳說經媒體披露後,當地里長透露出事實真相卻指出,這棟大宅的真正主人應該是前考試院副院長林金生(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之父)。而陳納德真正的故居在隔壁巷子,如同那一段亂世中感人的愛情故事,「一千個春天」早已不復在。
對岸的中國大陸早在2005年於湖南懷化的芷江機場成立了飛虎隊紀念館。飛虎隊當年位於昆明的辦公大樓也改建成「飛虎樓」二戰主題餐廳對外營業。
越過德惠街,頗具規模的景福宮就在眼前。興建於1874年的景福宮,為主祀福德正神之道教廟宇。
漫步走到綠意盎然的中山北路,日治時代日本人在台北圓山建台灣神社(今圓山聯誼會),特令修築一條「敕使街道」便利日本皇族前往參拜,是為中山北路的前身。
如今中山北路成為台北最富異國風情的一條大道。早年為日本人住宅區域,後為美軍顧問團官員駐台聚落,現因大台北地區少數以英語彌撒的教會,聖多福教堂,進而成為台灣菲律賓籍勞工的宗教信仰和社交中心,附近有眾多販售菲律賓家鄉特產品的商店。昔日舶來品聞名的晴光商圈已從「美國村」搖身一變成為「小菲律賓」。
「到菲律賓要坐幾號公車?」
公車(由台北火車站出發):可由北二門(鄭州路)搭乘公車218、220、260、310或凱撒飯店前搭乘247或287至大同大學下車。
捷運:搭乘淡水-新店線到民權西路站或圓山站下車,往中山北路方向步行約10分鐘。
「哪怎麼搭捷運去日本呢?」
答案就在大同大學裡面。
大同大學中的尚志教育研究館(小白宮),也是台北著名的婚紗勝地,鄰近婚紗街(中山北路),每週至少有上百對的新人到此拍攝婚紗照。但"小白宮"不是代表日本。而是一旁的「志生紀念館」。
「志生紀念館」是「協志商號」創辦人林尚志與大同大學創校校長林挺生父子兩代的故居,於民國97年由第三代林蔚山以「協志工業振興基金會」的名義捐贈給大同大學。經校方整修後,於民國100年10月,命名為「志生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參觀。
建於民國29年(昭和15年)的「志生紀念館」,是由福華飯店創辦人廖欽福(為林尚志創辦的「協志商號」事業夥伴與好友)設計建造。為「和洋折衷建築」(わようせっちゅうけんちく),結合洋樓與和式空間設計。
雖為「和洋折衷建築」,但這棟建築是個人目前為止在台灣所見到過日本色彩最濃厚,保存也最妥善完整的和式建築物。比起金瓜石和菁桐的太子賓館絲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志生紀念館」的大門上方,懸掛著牌匾是行政院文化獎得主書法家張光賓教授所題。而造訪時正好是「我行我法我求索-張光賓先生近十年書作暨焦墨山水展」在館內展出期間。
入館需脫鞋,館方備有拖鞋可供更換。
玄關處有一塊透明玻璃展示著此棟建築的地基施工方法。
這面透明剖面展示牆,介紹「木摺壁」牆面的施工方式。
「木摺壁」為日治時代由日本建築師引進修築洋樓牆面之建造工法。台灣稱為「灰作」。一般是在「木摺壁」上面塗上下塗、中塗、上塗三層「灰泥」(日稱為"漆喰"),主要為石灰及稻穀,麻絨的材料,加水混合。「灰泥」具有耐風、耐雨及防火的功能。而有固定塗料的龜殼網,則為當時經濟情況較佳的家庭所使用。
前棟為洋樓,採挑高設計,設有宴會廳。
後為和式房舍,設有日式迴廊及庭院,彷彿置身日劇的場景中。
登上洋樓的二樓,向上望,可見束在高閣之上於上樑時所安的「棟札」。
屋內還有少見的八角窗。
這棟位於中山北路旁美麗道地的和式建築讓我為之驚豔,也是此行最大的收穫。
若沒有時間出國旅遊,又想體驗異國風情,無論是東洋,還是南洋,中山北路走一趟相信能讓一顆想飛的心多少得以慰藉。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9樓. 思于2012/11/13 16:53中山北路
牢記著
下次經過
會好好體驗一下
感恩分享
菲律賓特產品的商店其實也可以去逛一逛,有些商品挺便宜,也很少見taiwanmickey 於 2012/11/13 20:59回覆
- 8樓. behappy2012/11/13 11:54棟札
小時住日式房子.因空間小,媽媽便找人打開天花板做一小房間.我記得有一塊木頭清楚記載房子建築者為何人,何時蓋的.我們決定放回原處.後搬離,房子也在蔣公逝世那天大火焚燬.如同我們上樑儀式選良辰吉時,日本人的規矩應該也不少!!您難得的親身經驗想必記憶深刻。現在台灣許多日治時代的老房舍陸續都有發現這些房子的"身分證"喔taiwanmickey 於 2012/11/13 20:58回覆
- 7樓. 寄居者2012/11/12 11:42堀川(ほりかわ)
懷念的名詞。
京都也有一條堀川,以前在京都就住它旁邊,那條馬路叫「堀川通り」,經過二条城。
- 6樓.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2012/11/12 11:20精彩
林森北路和中山北路是很有趣的兩條路
那一帶很異國風味
早年美軍顧問團還在 中山北路好多畫廊 外文書店
後來林森北路很日本酒店 現在經由您的報導 讓我們看到更精細的.....
現在外文書店和畫廊多集中公館台大及和平東路師大一帶,農安街和雙城街仍有洋味十足的酒吧及西餐廳,森林北路2-6條通之間的日本料理店仍然很多這一帶日本觀光客還是很多!! taiwanmickey 於 2012/11/12 19:08回覆
- 5樓. 需仁2012/11/12 10:16^^
這些地方,任選其中一個區域都可以好好玩味一番。新生北路高架橋下方的大排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被誤會為瑠公圳,大概是後人的穿鑿附會吧。
夕陽依舊那麼美麗,明天還是好天氣^^
http://jac3158.com/blog應該是很久以前,每次台北市長選舉好像都有候選人提出這議題,而且都講成"瑠公圳",久而久之就被人誤會了taiwanmickey 於 2012/11/12 19:03回覆
- 4樓. blue phoenix 從影后裡的渣男看女明星的愛情婚姻2012/11/11 09:53哇你太強了
從來不知道這些典故
你怎麼知道啊
blue phoenix
介紹您幾本書,莊永明的"台北老街",舒國治的"水城台北",水瓶子的"台北小散步"。taiwanmickey 於 2012/11/11 14:42回覆
- 3樓. 馬丁諾2012/11/11 09:19目不暇給
真覺從小到大這中山北路算白走了 ... 羞愧啊!!!
前陣子還想過中山北路給他從一段到七段走一遍,但後來又嫌無感而放棄,這下子可有好理由了!
我上次是從晴光商圈走路回公館,就是中山北路-中山南路-羅斯福路,因為在晴光市場吃的太多了!!其實本來打算吃位於真光堂旁邊的常青餃子館,之前馬丁諾兄有介紹過,可惜已經吃得太飽了!!實在沒有胃了!!中山北路走一遍得選個晴朗的冬日,加油!!
taiwanmickey 於 2012/11/11 14:27回覆
- 2樓. 飛飛 ^__*2012/11/11 09:10真是太驚豔了!
想說 中山北路走千遍
卻從未發現這 日式建築原來....在大同大學裡 去年才開放的"'和洋折衷建築"'(志生紀念館)
上星期的金水浪漫公路之旅 才"又"參觀了金瓜石的太子賓館~
說真的 實在無感!(只能在花園觀看,無法入內。)光看米奇的介紹 就超有fu的
一定要去瞧瞧 順便回味小吃...
參觀金瓜石太子賓館那時,如同神隱少女中的無臉男,站在房間外菁桐的太子賓館也是近期才整修完後對外開放,我雖然還沒有去,但朋友去完拍了大量的照片及動態影像檔案,我一一仔細看了一遍,某部分跟這棟蠻像的,但某些部分保存或維護的狀態並不太好
taiwanmickey 於 2012/11/11 14:20回覆
- 1樓. cpbass萍兒2012/11/11 04:44讚
勾起我的台北印象
這一區的異國風情有些複雜,介紹起來很難有系統,期待台北市政府的都更,這一區反更適合六本木的大型複合式都更計劃但文林苑之後,政府與民眾恐怕已落入雙輸的局面了
台灣要進步,真的需要運用更多智慧和學習日韓為大我犧牲的精神。 taiwanmickey 於 2012/11/11 14:1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