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人慈 - Rutger Bregman
2025/07/18 17:07
瀏覽139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性善和性惡之爭真是歷史悠久,中外皆然,這次看看西方歷史學家是如何說這件事,確實比哲學家有趣多了.在西方哲學中,霍布斯的政府論(性惡) vs 盧梭的自由論(性善) 是最常被比較的.

在性惡論方面,最有名氣的當屬蒼蠅王,英國小說家威廉·高汀發表於 1954 年的寓言體長篇小說。 小說講述了一群被困在荒島上的兒童在完全沒有成人的引導下如何建立起一個脆弱的文明體系。威廉·高汀也為此獲得 1983 年諾貝爾文學獎。 書名來自於天主教神話中的魔鬼貝耳則步的名字。

作者一直懷疑這個虛構故事的真實性,居然真的被他找到ㄧ個真實事件來反駁高汀,他們是東加首都努瓜婁發(Nuku‘alofa)寄宿學校的學生。他們因為受夠了學校的供餐,有天就決定駕一艘漁船出航,卻遇上了暴風。總共有 6個人,在這小島上待了15個月,

發現者彼得提到「當我抵達時,男孩們已經建立起小社會,裡面有菜園、儲水挖空的樹幹,甚至有運動的場地,而且都是純手工的」,他們甚至分成3組輪流工作,起初靠捕魚、椰子及海鳥為生,不僅吃肉還會喝血,之後發現一個火山口,倚靠先人留下的香蕉、芋頭、雞生活。

心理學家穆扎弗·謝里夫通過羅伯斯山洞實驗得出結論:孩子們既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 實驗中的男孩們在發現另一組男孩的存在之前,能夠相互支援、相互鼓勵; 然而當競爭對手出現后,他們便露出了狹隘、殘忍和暴力的一面。 因此,他認為人天性中的善惡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在合作和諧的氛圍中,人性向善; 而在競爭鬥爭的氛圍里,人性向惡。

當然也有心理學家支持性惡的說法,金巴多的監獄實驗和米爾格蘭的電擊機實驗被用來証明人性本惡,而實驗手段確充滿爭議,太多實驗者介入痕跡,不值得相信.

作者也提到在人類學上,智人(弱小馴服) vs 尼安德克人(高大聰明)也可以看出人性的進化過程,沒有合乎達爾文進化論的說法.幼犬人經演化而能體驗羞恥感。我們會成為動物界所有物種中少數會臉紅的物種之一,其實有其用意。幾千幾萬年來,感到羞恥是最能確保馴服領袖的方法,而到了今日還是能發揮效用。羞恥心比守則規範、斥責脅迫都更有效率,因為感覺到羞恥的人會自律。

這就讓我們回到最基本的問題:為什麼人要行惡?友善的兩足動物幼犬人怎麼成了唯一一個打造出監獄和毒氣室的物種?

例如作者認為可以謹慎說出一個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國防軍的士兵首先是為了彼此而戰鬥。驅動大部分人的不是虐待癖或者嗜血,而是同袍情誼。

馬倫洛威的廣告團隊決定鎖定那些經歷。他們要假裝全哥倫比亞人都會張開雙臂歡迎返鄉的反抗軍,希望能引發一段自我實現的預言。結果成功了。自從二〇一〇年以來,有成千上萬的游擊隊員返家,在幾年內把哥倫比亞革命軍的成員從兩萬削減到少於一半。總統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也就是起用了馬倫洛威的國防部長──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戰鬥後,衝突結束了。

最受用的還是下面這一段話 :

“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會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書評
上一則: 盲視 - Peter Watts
下一則: 佛畏系統 - 萬維鋼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