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有影片】從戍衛海疆到軍艦博物館 ─ 德陽艦的奇幻轉型
2025/08/02 17:12
瀏覽455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當我漫步在臺南安平港邊,海風吹拂、夕陽映照下,看見一艘灰色的老軍艦靜靜停泊在港灣,像是一位沉默的老兵,持續守護著這片海域。這裡是「安平定情碼頭德陽艦園區」,一處融合歷史、軍事與情感的特殊景點。
這趟旅程對我來說別具意義,因為我不只是遊客,更是一位曾在甲板下實習的航海實習生。船艙的鋼鐵結構、輪機間的悶熱轟鳴、深夜當班時的孤寂,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也因此,當我登上德陽艦,腳踩在那曾承載數百位官兵使命的甲板上,不禁心頭一震:這不僅是參觀,而是一次船艦與自己的對話。
德陽艦的前身為美國海軍的「薩斯菲號」(USS Sarsfield,DD-837),一艘基靈級驅逐艦。它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這艘軍艦歷經戰火與和平的更迭,也曾參與越戰、第四次中東戰爭,以及美國「水星計劃」的太空艙回收任務,見證了多段重要歷史。1977年,薩斯菲號移交予中華民國海軍,正式更名為「德陽號」,自此展開全新的航程。
在臺灣服役的28年間,德陽艦執行過海峽巡邏、離島運補、護漁護航等多項任務,堪稱是一位堅毅的海上勇士。2005年正式除役後,經整修與改造,於2009年停泊在安平港,成為臺灣首艘對外開放的除役軍艦博物館,繼續以另一種方式,訴說著屬於海洋與軍魂的故事。
踏上德陽艦的甲板,彷彿穿越了時空。船艏主甲板上的5吋38倍單管砲、艦長室、戰情室、電信室、最上層的艦橋與船艉的飛行甲板……每一個空間都保留著當年的痕跡,猶如一本立體的軍事教科書,靜靜述說著過往的任務與榮光。
迎著甲板上撲面的鹹鹹海風,我感受到的不僅是海的氣息,還有那滲透在鋼鐵結構中的歷史記憶。身為曾在商船輪機部門實習的實習生,我熟悉艦艇內部的侷促、機械運轉的節奏與壓迫感。儘管德陽艦僅開放甲板層,輪機部尚未對外展示,但我仍能想像,在這片鋼板之下,是一個日夜不停運轉的世界:高溫、噪音、油氣,交織著風險與責任。
在艦長室,那狹小卻充滿威嚴的辦公空間裡,艦長的床鋪與書桌簡單而樸實,想像他在風浪中冷靜決策、堅定指揮的身影,不禁讓人肅然起敬。而艦橋,則是我此行最為感動的一處空間,因為這裡是軍艦的操控核心,更是整艘艦的靈魂所在。透過玻璃窗眺望大海,我彷彿能看見當年那片海風呼嘯、無線電聲響交織的畫面,指揮官透過傳聲筒下達一道道命令,歷史的回音似乎至今仍在空氣中迴盪。
「電信室」內,那台摩斯密碼設備靜靜佇立,空氣中似乎仍留有士兵當年傳遞情報的緊繃氣息。這一刻,我,不只是遊客,更像是一位短暫回到戰艦值勤的士兵,心中對那份堅定與無畏,深感敬佩。
艦上陳列著12項武器,包括5吋艦砲、雄風一型反艦飛彈、魚雷發射座、ASROC反潛火箭系統等,不少裝備雖在改裝後才出現在這艘艦上,但仍具高度參考價值,讓人能一窺陽字號驅逐艦在當年的火力配置。
而艦外廣場的S-2T反潛機、M8自走炮及M5A1輕戰車等,也讓我駐足許久。這些鋼鐵戰士曾經翱翔、奔馳於戰場,如今靜默於安平港邊,在海天一色下,構出一幅肅穆壯麗的畫面。
德陽艦不只是軍事愛好者的寶地,更是讓人深思「和平得來不易」的歷史現場。雖然它早已退役,但那些沉穩的甲板、斑駁的儀表與堅硬的船體,依然在訴說著過往的海上歲月。
離開德陽艦時,我刻意停下腳步,回望那鮮明的「925」舷號。它不僅是一艘船的標誌,更是一段時代的縮影。曾經在甲板下度過的時光讓我明白,船艦不只是冷冰冰的金屬與機械,更是信念與責任的承載體。每一位曾在此服役的官兵,不論是在輪機間揮汗如雨,還是在艦橋上指揮若定,都共同鍛造了這艘船獨特的靈魂。
安平的海風仍在吹,德陽艦仍在守候。這趟旅程,不僅是一次參觀,更是一席與歷史、記憶和敬意的深度對話。
如果您對我們的內容有興趣,也一直有想探訪的地點,或是希望進一步合作或討論其他可能性,都非常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也能以電郵與我們聯繫,期待您的建議會成為我們下一篇文章的靈感來源喔!
本文刊登於 2025 年 08 月 01 日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歷史現場】從戍衛海疆到軍艦博物館 德陽艦的奇幻轉型 》
#德陽艦
#安平定情碼頭
#安平旅遊
#台南景點
#軍艦博物館
#退役軍艦
#台灣軍事歷史
#安平港
#德陽號
#驅逐艦
#陽字號
#船舶控
#軍事迷必訪
#船艦探險
#鋼鐵記憶
#台灣旅遊
#艦長室探秘
#艦橋體驗
#摩斯密碼
#台南文化旅遊
人生,不就是由一連串的選擇所組合而成。 故事,通常可以從微小的細節中受到感動。 我是「高級水電工」,也是華語導遊/華語領隊, 就讓我們一起共同體驗人生、體驗感動。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