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將狀況提升到第三級的同時,大部份的國人大多忽略了我們對岸中國於同一天在太空的發展已堂堂邁入了另一個令人生懼的里程碑-中國的「祝融號」火星車順利著陸火星,完成比登月還要更困難的技術挑戰。太空一直是大國之間的專屬競爭領域,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進行軌道空間發射所需的資源和技術能力,其中更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實現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夢想。今年4月底,中國成功地部署了新的中國太空站第一個模組,奠定了中國成為全球太空發展領先大國之一的地位。中國太空站本身不僅是中國太空發展重大成功的指標,它更是實現中國太空野心的具體跳板。
翻攝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官方網站-中國太空站
中國太空站的形成
中國太空站是一個計畫中的模組化空間站,完全由中國建造和部署。今年4月29日中國太空站的核心模組,又被稱為「天河一號」,從中國文昌航天器發射場,由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發射升空。「天河一號」載有導航和控制系統,另有支援空間站活動的推進系統,它還包含了人員生活空間和生命支援系統,為太空站長期生活的太空人提供所有必要的支援。隨著「天河一號」成功進入地球軌道,中國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規劃了更多的太空任務。期間包含在5、6月,將分別實施「天舟二號」(Tianzhou-2)貨運太空船和「神舟十二號」(Shenzhou-12)載人太空船的發射任務。「天舟二號」貨運太空船將與「天河一號」對接提供燃料和其他用品。接下來中國將執行備受期待的載人任務,將太空人運送到中國太空站,他們將在那裡輪流停留3到6個月。第一支由三名太空人組成的隊伍預計於6月發射,「神舟十二號」將是中國迄今為止的第七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自2016年以來的第一次。除了「天河一號」太空站模組,中國還計畫在2022年推出兩個實驗模組「問天號」(Wentian)和「夢天號」(Mengtian),它們將永遠與天河一號碼頭形成一個丁字形的佈局。這兩個實驗模組將為科學實驗提供額外的空間。直到2022年底前,中國總共計畫了至少11次與中國太空站相關的發射任務。
太空站對中國的重要性
太空實驗和探索的進程通常是經過反覆運算才能實現,所有的進程都是一步一腳印,所有的階段都必須建立在前一項任務成功的基礎上。重大技術研發上的延遲或是發射任務的失敗,都可能會對整個太空專案任務產生廣泛的連鎖反應,中國太空站當然也遭受一連串的挫折與挑戰。在將空間站的模組送入近地軌道(LEO)之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必須首先開發一種推力強大的火箭,讓它足以發射如此巨大的有效載荷。目前在中國研發的的火箭陣容中,只有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CZ-5)具有承載25,000公斤低軌道運載能力的足夠衝力。然而,在2017年7月的一次發射中,一具長征五號火箭升空後飛行異常,發射任務宣告失敗,因此造成中國太空站核心模組的發射被迫延遲,重創一系列太空探索計畫時程。中國官方最初計畫是在2018年部署「天河一號」,但因此而在當年3月宣佈,發射將推遲到2021年。
今年「天河一號」的成功登陸火星,將是未來整個太空計畫獲得重大成就的關鍵節點。向中國太空站多次發射載人和無人補給任務,將為中國太空人在太空持續運作的經驗,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中國太空站還為中國在微重力環境下進行科學實驗提供了平臺。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歐洲太空總署在內的幾個國家,已經從國際空間站(ISS)上多年的科學研究中受益。然而,中國一直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主要是因為美國擔心相關太空科技被中國快速複制或惡意竊取。隨著中國太空站進入軌道,中國將有能力獨立進行持續的空間科學研究。雖然經常被西方國家刻意忽視,但是中國太空站的建立仍是中國政府的驕傲,更是國際地位的重要的象徵。太空站計畫使用的壽命至少為10年,它將成為中國太空科技實力強有力的印證。
除此之外,中國一直試圖將自己建設成為一個主要的太空大國。美國國務院在2016年的太空白皮書中迫切的提出警告,呼籲各國關切與防範中國成為全方位的太空大國。但是中國仍始終對外聲稱中國的太空發展是為了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實力。習近平經常強調航太的重要性,並不斷在各種場合指稱:「太空技術水準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除了太空站的快速組建,中國還不斷進行廣泛的太空能力發展。去(2020)年7月中國展開第一次前往火星的星際任務,藉由「天問一號」(Tianwen-1)發射任務,成功將一個飛行器、可部署的相機、著陸器和火星車「祝融號」,於今年2月送達火星軌道。並於5月15日上午順利於火星烏托邦平原(Utopia Planitia)南部著陸,完成比登月還要更困難的技術挑戰。在蘇聯與歐洲太空總署都失敗的前提下,成為繼 NASA 之後全球第 2 個在火星表面放下探測器的國家。
另外,中國在月球探測方面也很活躍。自2007年以來,中國已經成功進行了8次無人的月球任務,包括2018年歷史性的「嫦娥四號」任務,「嫦娥四號」是史上首次有國家在月球背面嘗試讓登陸器進行軟著陸,並部署月面車進行探索。未來幾年,至少還將有三次「嫦娥」探月任務,最終目標是在未來十年內實現載人登月。很明顯地,中國的目標是先完成中國太空站的建設,然後進行載人登月的深入規劃。
翻攝自中國國家航天局官方網站-嫦娥四號
對全球的影響與警覺
隨著中國太空站核心艙進入地球軌道,美國及其合作的夥伴國家必將面對與中國在太空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國際空間站按照目前的計畫在2024年左右脫離軌道,中國太空站將可能成為太空軌道上唯一存在人類的基地。中國可以利用這一點作為其外交巨大的優勢,在後國際空間站時代,任何國家若欲尋求在太空進行科學研究和實驗,都必須求助於中國,中國政府亦已主動表示將把中國太空站當作國際合作的工具。早在2016年,中國已與聯合國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允許聯合國成員國在中國太空站上進行科學實驗。
更具體的說,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中國在太空成功且快速的擴張,正在把俄羅斯拉向中國的地緣政治軌道。2021年3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中俄兩國透過視訊會議簽署「關於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諒解備忘錄」,計劃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進行更廣範的合作,同時共同建設可長期自主運行的科學實驗基地。中俄將利用在太空科學、研發和使用太空設備、技術方面積累的經驗,共同制定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路線圖。雖然到目前為止尚未有具體的成果,但是中俄太空聯盟組建的時機可能足以刺激美國對其全球領導地位和權力的擔憂,進而引發另一場新時代的太空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