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網友寫信告訴我,他們不能接受親人死亡這件事。
我覺得這是很奇妙也很耐人尋味的一件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 自古以來,人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一生必經的歷程。沒有一個人不會死的。但是人們就是不願意承認死亡,不願意面對死亡,也排斥死亡,更痛恨親人死亡,視死亡為一畏途。這是不是很矛盾?
還有一些網友也寫信告訴我,他們好想再見他們已過世親人一面,只要一面就好!他們的心情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不捨家人的離去,或是還有來不及告訴對方的事或話,或者太思念了,因此想要藉由再見一面完成最後的心願,也再把握、體會最後一次家人的生命連繫。
以下將和大家分享一個生死重建的「牽亡」的故事。
牽亡指的是將亡者的魂透過鸞生與前來牽亡的家屬交談,一般來說,比較會去牽亡的,大多是夢見亡者來托夢,卻不明瞭夢中所講的事情;或是家中有事情不順遂,或是想要瞭解亡者死後過得好不好。
你有沒有想過:牽亡代表什麼意義?牽亡起了什麼樣的生死效果?牽亡是不是一種心理的歷史的重返?還是生死關係的重建?的確很值得深思!以下就是本文想要和大家分享的「牽亡」的故事:
剛好一位親戚告訴她,東部有一家慈惠堂可以幫人家牽亡,聽說有人去了後真的有和過世的家人講話,她可以去找慈惠堂裡的「師姑」幫她牽亡看看,說不定就能再見死去的先生,就能知道他在另一個世界的情況了。
差不多在
慈惠堂是在民國39年時創建的,聽說當時是有一名乩童在一處私壇進行觀落陰,在儀式中遭逢意外,無法再返陽,之後被瑤池金母所救,並收為契子,才開始為瑤池金母傳言進行渡世的工作。
其總堂在花蓮縣勝安村,石璧部堂是在民國54年正式開堂安座至今,平常有四位鸞生(均為六、七十歲左右的女性擔任,信眾多稱她們為「師姑」)替瑤池金母「辦代誌」,負責救陽求陰祭送等聖事,其中兩位是專門負責牽亡的職事。
交談完畢後,
牽亡回來後,
從這個牽亡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面對已經過世的親人,心裡有著不斷的哭喊和掙扎,卻是苦無出路的。能和已過世的家人在歷史的時間處交會,並重拾記憶,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再次重現關係的重返,會讓活著的人感覺到生命關係的修復及實體的延續,並增強其存在的立基點。
我們其實可以看到,這個台灣本土巫宗教的儀式,確實某些程度的產生了悲傷輔導的作用,也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