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世紀,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迦太基城。
於是和丈夫乘船抵達現今突尼斯城址附近,
建立了貿易據點「迦太基城」,之後,
就是最早的突尼西亞。
沙漠玫瑰(Desert Rose)是一種特殊的礦物結晶,
多形成於沙漠或乾旱地區。
因其獨特的外形結構,
結晶體呈現出如玫瑰花般層疊的花瓣形狀,
得名「沙漠玫瑰」。
這種結晶通常是在地下含有礦物的鹽水池逐漸蒸發時形成的,
過程中,水分蒸發使礦物質逐步沉澱並凝結,
最終在沙土中生長出花瓣狀的結構。
沙漠玫瑰的顏色常因所在環境中的礦物成分而異,
有些呈現淡褐色、沙黃色、紅色或橙色調。
除了地質意義,沙漠玫瑰還被視為自然界中的藝術品,
象徵著耐力和在逆境中生長的美麗。
迦太基遺址 Archaeological Site of Carthage 【UNESCO-1979】
古迦太基曾先後與古希臘和古羅馬爭奪地中海霸權,
於西元前六世紀成為地中海霸主,
曾是當時地中海地區成為最有活力的經濟強國。
在第三次戰爭中被羅馬軍隊攻陷,
全城百姓遭到殺戮,過往繁華的如夢一場。
走在這座幾經興廢近三千年的歷史名城中,
仍可從廣大的腹地與斷壁殘垣中遙想當年的繁榮。
除了依稀可見的宮殿與住宅的遺址外,
墓葬、石棺、石碑、鑲嵌畫都能窺見昔日的興盛榮華。
畢爾莎山丘(Byrsa Hill)位於突尼西亞的迦太基遺址區,
是古代迦太基文明的發源地,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腓尼基語的“Borsa”,意為「堡壘」。
公元前814年左右,
腓尼基人前來北非沿海建立了迦太基城,
選擇於此山丘作為中心,因其地勢較高,易於防禦。
隨著迦太基成為地中海沿岸的海上強國,
山丘周圍的城區也逐漸發展成為繁榮的都市中心。
當時是國王、貴族和神職人員的重要活動場所。
畢爾莎山丘現今是突尼斯國家博物館的一部分,
彷彿一座時光的容器,
靜靜佇立在歷史的洪流中。
館內展示著逾千年來積澱的迦太基文明遺產--
雕塑生動地刻畫出古人對神祇與英雄的敬仰;
瑰麗的馬賽克圖案則述說著過去王宮中流光溢彩的榮華;
精緻的武器遺物見證了迦太基昔日的輝煌與戰爭的殘酷。
漫步在山丘上的迦太基遺址間,
仍能見到羅馬時期的宮殿與神廟的遺址殘骸,
仿若聽到昔日百姓的禱告聲和宮廷的繁華喧囂。
這裡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不僅僅是人類文明的記憶之地,
更是時光中一處莊嚴的遺跡,
讓後人銘記迦太基曾經的輝煌與滄桑。
突尼西亞是非洲諸國中,僅次於埃及的文明古國,
保存著難能可貴的迦太基遺址及羅馬神殿建築。
境內有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以及美麗無比的高山綠洲。
是北非最現代、治安最穩定的國家之一。
曾統治過西班牙、北非和地中海沿岸等地區,
曾是地中海地區最強盛的國家之一。
造就現今以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文化為主體,
使用的語言是阿拉伯文,
但是因曾是法國的殖民地,所以學生都會學法文。
突尼西亞兼融了阿拉伯和歐洲文化,
呈現獨特的風采。
2010年12月17日,一名26歲青年自焚,
引發大規模街頭反政府示威,導致政權倒台,
因為茉莉花是突尼西亞的國花,
故而稱為「茉莉花革命」。
也因此突尼西亞成為所有回教國家中爭取民主的第一個國家,
女性受教育和經濟參與程度應該也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