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師坐在空蕩蕩的客廳裡,望著牆上那些泛黃的教學照片,心中湧起一陣莫名的空虛。三個月前,她剛從教職退休,結束了三十五年的教學生涯。原本以為退休後會很輕鬆,但現實卻讓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每天早上七點,生理時鐘依然準時喚醒她,但她不再需要趕著去學校。沒有學生等著她上課,沒有作業需要批改,沒有家長會要開。突然間,她的生活失去了重心,彷彿一艘失去航向的船,在茫茫大海中漂流。
「媽,您怎麼又在發呆?」女兒小雯週末回家時,總是這樣關切地問她。
「我只是在想......想以前的事情。」林老師總是這樣回答,但她知道自己想的不只是過去,更多的是對未來的不安。
退休前,她以為自己會很享受這種自由。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追劇,可以和老朋友喝茶聊天。但真正退休後,她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填滿這些突然多出來的時間。看電視節目覺得無聊,和朋友聊天總是圍繞著過去,而未來似乎是一片空白。
更讓她難過的是,她漸漸發現自己與社會的連結正在斷裂。以前在學校時,她知道每個學生的名字,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參與他們的成長。現在,她覺得自己像是被世界遺忘的人,再也沒有人需要她。
意外的重逢
一個春日午後,林老師漫無目的地在社區裡散步,想要打發時間。走到社區中心附近時,她聽到陣陣笑聲從裡面傳出。好奇心驅使她走近一看,發現是一群長輩正在上繪畫課。
透過玻璃窗,她看到一位年約六十的男子正在教大家用水彩畫風景。那些五六十歲的學員們,有的畫得歪七扭八,有的色彩搭配得很奇怪,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專注而快樂的笑容。
「林老師?」突然有人在她身後叫她。
她轉身一看,是以前的學生家長王太太。「王太太,您好久不見!」
「您怎麼在這裡?不如進去坐坐,我們正在學畫畫呢!」王太太熱情地邀請她。
林老師有些猶豫:「我不會畫畫......」
「沒關係,我們都是初學者。張老師教得很好,而且畫畫真的很療癒呢!」
就這樣,林老師半推半就地走進了繪畫教室。張老師是一位退休的美術老師,他溫和地歡迎林老師的加入,並遞給她一套水彩用具。
「今天我們要畫社區裡的老榕樹,」張老師說,「不用擔心畫得像不像,重要的是感受和表達。」
林老師拿起畫筆,感覺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她已經很久沒有拿畫筆了,熟悉的是這種創作的感覺喚醒了她內心深處的某種記憶。
重新啟航
第一次畫畫課結束後,林老師帶著自己的「作品」回家。雖然那棵榕樹畫得不太像樣,顏色也調得不太對,但她卻感到一種久違的滿足感。
當晚,她翻出了大學時代的畫作。那些泛黃的圖畫紙上,記錄著她年輕時的夢想。她曾經想成為一名畫家,但後來為了生活穩定選擇了教職。現在重新看著這些畫,她內心湧起一陣暖流。
從那以後,林老師每週二和週五都會去社區中心上畫畫課。起初,她只是想打發時間,但漸漸地,她發現繪畫帶給她的不只是消遣,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
在張老師的指導下,她的技巧一天天進步。更重要的是,她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以前她匆匆走過的街道,現在她會停下來觀察光影的變化;以前她視而不見的花草樹木,現在她會仔細端詳它們的色彩和形態。
「林老師,您的進步真的很快!」張老師經常這樣誇獎她,「您有沒有考慮參加我們的社區寫生活動?」
發現新使命
社區寫生活動讓林老師真正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那天,他們一群人帶著畫具走遍社區的每個角落:古老的巷弄、熱鬧的市場、寧靜的公園、溫馨的小店。
在畫這些場景的過程中,林老師開始與社區居民互動。賣菜的阿婆好奇地看她畫畫,問她:「老師,您畫我的菜攤做什麼?」
「因為這裡有很多美好的故事啊!」林老師笑著回答,「您在這裡賣菜多久了?」
就這樣,她開始聽到各種各樣的故事:阿婆從年輕時就在這裡賣菜,見證了社區的變遷;修鞋師傅的手藝是祖傳三代,但現在年輕人都穿免洗鞋;麵店老闆堅持手工製麵,雖然生意不如以前好,但他說這是對傳統的堅持。
這些故事深深觸動了林老師。她意識到,每個普通人的生活都蘊含著不平凡的意義,而她可以用畫筆記錄這些珍貴的故事。
創作的熱情
林老師開始有系統地記錄社區的人和事。她不只是畫風景,更多的是畫人物:在公園下棋的爺爺們、在廟前晨練的阿娂們、在學校門口等孩子放學的家長們。
每幅畫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她會在畫作旁邊寫下簡短的文字,記錄她所了解的人物背景和感動她的細節。
「您看,這是陳爺爺,」她向朋友介紹自己的畫作,「他八十幾歲了,每天早上都會來公園餵鴿子。他說這些鴿子就像他的老朋友一樣。」
「這是王阿嫲的早餐攤,她做的蛋餅特別香。她告訴我,她做早餐已經四十年了,看著社區裡的孩子長大成家,就像看著自己的孫子一樣。」
林老師的畫作越來越多,她決定把這些作品整理成一個系列,叫做「社區故事」。這些畫不只是藝術創作,更是社區歷史的見證和文化的傳承。
分享的喜悅
消息傳開後,社區中心邀請林老師舉辦個人畫展。「社區故事:林老師水彩作品展」吸引了許多居民前來參觀。
展覽開幕那天,林老師看到許多畫中的主角都來了。陳爺爺戴著老花眼鏡仔細端詳自己的肖像,王阿嫲興奮地告訴每個人「這是我的早餐攤」,修鞋師傅感動得眼眶泛紅。
「林老師,謝謝您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王阿嫲握著她的手說,「我以為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賣早餐的阿嫲,沒想到也能成為畫中的主角。」
這句話讓林老師深深感動。她突然明白,她找到了比當老師更有意義的使命:用藝術的力量讓每個平凡的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讓社區的每個角落都被溫柔地記錄下來。
新的開始
畫展的成功給了林老師更大的動力。她開始計劃更大的項目:記錄整個區域的變遷史,訪問老居民的生活故事,用畫筆保存即將消失的傳統文化。
現在的林老師,每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早上她會到社區各處觀察和寫生,下午整理畫作和記錄故事,晚上則構思明天的創作主題。
「媽,您現在看起來比退休前還要有精神呢!」女兒小雯驚喜地說。
「因為我找到了新的使命啊!」林老師笑著說,「以前我教孩子們知識,現在我用畫筆教大家看見生活中的美好。」
她的畫筆下,不只有美麗的風景,更有溫暖的人心。每一筆每一畫,都承載著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社區的關懷。從失落到重生,林老師用水彩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療癒力量,也為社區帶來了珍貴的文化記錄。
我覺得退休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精彩人生的開始。林老師用她的經歷證明了這一點:只要願意重新開始,任何年齡都可以追求夢想,都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美好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