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牽亡的故事
2010/10/21 17:00
瀏覽13,302
迴響0
推薦7
引用0

很多網友寫信告訴我,他們不能接受親人死亡這件事。

我覺得這是很奇妙也很耐人尋味的一件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 自古以來,人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一生必經的歷程。沒有一個人不會死的。但是人們就是不願意承認死亡,不願意面對死亡,也排斥死亡,更痛恨親人死亡,視死亡為一畏途。這是不是很矛盾?

 

還有一些網友也寫信告訴我,他們好想再見他們已過世親人一面,只要一面就好!他們的心情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不捨家人的離去,或是還有來不及告訴對方的事或話,或者太思念了,因此想要藉由再見一面完成最後的心願,也再把握、體會最後一次家人的生命連繫。

以下將和大家分享一個生死重建的「牽亡」的故事。

 

牽亡指的是將亡者的魂透過鸞生與前來牽亡的家屬交談,一般來說,比較會去牽亡的,大多是夢見亡者來托夢,卻不明瞭夢中所講的事情;或是家中有事情不順遂,或是想要瞭解亡者死後過得好不好。

 

你有沒有想過:牽亡代表什麼意義?牽亡起了什麼樣的生死效果?牽亡是不是一種心理的歷史的重返?還是生死關係的重建?的確很值得深思!以下就是本文想要和大家分享的「牽亡」的故事:

 

太太的先生在半年前因為大腸癌過世了。太太非常的想念先生,一直放不下對先生的思念,很想知道他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好不好。

 

剛好一位親戚告訴她,東部有一家慈惠堂可以幫人家牽亡,聽說有人去了後真的有和過世的家人講話,她可以去找慈惠堂裡的「師姑」幫她牽亡看看,說不定就能再見死去的先生,就能知道他在另一個世界的情況了。

 

太太聽到這樣的消息後,一直很想去試試看。她心想:「如果能夠再看到自己的先生一面或是跟他再講一次話,知道他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很好,那她就可以放心了,就不會再牽掛了。」

 

差不多在先生過世半年時,太太決定付諸行動,她遠從西部坐了半天的車到了花蓮市的慈惠堂石壁部堂。

 

慈惠堂是在民國39年時創建的,聽說當時是有一名乩童在一處私壇進行觀落陰,在儀式中遭逢意外,無法再返陽,之後被瑤池金母所救,並收為契子,才開始為瑤池金母傳言進行渡世的工作。

 

其總堂在花蓮縣勝安村,石璧部堂是在民國54年正式開堂安座至今,平常有四位鸞生(均為六、七十歲左右的女性擔任,信眾多稱她們為「師姑」)替瑤池金母「辦代誌」,負責救陽求陰祭送等聖事,其中兩位是專門負責牽亡的職事。

 

太太到了以後,先在一樓正殿側邊的大桌上填寫報名表,然後燒香將報名表的內容稟告正殿的金母娘娘和右殿的地藏王,懇求將先生的亡魂牽到本堂來。再將表格壓在正殿右方奉祀地藏王前方的案頭上,等候地藏王的回音,看看先生的亡魂是否有到現場。

 

太太看到一位師姑先給母娘、天公、太歲、虎爺及兵馬等上香,稟告念咒後,就開始調魂,並向牽亡者確認亡魂的特徵,講著講著就突然叫出了太太兒子的小名,然後師姑便起身往牽亡處走,並要太太燒一炷香跟隨其後。太太跟著師姑走到堂外一片蔓草叢生的空地,站在師姑身近處,火拿炷香,先生的亡魂說明來意,懇求先生的亡魂到來。確認是先生的亡魂後,那位師姑起身向前走了幾步,然後轉身,亡魂就扶身了。

 

太太上前攙扶扶身後的亡魂,走向會談處的桌子,桌上擺著一個香爐,然後王太太拿出先生生前最愛吃的爌肉、炸魚干等祭品給先生的亡魂享用。太太問了一下先生的近況,聽到他說走了以後過得還好,太太眼淚就不由自主的流下來,她告訴先生家裡情況還好,要他不用太掛念,她也要先生好好照顧自己,如果有缺什麼就托夢告訴她,她一定會燒給他的。

 

交談完畢後,太太再將扶身後的亡魂攙扶至退魂處,再和王先生做最後的交談,她要先生不用掛念家裡,大家都會好好的生活的。最後,太太再燒了面額幾千元的金紙給先生,就完成了這次她想要的牽亡活動。

 

牽亡回來後,太太心中很平靜,她再也不那麼掛念自己的先生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不好了。她知道,他一切都很好。這樣就夠了!

 

從這個牽亡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面對已經過世的親人,心裡有著不斷的哭喊和掙扎,卻是苦無出路的。能和已過世的家人在歷史的時間處交會,並重拾記憶,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再次重現關係的重返,會讓活著的人感覺到生命關係的修復及實體的延續,並增強其存在的立基點。

 

我們其實可以看到,這個台灣本土巫宗教的儀式,確實某些程度的產生了悲傷輔導的作用,也讓太太在生死相會及生死重建的過程中,能夠很安心的繼續自己未完的生命旅程。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