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_時間是幻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fFxF34FA
愛因斯坦也如是說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BEXqQZMwT/
其實空間也是幻覺
無時間,無以感受空間
無空間,無法定義時間
現代物理進步到讓人類可以理解
時空是假相的事實
在這以前,只能說是幻想或神話
甚至是一種異端.....
在落後的時代,先進的思想往往被妖魔化成為一種異端!
布魯諾,哥白尼,伽利略,這些科學先知,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布魯諾還被火活活燒死.......
布魯諾,哥白尼,伽利略都是些什麼人?
剛提到的這位因被教會視為異端而活活燒死的著名人物是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 Bruno, 1548-1600.2.17)。
他是一位義大利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神秘主義者。他的命運與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緊密相關,但結局最為悲慘。
布魯諾的主要觀點與「異端」思想
布魯諾不僅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他的思想走得更遠、更激進,嚴重挑戰了當時天主教會的核心教義:
1. 宇宙無限論: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只是眾多恆星中的一顆,每顆恆星都是一個遙遠的太陽,周圍也可能有行星環繞。這直接否定了教會關於「宇宙是以地球為中心的有限球體」的觀點。
2. 多世界理論:他推測在無限的宇宙中,其他世界上也可能存在生命甚至智慧生物。這動搖了人類和地球在上帝創造中擁有獨特地位的神學觀念。
3. 質疑核心教義:他對一些關鍵教義如三位一體、基督神性、聖母瑪利亞童貞 等提出了質疑,並傾向於一種泛神論的觀點,認為上帝存在於萬物之中。這在教會看來是極其危險的異端思想。
審判與殉道
· 長達八年的審判:布魯諾因他的觀點多次被迫流亡,最終於1592年在威尼斯被宗教裁判所逮捕,並被引渡到羅馬受審。審判過程長達八年,期間教會希望他能夠收回自己的觀點。
· 拒絕悔改:布魯諾堅定地拒絕放棄他的哲學和宇宙學信念。據記載,他對審判他的法官們說:「你們在宣判時,可能比我聽到判決時更加恐懼。」
· 火刑處決:由於他堅決不屈服,羅馬教廷最終認定其為「不肯悔改的、頑固的異端」。1600年2月17日,他在羅馬的鮮花廣場(Campo de' Fiori)被燒死在火刑柱上。據說,為了不讓他在臨死前發表演說,劊子手還用釘子穿過他的舌頭。
布魯諾與伽利略的區別
· 伽利略 primarily是一位科學家,他用觀測證據支持日心說。他的核心衝突在於科學發現與聖經字面解釋的矛盾。他最終在壓力下選擇悔過,因此刑罰較輕(軟禁)。
· 布魯諾 primarily是一位哲學家和神秘主義者,他的觀點更多是哲學和神學上的推測,而非基於嚴謹的科學觀測。他的思想從根本上威脅了整個天主教教義體系,因此教會對他的處置也殘酷得多。
總結來說,喬爾丹諾·布魯諾因其超前的、激進的哲學和宇宙學思想,被羅馬天主教會視為不可饒恕的異端,最終為堅持自己的信念而殉道,成為科學與思想史上最著名的殉道者之一。 如今,羅馬鮮花廣場上立有他的雕像,以紀念這位為思想自由而獻身的先驅。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是一位波蘭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和神職人員。他被譽為「現代天文學之父」,因為他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模型,將太陽置於宇宙的中心,從而發動了影響深遠的「哥白尼革命」。
以下是關於他的關鍵介紹:
主要貢獻:日心說
哥白尼最偉大的貢獻是提出了日心理論(Heliocentrism),也稱為「哥白尼體系」。
· 之前的觀念:在他之前,西方世界普遍接受的是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說(Geocentrism)。這個理論認為地球是宇宙靜止不動的中心,所有天體(太陽、月亮、行星、恆星)都圍繞著地球旋轉。這個模型與當時教會的教義相符,統治了西方思想近1400年。
· 哥白尼的突破:哥白尼通過多年的觀察和計算,在他的巨著《天體運行論》(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中提出:
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同時,地球也在繞自己的軸心自轉,這解釋了晝夜的更替。
重要影響與意義
1. 科學革命的开端:哥白尼的學說從根本上動搖了人類對自身在宇宙中地位的傳統觀念。它不僅是一個天文學模型的改變,更是一場巨大的科學和哲學觀念的革命。它鼓勵後來的科學家(如伽利略、開普勒、牛頓)以全新的方式去質疑權威、思考自然法則。
2. 簡化了天文計算:儘管哥白尼的模型仍不完美(例如他堅持行星軌道是正圓形),但它比複雜的托勒密地心說模型更簡潔、更優雅,能更好地解釋和預測天體運動,特別是行星的逆行現象。
3. 挑戰權威:日心說直接挑戰了被羅馬天主教會奉為權威的亞里斯多德哲學和托勒密體系,為後來科學與宗教的衝突埋下了伏筆(伽利略的案子就是其延續)。
生平與其他身份
· 職業:哥白尼並非全職天文學家。他擁有教會法博士學位,並終身擔任教士職務。他還是一名醫生、律師、行政官、外交官和經濟學家(曾提出「劣幣驅逐良幣」的「格resham法則」的早期理論)。
· 謹慎的態度:哥白尼深知其理論的革命性和爭議性,因此他多年來只在小範圍的學者圈中傳播其思想。他的巨著《天體運行論》直到他臨終之際(1543年) 才正式出版,相傳他在病榻上收到剛印好的第一本書。
哥白尼與伽利略的關係
您可以將哥白尼和伽利略的關係理解為:
· 哥白尼是「理論的提出者」:他主要通過數學計算和哲學推理,構建了日心說的理論框架。
· 伽利略是「證據的提供者」和「堅定的捍衛者」:他利用望遠鏡這項新工具進行觀測,發現了支持日心說的觀測證據(如木星的衛星、金星的相位),並大力公開宣傳,從而讓哥白尼的理論得到了實證支持,也引發了與教會的直接衝突。
總結來說,哥白尼是一位用思想移動了地球、開啟了現代科學黎明的關鍵人物。他謙遜而勇敢地將人類從宇宙中心的寶座上拉了下來,為我們今天理解的宇宙圖景奠定了第一塊也是最重要的一塊基石。
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是一位義大利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他被廣泛譽為 「現代科學之父」 之一。
他的貢獻極其深遠,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然法則的理解。以下是關於他的幾個關鍵面向:
主要貢獻與事蹟
1. 天文學的革命性發現(使用望遠鏡)
· 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透過觀測發現了支持「太陽是宇宙中心,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證據,這與當時教會支持的「地心說」直接衝突。
· 發現木星的衛星:他發現木星有四顆衛星(現稱伽利略衛星),這證明了並非所有天體都繞著地球運行,有力地反駁了地心說。
· 觀察月球表面:他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有山脈和坑洞,推翻了亞里斯多德「天體是完美光滑的球體」的傳統觀念。
· 觀察金星相位:金星像月亮一樣有盈虧變化,這只能用金星繞太陽運行來解釋,而不是繞地球。
· 發現太陽黑子:這進一步說明天體並非永恆不變和完美無瑕。
2. 物理學的奠基工作
· 運動定律的研究:他通過著名的「斜面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與重量成正比」的錯誤觀點,提出了自由落體定律。
· 慣性原理:他提出「沒有外力作用下,運動的物體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這後來成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基礎。
· 拋物線運動:他證明了拋射體的運動軌跡是一條拋物線。
3. 科學方法的先驅 伽利略強調觀察、實驗和數學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他堅持自然之書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這種量化和實證的方法奠定了現代科學研究的基石,與過去只依靠權威和哲學推理的傳統決裂。
與羅馬教會的衝突
伽利略的支持哥白尼學說的行為,與當時羅馬天主教會的教義發生了嚴重衝突。1616年,教會警告他不得宣傳日心說。
1632年,他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以巧妙的方式為日心說辯護。這激怒了教會。
1633年,他被宗教裁判所審判,最終被裁定為「有強烈異端嫌疑」,被迫公開懺悔(相傳他說完「可是它(地球)還在動啊!」),並被判處軟禁,直至去世。
直到1992年,羅馬教會才正式為伽利略平反。
趣聞與遺產
· 並非比薩斜塔實驗者:廣為流傳的「他在比薩斜塔上扔下兩個鐵球」的故事很可能只是一個傳說,並無確切歷史證據。他的結論主要來自思想實驗和斜面實驗。
· 發明與改進:他改進了望遠鏡(並將其用於天文觀測),發明了溫度計的前身(測溫器),以及比例規等科學儀器。
· 文化象徵:他成為了「科學理性」對抗「宗教教條」和「權威」的文化象徵,代表了為追求真理而不屈不撓的精神。
總結來說,伽利略是一位劃時代的科學巨匠。他透過自己的觀察、實驗和勇氣,破除了舊有的科學迷思,為現代天文學和物理學開闢了道路,並深刻影響了科學研究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