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茶
2011/04/03 12:31
瀏覽420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清明茶(シーミーちゃ・sii_mii_chya)
清明節時分採摘製造的新茶總稱。主要指的是自中國進口的茶,1914(大正)年鹿兒島縣立農事試驗場茶業技師宮原政雄因茶葉調查的關係來到沖繩,他的報告書中載有:「那霸港的支那茶,一般稱為清明茶,但是其品目種類甚多」。中國的進口茶是丸一商會於1901(明治31)年前後,在中國設置製造場,為了在縣內首次開賣的緣故,自明治年間將支那茶改稱清明茶。(金城忠德)
國名 | 1979 | 1980 | 1981 | ||||
(kg) | (千円) | (kg) | (千円) | (kg) | (千円) | ||
中國 | 綠茶 | 996 | 1,529 | - | - | - | - |
包種茶 | 154,642 | 141,208 | 88,457 | 101,678 | 105,907 | 89,493 | |
台灣 | 綠茶 | 39,771 | 18,363 | 217,592 | 146,082 | 154,251 | 109,438 |
包種茶 | 100,870 | 95,034 | 132,200 | 115,701 | 93,906 | 112,821 | |
香港 | 綠茶 | - | - | - | - | - | - |
包種茶 | - | - | - | - | 838 | 1,823 | |
計 | 綠茶 | 40,767 | 19,892 | 217,592 | 146,082 | 154,251 | 109,438 |
| 包種茶 | 255,512 | 236,242 | 220,657 | 217,379 | 200,650 | 204,137 |
明治時期,一個日本極欲「脫亞入歐」的年代,丸一商會(琉球王族後代尚氏為與日本本土來的商人相抗衡所投資成立的商會),將「支那」茶改稱「清明」茶,用現在的話來說,可是一項創意十足而且成功的行銷手法。字面上巧妙地「去中國(支那)化」,骨子裏還是百分之百的中國,因為在日本,只有沖繩的久米村人(祖先來自中國福建)有清明掃墓的習俗,而這個習俗是沖繩人所耳熟能詳的。相信保留了中國意象的「清明茶」,應該不難推廣給在地的沖繩人。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