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三忠公大戰紫陽星君
『老先生!稍安勿躁!請聽我說!』因見一代大儒紫陽星君,言語激動,身穿黃金鎧甲的張世傑張忠公,不得不出言安撫。一個武將,心直口快,有話便也直說:
『文忠公的話,說的沒錯!實在講,早先我也跟國姓公,在海船的甲板上,聽著海浪聲,徹夜深聊過。國姓公對我說:"在跟紅毛番打仗的時候,從紅毛番那裏得知許多事。爾後我方知,原來號稱天朝上國的中國,竟落後紅毛番如此遙遠。這都歸咎於我中國人的思想,太過封閉,千百年的儒家思想,千篇一律。難怪他們紅毛番嘲笑說:中國只是一具保存良好的木乃伊。是的!倘我中國帝制不改,百姓皆為帝王的家奴與被統治者圈禁。那不只蠻族會不斷的入侵,企圖奴役億萬中國人,為其家奴。就連我漢人也同樣,為想成帝王,每到江山改朝換代就殺到血流成河,視百姓的性命如螻蟻。唯有中國民主化,讓百姓成為國家的主人,而非再是統治權貴的奴僕。也唯有讓百姓有權,可以監督政府。如此也才能阻止貪官汙吏,橫行朝野,盤剝百姓,禍害社稷,讓國家腐化。"實話說!當時聽得國姓公一席話,直讓我感動莫名。更讓我知道,原來我不如國姓公這麼遠。不只在海上,指揮艦隊作戰,我遠不如國姓公。害得廣東厓山之戰,讓我十萬大軍與宋帝,盡皆跳海殉國。唉!沒想在對國家社稷的高瞻遠矚,我更不如國姓公。說我是抗元三傑,列我為三忠公之一,真是讓我感到慚愧啊。所以我一定支持國姓公,推動天庭民主化。畢竟神明就該以身作則。』
張世傑張忠公,無論如何,自然都要力挺開台聖王國姓公。因為面對滿清蠻族入侵中國,國姓公率領閩南二十萬河洛大軍,奔波於東南沿海,誓死抗清的歷史。這幾乎就跟張世傑張忠公,於宋末之時,面對蒙古大軍南侵,所面臨的困境一模一樣。之所以張忠公會被稱為「海上鐵斗膽」。正是宋末之時,宋忠公亦是於泉州,興兵抗元。就此率領二十萬大軍,乘戰船千艘,與蒙古大軍周旋於東南沿海。當年的兵荒馬亂,依然歷歷在目。蒙古大軍渡過長江,攻陷臨安,五歲的宋恭宗被俘。張忠公只好與陸秀夫帶著宋室,兩個可繼承皇位的小皇子南逃。七歲的趙昰和四歲的趙昺,一個牽著,一個揹著。兵荒馬亂逃到福州,立了七歲的趙昰為帝。又逃到泉州,原本想在泉州城建立朝廷,立穩腳跟。但當時的泉州城,卻被一個叫蒲庚壽的阿喇壁人的家族,所建立的商業帝國所掌控。而且蒲庚壽還跟蒙古人暗通款取,使得張世傑與陸秀夫想帶宋家小皇帝進城,都不得其門而入。陸秀夫只好揹著小皇帝,繼續南逃。但張忠公氣不過,便在泉州號召閩南的河洛人氏族,挺身抗元。
閩南河洛人,相當擅長於造船航海與出海經商。因從中原來,所以自稱河洛人。據聞乃唐高宗之時,閩南發生蠻獠嘯亂。於是從河南固始縣徵調府兵,並由歸德將軍陳德率領,前往閩南平亂。陳德死後,又由其子陳元光,繼續經略閩南,並開設漳州。而這些來自河南固始縣的府兵,便也就留在閩南屯墾,再沒返回中原。另外,唐朝末年,黃巢之亂起。一支河南固始縣的民兵,夾在盤據洛陽的皇朝五十萬大軍,與蔡州節度使的數十萬大軍之間,進退不得。為苟全性命,索幸攜家帶眷,連夜南逃。一路打家劫舍,有如土匪流民般被追剿,直逃到了閩南泉州。後來,有王審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奪了兵權,開始勵精圖治。先是受泉州百姓請命,為其除貪官,於是攻下了泉州城。後又北伐攻下福州,八閩皆臣服。唐朝滅亡後,王審知便在福建,建立閩國,並大力開港,鼓勵海外經商。所以到了宋朝,東南沿海,海事大興,繁華超越中原。但任誰也沒想到,河洛人善於造大船航海,到了宋末,蒙古人入侵後,竟成了宋室存續的最後一線生機。張世傑張忠公,號召閩南二十萬河洛大軍,乘戰船千艘,與蒙古大軍周旋東南沿海。一路從閩南打到了廣東最南端的番禺。又從番禺打回了廣東惠州的厓山。然而宋室江山,恐怕也已然氣數已盡。
「厓山」原本宋室大好江山,最後就僅剩海角一隅,坐困海角天涯,絕望的奮戰。海洋波濤的洶湧可不比江河,為免海船顛簸,於是張忠公命士兵,用鐵鍊與繩覽,將戰船綁在一起。千艘戰船並排而列,就這麼在厓山的灣澳,有如築成了一道海上的長城。但這卻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更犯了海戰的兵家大忌。畢竟海戰,首重各種戰船的靈活運用,或利用大樓船去包夾,或衝犁對方。而千艘戰船綁在一起,有如築城,雖看似氣勢雄壯,實則有如將自己逼入了死角。蒙古大軍派二萬水師,數萬騎兵,從海陸包圍厓山。就此宋軍被圍厓山,坐困海上,糧食與飲水皆被元軍所斷。一個人沒飯吃,或也還能撐個十天半個月。但沒水喝,只要三天就會渴死。就算身在海上,四周都是海水。但海水苦鹹難以入喉,就算喝下去,也只會讓人越喝越渴。因為被元軍圍困數日,有的士兵飢渴難耐,忍不住開始喝起海水。喝了海水後,十幾萬大軍,嘔吐腹瀉,痛苦哀號,甚而生不如死的在甲板翻滾,奄奄一息。使得厓山海霧瀰漫的灣澳,宛如煉獄。從臨安帶出的兩個宋室小皇儲,七歲的趙昰在福州,登基為帝。卻在廣州番禺病死,得年僅十歲。為延續宋室命脈,於是換年紀更小的趙昺,登基為帝。二十萬大軍,受困厓山後,陸秀夫知大勢已去,便問了七歲的小皇帝趙昺,是否願意殉國。
海霧迷濛的厓山,兩軍大戰已起。戰鼓頻催之下,元軍放火,火燒宋軍連環船。宋室江山,氣數已盡。七歲的小皇帝趙昺也懂事,說甘願殉國與宋室江山共存亡,也不願被蒙古人所俘。於是陸秀夫揹起了七歲的小皇帝,從船上,一躍而入海中。大宋的皇帝與丞相,都已投海殉國。趙昺的母親楊太后,隨之也毅然投海殉國。皇帝、丞相、太后都已死。宋朝已亡,再戰也無用。況是飢渴難耐與身體孱弱,絕望之下,十萬大軍亦紛紛投海殉國。當日,張世傑張忠公,雖然斬斷了糾纏的繩索,及時突圍而出。然而宋室已亡,飄盪汪洋不知何去何從,最後亦被海上的颶風所吞沒,全軍覆滅。縱然死後,被河洛人的後世子孫,供俸為三忠公。但對張世傑張忠公而言,卻從來未曾感覺到榮耀,反是感到羞愧。
「天朝上國的中國,落後紅毛番如此遙遠!」「紅毛番嘲笑我中國,只是一具保存良好的木乃伊!」「倘我中國帝制不改,百姓皆為帝王的家奴與被統治者圈禁。那不只蠻族會不斷的入侵,企圖奴役億萬中國人,為其家奴。就連我漢人也同樣,為想成帝王,每到江山改朝換代就殺到血流成河,視百姓的性命如螻蟻。」「唯有中國民主化,讓百姓成為國家的主人,而非再是統治權貴的奴才。中國才會有希望。所以我支持國姓公,推動天庭民主化。畢竟神明就該以身作則。」...這些話,縱是出自張忠公的肺腑之言。但這些話,聽在一代大儒紫陽星君的耳裡,卻是越聽越氣,臉上青一陣白一陣,吹鬍子瞪眼。一時,就算大儒,卻也忘了「子曰:君子不黨。」畢竟人多勢眾,講話才會大聲。而紫陽星君只有一張嘴,怎講得過三忠公三張嘴。剛好看見有一個神,騎著青牛從田間小路走來,正是德高望重的太上老君。紫陽星君一見,遠遠的就喊:『喂!老君伯啊!汝要選關聖帝君?還是要選國姓公?』太上老君,卻只是冷漠的回:『不知啦!我不知啦!世俗兮代誌,合我沒關係啦!我還是來去練仙丹,比較實在啦!』
紫陽星君不甘心,又喊說:『伯啊!天庭若民主化了後,咱中國儒家的優良傳統,可能都會被破壞。可能就沒有人會再對你敬老尊賢了。這樣!汝迓欲支持國姓公哦!』太上老君,騎著青牛,轉向另一條路,頭也不回。只是一付事不關已,卻又語帶深意的說:『無為啦!順其自然啦!泰山不辭土壤,所以成其高。江河不澤細流,所以成其深。窮則變,變則通。有變總比沒變好啦!』見太上老君不願表態,只是騎著青牛又走遠。這可讓紫陽星君,一代大儒的臉面,有點掛不住。又見涼亭外的樹蔭下,有一人羽扇綸巾,正在焚香彈琴。雖身處群神衝突之間,卻狀似悠閒,讓人感到莫測高深。不正是臥龍先生,諸葛武侯孔明。且說諸葛武侯跟關聖帝君的關係,只要有讀三國者,有看三國電視劇者,或有玩三國網路遊戲者,大家應該都知道。於是紫陽星君,見獵心喜,忙故意拉高聲調問:『武侯啊!汝講看兮!汝是支持關聖帝君,迓是國姓公?』
『我當然是支持關聖帝君啊!因為關聖帝君合我是同一國兮。』問諸葛武侯他支持誰,簡直就像是故意做球給他打。諸葛武侯自然想都沒想,帶著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自信,開口就說:『說到三國時代,故事就講不完。關聖帝君,義薄雲天,忠肝義膽。我諸葛孔明,神機妙算。就是因為有關聖帝君合我諸葛孔明,所以三國的故事才會精彩。著真像師公合神杯,童乩合桌頭。著真像,劉備死了後,伊子阿斗繼蜀國帝位。雖然我也知阿斗是一個白癡。但是因為伊是皇帝,所以我也是支持阿斗。按呢!我這齣神機妙算的戲,才演得下去。所以說,就算關聖帝君是一個白癡,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我也同款會支持他當玉皇大帝。這著真像是戰爭。因為阮是同一國的,不管是好還是歹,當然是要支持到底!』
陸秀夫陸忠公,聽得諸葛武侯的話後,頓是滿臉神色愁苦,淚潸潸而下。『沒良心啊!恁這掛人,真正是沒良心啊!臨安被蒙古大軍攻陷,宋恭帝被俘,只有五歲。趙昰在福州登基,才七歲。流落到廣東番禺病死,也才十歲。我揹著趙昺投海殉國,趙昺也才七歲!稚子何辜啊!恁這掛人,就只想著要維持帝制,要維持儒家的威權。好讓你們各個高高在上,讓百姓對你們下跪磕頭。白癡的阿斗也做皇帝!五歲的,七歲的囝仔也坐皇帝!他們懂甚麼?還不就是被你們當成布袋戲,請在手裡玩。這也還不打緊!萬一當皇帝的,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土匪。或是一個佔有慾超強的強姦魔。那你們是不是也要盲目的忠君,幫他胡作非為,荼毒百姓。那這個國家會變成怎麼樣?你們知道我在說誰!就是後來共產中國,那個叫毛澤東的土皇帝。還有那個在二十一世紀,竟還一心復僻帝制,叫甚麼慈習的皇帝!』但想起在厓山揹著宋朝小皇帝投海,當時趙昺也才七歲,陸忠公神怎能不神色愁苦,淚潸潸而下。偏偏紫陽星君這等腐儒與保皇黨,就是一心崇尚儒家思想所建構的那套所謂聖賢之道,與「民無二主、天無二日」的威權帝制。這又怎能不讓陸忠公,話越講越悲憤。
厓山的悲劇,宋君被蒙古大軍所圍,走頭無路,只能揹著七歲小皇帝投海殉國。爾後更是十萬大軍,因不甘被蠻族奴役,而追隨投海殉國。這讓陸秀夫陸忠公死後,千百年來,上窮碧落下黃泉。無不希望能找到一個解答,但盼能讓中國人別再為了爭奪天下,而動輒血腥屠殺,殺到枯骨成山,血流成海。而今好不容易,陸忠公終於找到了解答。淚潸潸,慷慨激昂又說:
『是的!開台聖王國姓公,曾對我講了一句話,讓我非常的感動。所以我也才決定要支持他。開台聖王說:"台灣已經民主化,天庭怎能不民主化。天庭必須先民主化,才能引領整個中國民主化。"唉呀!多麼感人的話。我聽了以後,足足哭了三天三夜。但話是這麼說,可是國姓公其實非常的擔心。因為從元朝蠻族入侵中國,將百姓分四等級,建立家奴制以來。只因這帝王的家奴制,對統治者著實具有優越性,讓統治者就此可以高高在上,把百姓當牲口當奴才監管。所以就算元朝滅亡後,明朝依然採取這種圈禁百姓的嚴苛制度。厲行海禁,百姓片筏不准出海。這才造成中國在海權時代,由原本鄭和下西洋的遙遙領先,最後反而遠遠落後給西方。及至滿清入關,蠻族又再次入侵中國。滿清為了奴役億萬中國人為其家奴,更是徹底下令,要漢人皆薙髮留辮。不願薙髮留辮的就被砍頭。由此億萬中國人,又全都成了滿清皇帝監管的牲口與家奴。為了避免這些家奴跑掉,損及滿人的財富。於是滿清皇朝的蠻族統治者,更進行嚴厲的鎖國政策。致使到滿清末年,舉國腐敗的中國,已然變成既貧窮又落後。較之西國列國的強盛與進步,堅船利砲叩關之下,中國就只能任西方列強宰割與瓜分。唉!紫陽星君啊,武侯啊!睜大你們的眼睛,看看咱中國。一朝又一朝的帝制,家天下與家奴制,把百姓就像牲口與家畜般,關在獸欄與籠子圈禁。多麼可悲的歷史啊!但更糟的,卻還在後面!』
『中國這種奴役百姓的家奴制,隨著孫文革命推翻滿清,企圖仿效西方,建立民主新中國後,就會結束。那知中國共產黨,建政後,情況卻更變本加厲。新的朝代,變成了用共產主義包裝的帝制。直接把百姓的財產都沒收,變成共產皇帝的。叫毛澤東的開國皇帝,真的是把中國百姓的性命都當螞蟻,搞甚麼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十年浩劫,紅衛兵惡鬥,搞死中國二千多萬人,比任何的戰爭都可怕。赤色共產皇帝統治之下,神州大陸就此變成鬼州大陸。第二任皇帝還比較有人性一點,叫鄧小平的,說"不管黑包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因此主張中國改革開放。果然中國改革開放後,一飛衝天,僅僅二三十年間,從一個破落的落後國家,擠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勢如日中天。正是國際局勢,東昇西降,中國看似即將步入文明先進的國家之列。那知人算不如天算,突然天降聖人,真命天子又出現在中國。一代盛世明君慈習皇帝,在中國當了十年國家領導人之後,不願交班。反而修改黨章,把國家領導人改終身制,就此名正言順登基稱帝。定年號慈習。聖君在位,高唱舉國體制,家奴制更變本加厲。又是信用評等,又是電子監控,又是健康碼,又是病毒清零政策,封城鎖國...百姓苦不堪言,叫苦連天啊!野心勃勃的盛世名君慈習,登基為帝後,為名垂千古,更是窮兵黷武。對於武統台灣,一統中國,勢在必行。說穿了他高唱的"一個中國",實質上就跟滿清的"薙髮留辮"是一樣的。目的都只是想圈禁所有中國人,成為他共產皇帝的家奴。所以這讓國姓公,更加的憂心忡忡。因為我們都在天庭,看見了中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