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人為什麼會想自殺?
2010/09/13 16:55
瀏覽14,04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在以前,我們若聽到有人自殺,總覺得那是個案,很少數的人因為想不開,所以悄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大部份的人只要聽到有人自殺,表現的態度和感覺就是「逃避現實」、「懦夫」、「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何必呢!」、「咲!想不開!」、「為什麼呢?」還有的人對自殺的人會感到不屑,甚至更情緒的表達「死了算了!」、「那種人!」

    可是,現在自殺這個事情,已經是生活中常見的事了,這是很可怕的事。幾乎一段時間,我就會聽到家人或朋友說他們認識的某個人自殺了。我一位在殯儀館工作的朋友也告訴我,只要他假日值班時,一天總會遇到23件自殺死亡的案例,自殺的人真的很多,這促使我們不得不正視自殺這個問題,也促使我們要用正面態度來瞭解自殺,深度剖視自殺的背景原因和形貌,否則如何防治及如何協助自己和身邊的親友呢?

    一般來說,人之所以會想要自殺,最主要的是他的「死亡慾望」被引發出來了。人有生的慾望,也有死亡的慾望,當人生存的需求無法獲得滿足或面臨挫敗,就會引發死亡慾望。

    專門研究自殺的臨床心理專家研究顯示,自殺的人在自殺前或自殺時,可能正面臨五種痛苦中的一種或幾種,所以引發他們想不開。這五種痛苦是:第一種,他的愛受到挫折;第二種,身處斷裂的人際關係;第三種,自我形象受到攻擊和冤解;第四種,自己覺得造成別人的負擔;第五種,負面情緒帶來自己無法負荷的超量的憤怒時。

      綜合並簡單的來說,自殺的心理類型,大致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自我的效能感受到嚴重挫折,而感覺自己是個負擔;第二種是人際的關係受到嚴重受挫,感到自己沒有歸屬。

     第一種的自殺心理型態,是自殺者心理的效能感或能力感未得滿足。什麼是效能感和能力感?就是他覺得自己造成他人負擔,當他覺得他是無用的時候,他的無用感讓所愛的人受到威脅或造成他們的負擔時,自殺者的自殺慾望就增強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一些久病不癒的病人或失業的人或欠債拖累家人的人會想不開而自殺的原因。因此,家中若有人長時間有這樣的情緒及心理困擾,就應該提高警覺,多予心理支持和關懷,而情況嚴重的一定要尋求心理協助和治療,才能避免不幸的事情發生。

第二種的自殺心理型態,就是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在愛人或被別人愛受到挫折時,人的歸屬感就會無法滿足,未得滿足的歸屬感往往是自殺慾望的促成原因。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和注意,如果家人或朋友有不愉快、不穩定、不夠頻繁或沒有親密感的人際關係,並且嚴重感受不到與他人的連結及來自他人的關懷,而且一直持續一段時間,情緒一直是憂鬱和低落,就應該提高警覺,適時的給予關懷或尋求心理協助及治療,並協助加強他們的社交技巧,具體提供適時的協助和關懷,這樣就能避免家人的自殺。

    自己或身邊的親友有了上述這兩種的挫折和困擾時,就容易有想不開的情形。當然,除了這兩種挫折外,有罹患憂鬱症的人也是自殺的高危險群之一,還有,有一些自殺的人其原因可能不明,不管事前或事後都徒留家人許多問號和遺憾。除此之外,媒體的過度和渲染報導,也會引發感染效應,因此,媒體在報導自殺事件時,應負起社會防治的道義責任。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防治自殺的事件發生呢?當家人在行為上、口語上、思想上或外表顯露出想要自殺或厭世的念頭時,我們就要注意幾個原則和事項:第一個是要把家人的想自殺當成大事來處理,認真看待家人的心理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不要以為只是一時情緒或開玩笑;第二就是若處在危機的階段,多陪在他身邊,嘗試找出想自殺的原因,瞭解他的挫折和問題是什麼;第三是多注意和關懷他,把可能用來自殺的工具,例如利器、藥品等物拿走;第四即是想辦法提供他更多的協助,例如找可能對他有助益的人或事來幫助他渡過難關,抒解他的心情。

    自殺的問題有時候不單是一個人能夠解決,必需要有相關人員、家長、老師、親友、伴侶或醫療人員等通力合作,才能把一個人從死亡邊緣搶救回來。而家人這時候就扮演了很關鍵的角色和功能,多多的關心和陪伴,絕對是可以避免很多遺憾的。

全站分類:創作 另類創作
自訂分類:生命教育
上一則: 尊重生命,你就會讓!
下一則: 她的哭聲無人聽見(下)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