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和女兒進城,參觀~全球最大的當代藝術博物館~「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 ( Zeitz MOCAA ) )。此行真是令我眼界大開,全程驚喜連連!
繪於參觀之後(非玉)
久未進城閒逛,才發現開普敦這座城市近年的變化太大了,除了臨海精品商城V&A碼頭附近這座亮眼的賽茲博物館外,毗鄰博物館,又新蓋了好多旅館和商城,櫛比鱗次地從平地拔起,為天際線增添了更多的熱鬧,甚是壯觀新穎!
賽茲博物館原型是由四十二個垂直的混凝土筒管組成,儲存來自南非各方的玉米,每座筒倉高187英尺,曾是南半球最高的建築物。
2013年,在相關單位策劃下,由英國建築師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改造,團隊花了四年時間,在2017年9月完工開幕。博物館佔地約1800坪,除展示廳外,屋頂有一座透天雕塑花園,一間書店,餐廳,酒吧,及榖倉旅館(左~Silo Hotel展場之上六層),以及服裝研究中心等。
這棟博物館最令人稱道的是,設計師別出心裁地保留了舊榖倉的靈魂和細胞,他們把老舊筒倉切成渦輪狀的空間分為八十個大小迥異的藝廊使用,參觀者在欣賞當代藝術的同時,也有著參觀出土文物般的情趣。包括牆面的結構和質地,都保有筒倉特色的記憶。很多舊器械也挪移或懸掛到特殊的位置上。
細心的參觀者能隨處賞到舊榖倉的厚實作工及弧狀造型~是保留也是展示。
站在展場中庭,更可看到設計師的匠心獨運!據說設計靈感來自筒倉中拾獲的玉米粒,團隊以電腦切割玉米得到的數據,應用於筒倉的切割。
於是有了眼前的驚艷景觀~中庭頂部完美地保留切割過的數個筒倉空心造型,透過樓頂與牆面裝設的玻璃,形成一個透光的天井,陽光可自然穿入,當光影跳躍時,營造出室內仿若萬花筒般的趣味,完全擺脫在一般博物館參觀時陰鬱沈悶地壓力。
好喜愛中庭那兩座圓弧型透明升降電梯,它們被巧妙地鑲嵌在兩座筒倉中起降,一旁旋轉樓梯造型也令人驚艷。
展場共五層樓,第六層是展館與旅館的餐廳。展場的每一層走道,都面對挑高的落地窗,遊客在不同高度與角度皆可快意感受城市之美與無與倫比的視野。即使低頭向底部觀望,每座筒倉盡頭處,也有各自的線條和安排!
一路從進門參觀博物館附設的商店,以及當天開放共四層展覽室的作品,的確感受濃濃的非洲味。
目前中庭展示的是南非藝術家 Nicholas Hlobo 的雕塑作品。
參觀完,落座於六樓的餐廳,在鑽石造型透光的窗花設計中,一面享受精美餐點,一面居高臨下眺望開普敦街景海景,那份美妙,只覺太幸福啦。
如果來開普敦旅遊,真的別錯過此博物館,光是參觀這棟建築物就值回票價,每一個細節都那麼認真地設計和思考過。再加上餐飲的地理位置,前桌山後海景,全都在眼前腳下,值啊!非玉^^
出得展場,累了嗎?博物館前擺設了陀螺椅(Spun Chair),可小歇一會兒!
這也是Thomas Heatherwick 設計團隊的匠心巧思設計椅,^^
非玉+Yvonne 攝自開普敦
- 5樓. 玉米蘋果2018/09/02 05:46
實在驚豔不已。
小小的疑惑,似應 相對合理的強大 才是,
然而,南非 的 金融與經濟 怎麽會那麼糟呢?
不是歧視,自從改朝換代後的幾任統治者,真的不行!
南非每下愈況,至為可惜。最近又因土改問題引發爭端。 南非鍰一直受打壓。
但我真的好愛開普敦,這兒居住環境太好了,最可貴的是一般人民素質好,開車有秩序,待人客氣。
唉,政治,現實又可怕,只能無奈嘆氣。
我常覺得南非政治和台灣有很多相似之處,可悲! 非玉 於 2018/09/02 06:27回覆 - 4樓. 谢谢2018/08/17 16:44感謝賞文! 非玉 於 2018/08/18 00:00回覆
- 3樓. charleyho2018/08/17 14:59呵呵,去年才去了開普敦,錯過了這間博物館。多看幾遍格主這篇圖文並茂的介紹,有略補遺憾的感覺。哇,看你們夫妻同遊了好多地方,連開普敦也來過,真是世界走透透,太好了。
我和時事脫節,也是女兒告知,她說了多次帶我看博物館,我還老提不起勁哩。
一看才知,真是太美了。
非玉 於 2018/08/17 15:38回覆 - 2樓. 賈爸2018/08/17 14:56我喜歡 !!
光看這外觀的改建
和內部裝潢的巧思
確實就值回票價
- 1樓. 非玉2018/08/17 13:43網上看到一張博物館全景,壯觀,特改引在文章下。若侵權就下架!謝啦!非玉^^
非玉 於 2018/08/17 13:43回覆文內部分資料參考多篇網文。 非玉 於 2018/09/02 13:24回覆今天回頭看此文,竟沒配樂?
自己習慣看自己文章聽配樂了,沒配樂,真的很怪。給它補上囉。
非玉 於 2019/12/02 18:23回覆
Camille et Julie Berthollet - Palla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