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神」楊蕙如教會了我們什麼?
2020/01/02 08:12
瀏覽3,135
迴響2
推薦26
引用0
若干年前,當楊蕙如從一個默默無名年輕女子,因為善於鑽信用卡商家授予客戶優待點數管理上的漏洞,利用大批人頭帳戶,點數聚少成多,用來謀取個人利益而爆紅之際,許多人也正想學習,逼得信用卡發卡公司不得不改變優待方式。
那個時候,便有許多人,包括筆者在內,便期期以為不可。因為信用卡能夠流通,靠的是「信用(Credit)二字」,這種在歐美盛行多年的「塑膠貨幣」來到台灣沒幾年,就被少數性喜佔便宜的民眾鑽空子,自以為比人家聰明,藉著破壞商家與民眾之間的互信,來占小便宜,讓這個外國行之多年的金融次序,在台灣受到嚴重考驗。也讓外國銀行,見識到台灣人喜歡佔小便宜的小聰明,一山比一山高。
雖然這種佔信用卡便宜的手法,不能算是行竊或詐欺,只能説是個人的品德與修養出了問題。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不應該有人因為佔了這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甚至公開炫耀她有多厲害。
當時,我在部落格上就撰文評論,像楊蕙如這種人,將來有哪個公司敢聘用她? 沒想到,沒多久她竟然變成民進黨的座上賓,與謝長廷等人交往密切,在黨內的地位水漲船高; 幾年下來,她結交了不少黨政高官,到處吃香喝辣。隨著數位網路的風行與進步,她也調整她的賺錢路數,進而利用她小聰明培植大量網軍:每個網軍申請數百個假帳號,積沙成塔,匯集成一隻數千帳號的網軍,開始在網路上製造新聞帶風向;並把這項「服務」,提供給有需要的商業客戶與政客。
現在看到她被柯市長指控她「涉嫌」用真假發票、一魚兩吃,騙中央、騙地方政府機關,把納稅人的錢,騙去吃喝玩樂,絲毫沒有罪惡感。
這就再度證實我們這些屬於「老派道德觀」者的看法沒有錯:一個人的品德,從小可以看到大。閩南話有句俗語:「小時候偷摘胡瓜,長大後就會偷牽牛」;年輕時是貪信用卡商家小便宜的「卡神楊」,長大後就變成偷國庫裡納稅人血汗錢的「卡撐楊」,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現在則不知躲在那個老鼠洞裡避風頭。而曾經與她「麻吉」的民進黨官員,還在不斷為她辯護、遮掩。「知恥近乎勇」這句話,顯然不在執政黨的字典裡。
民眾不妨拿她的故事說給子女聽,教他們如何做人:人要走正道,賺錢要賺得光明正大,才會心安理得;靠著小聰明貪小便宜、靠詐騙手法來謀取暴利,終會遭人唾棄、遭受法律制裁。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