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時候網路有一則義務役的傘兵退役百姓號召上臉書貼照挺國軍的新聞,看到一個小朋友沒腦地亂放話,引起小丌對活動的好奇,除了傘兵是支很硬的單位外,父親先前遺留的傘兵徽章更是主因,沒想到也意外開啟小丌對父親六十年前的陳年往事……(背景樂:王傑/家太遠了;取於官方yt) |
![]() |
|
這個塑膠製的臂章,開啟小丌對父親的軍旅時光之旅。 |
掀起小丌對父親一甲子前的歷史之旅,一切,就是從這個塑膠 臂章開始。由於文章很長,先說重點好了,因為這活動讓小丌認真研究父親遺留物,才知服務軍旅時,不但是「蝴蝶」幫創幫元老,更是「木瓜」幫八袋長老,大家一定不懂唄,不懂就往下看圖文並茂的內容囉,千萬不要有共水姐姐「軍中架構第一次三天就上手」的想法 ( 城邦的易博士也許會考慮這題目 ) ,小丌搜了好久才搞懂的勒!
![]() |
|
對父親的印象就停留在央廣,負責對「匪」心戰播音技術。 |
父親在婚前就以通信上尉之階辦理假退役至央廣,從事心戰播音的技術員,且在小丌八歲時便已過世,對於父親的軍旅生涯沒有太多的認知,本以為通信,就是背拐拐、拉電線罷了。至於對軍人的認識,一直都認為特種部隊與軍服上臂繡有幾何圖形的阿兵哥,才是真正的軍人,其他的,都算是充場面的龍套而已。
在那個活動網頁,看到很多特戰單位的照片,頗是興奮,很難想像退伍那麼久了,看到他人分享當兵舊事還會那麼亢奮 ( 難怪有人說男人當兵兩年,軍中故事可以說一輩子 ) ,尤其看到突擊兵的退伍弟兄上傳臂章,更是嗨到不行 ( 大概是自己體能太差的移情作用 ) !意猶未盡之餘,小丌便去翻父親遺留的物品。
![]() |
|
這張證書就是傳說中的「三一班」,父親是第一期學員,據李法能將軍口述歷史內容,第一期純由美軍訓練且是種籽教官,算是中華民國特戰部隊的先驅。【註一】 |
除了找到跳傘記錄卡,還有相關的「特種部隊幹部訓練班」畢業證書,然後還有一個與突擊兵很相似的塑膠臂章,只不過背面的單位卡是註記教官,一時之間讓小丌霧裡看花抓不到頭緒,問谷哥之後才知道父親那年代沒有突擊兵,於是小丌就把相關內容掃成圖檔去「讚聲」,順便瞎貓碰死耗子地發問臂章由來。
就在小丌找了半天,才知道那個臂章是武漢部隊的標章,有位好心的退役特戰朋友,告訴小丌那個單位是特種作戰指揮部的單位徽章,俗名叫「木瓜」 ( 因為圖騰外形像木瓜 ) ,同時小丌從筆名鐵軍的部落格上看到父親單位的徽章,不過外框的顏色有些落差 ( 該說那年代的印刷技術不佳 ) 。【註二】
想到父親跟網友算同掛的,便把一張應該是受訓期間的通訊照放上,替父親響應活動,結果卻讓好心網友大驚奇。
![]() ![]() |
|
臉書上的「木瓜」先進,告訴小丌父親玩的玩意是傘兵空降前的前導導航儀,小丌還以為是早期的拐拐。降落傘則是與美軍同步的T-5人員降落傘。【註三】 |
因為父親是通信官,小丌本以為那設備是早期拐拐,沒想到這網友說是前導導航儀,似乎是諾曼第登陸的同級設備,怪怪,小丌是個只會搬水泥的「鋼阿郎」,而且還是個沒架過橋的「鋼阿郎」,哪懂得這些玩意。後來,小丌將跳傘背包照上傳請教,這網友不但告訴小丌照片裝備是T-5人員降落傘,在當時是與美軍同等級的裝備,同時,他還好心找相關網站給我!沒想到屬於阿杯的小丌,在網路上還會遇到好心人相助。
不過,還有更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這位好心的網友還提醒小丌要好好保存臂章,說現在都是電腦繡製,骨董級的手工物品不好找,沒想到小丌說是塑膠臂章,反引起好心網友的好奇。透過一群木瓜的解釋,讓小丌覺得平凡父親的過去,應該有不少特別的事。決心認真看完父親遺留的物件,並上網認真交叉搜尋,找了一整晚才串了起來,之所以串得起來除了小丌的智慧外,最重要的事那堆廢紙中竟有公務人員資料卡,還有父親親筆寫的自傳!靠,以前怎沒注意到呀,莫非農月七月到了?中華民國軍隊組織疊床架屋特有名,絕不是那位姐姐「軍中架構第一次三天就上手」,不信,往下看就知。
民國三十八年,父親加入兩洞拐青年師來台 ( 這個師湊巧是兩六九旅的元祖師 ) ,然後投考政工幹校,是第一期的政戰科學生,靠,原來父親是蝴蝶幫創幫元老,而且是正統蝴蝶!現在終於明白小學的家庭信仰調查,父親為何說是信勾選欄裡沒有的「國父遺教」,而且是再三地強調,小丌還記得繳問卷給老師時,老師一臉狐疑的神情。
![]() |
|
核對父親公務人員資料卡的記錄與政工幹校成立時間,才知父親是政戰科第一期的學生,只是為啥畢業證書拖到五十四年才印這也很神奇。 |
要是父親知道小丌最討厭的就是蝴蝶,不知半夜是否會來抓腳,但也不能怪小丌,誰叫高三時教官沒事給小丌扣紅帽勒,不過話說回來,要是父親沒那麼早過世,應該會替小丌出頭,叫任職警總的結拜兄弟來處理一下。但也好在父親是第一期學生,要是第二期學生,大概就死在東山島上,那麼,小丌就一輩子在牆上了!
題叉遠了,再回歸主題。為期十八個月的課程畢業後,到國防部大陸工作處任職,負責電台通訊,這單位也讓小丌好奇,找了半天也找不出個所以然,亂搜一通後才知這單位是軍事情報局的前身。後來又到反共救國軍第二總隊,大家熟知的東引反共救國軍,前身就是反共救國軍第一、二總隊,然後又回到軍事情報局。【註四】
![]() |
|
三十八年父親與家人設於西湖三潭印月,是父親唯一的家鄉照片。 |
讀書的時候,很愛看傳記文學雜誌,文章常說老K過去常在街上拉、騙學生從軍,母親說父親當年也是如此,但看了父親經歷才發現不是如此。從父親舊照找到一張與手足在西湖合影的照片,要是倉皇入伍,應該不可能隨身攜帶家族合照;父親是書香世家,有記憶時,曾說祖父是當地的鎮長,也搞教育,看了自傳的內容,才知真的事那麼一回事,難怪那時父親常刻鋼板抄唐詩,要兄長背誦。
父親是浙江人,當時從軍的兩洞拐軍頭也是浙江人,恰巧老蔣也是浙江人,所以,父親算是嫡系吧,不難理解一路走來都跟反共的單位有關,唉,這麼忠黨愛國的父親怎有個反老K的兒子,想來好笑。小丌厭惡蛆蛆但也不是吱吱!
![]() |
|
「三一班」第一期畢業照。這張應該是國軍歷史文獻也找不到的絕無僅有照片。 |
講了那麼多,似乎與文前的木瓜扯不上關係,其實是有關連的。
父親接下來的經歷就是三一班教官,這三一班是什麼鬼呀,馬的,年輕又不愛「黨」的小丌怎可能知道,只好又用網路肉搜的老方法。但不管是用本土啞虎還士舶來谷哥,甚至到大陸擺渡,也找不出個毛來,但或許是天意,最後不知怎地讓小丌找到一個口述歷史頁面,裡面正好講中華民國特種部隊的成立原由與敵後做戰幹部訓練班 ( 俗稱三一班 ) ,小丌交叉比對父親的自傳與經歷的時間,還有證書上的日期與口述歷史內容,再配上照片內的外國人。小丌驚覺:天呀!父親是第一期純由美軍訓練的學員,且依該口述歷史內容,第一期的學員是種籽教官,正巧父親的自傳也是寫說訓練後留任該班當教官。
![]() ![]() |
|
美軍教授的圖片,剛好驗證張法能將軍的說法;陪同在旁背對鏡頭的身影,身材與下圖右二的長官相似,只是小丌無法確認是否為包烈將軍。 |
內文寫到中華民國單位負責人是包 ( 鮑應是筆誤 ) 烈將軍,父親證書上的長官章也是包烈將軍;看到這些資料,心想難怪傘訓的照片有外國教官講解,還有長官陪同,更妙的是,父親還有長官的合照,按正常邏輯,照片主角應是包烈將軍,只是父親沒註解,不太能確認。
沒關係,再來個人肉搜索唄,柯柯,真難找,最後從大陸網站才知道包烈中將曾任老蔣侍從官,也是浙江老鄉,文字敘述甚短且缺照片,不過這也不能怪人家,畢竟這中將是中華民國人士,資料應該是從咱們的官網上找才對唄!但是,最後還是透過大陸網站的搜索,找到一張大頭照,可惜兩張拍攝時間差了四十年不好辨認,但輪廓頗神似。
雖然,沒考一百分,但有九十分也是不賴。小丌確信父親當時受的訓就是三一班的訓練,哇,原來小丌父親是特戰的八袋長老!
四十七年調到特種作戰第二總隊當教官 ( 也是文前那張臂章的單位 ) ,本來也沒覺得什麼,只是父親遺留一張名為吳建偉的墳照,後面註記「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亡於金門」,之所以珍藏多年還加註墳址,應該是部隊裡的小兄弟,但陣亡的時間與地點也很巧,於是又很用力地搜,照理說這單位專門用來殺共匪的,對匪做戰應該無役不與,但八二三炮戰相關訊息都找不到特種作戰第二總隊的蛛絲馬跡。唉,也許等小丌掛了才問得到吧。
![]() |
|
這張是父親唯一的亡友照,註記亡於八二三砲戰當日,不知父親當時是否也有參與此戰役。透過網路並向父親這位亡友致最高敬意。 |
似乎,父親是位愛拍照的人,除了個人照,也常跟部隊弟兄合照,最有趣的莫過於一群男人去陽明山野餐,奇怪的是,旅遊照除了陽明山還是陽明山,四十二年去了一次,四十八年又去一次,當然,這個謎也是解不開。
![]() |
|
父親於王田參與教會落成合照。 |
以前聽母親說父親沉默寡言,現在想想,搞這種組織口風一定很緊,或許是這樣的訓練讓父親沉默寡言,不過父親跟那些蝴蝶不太一樣,父親假退役後到央廣,最早在王田當台長,聽母親講,當時父親專門幫當地農人向成功嶺的軍方喬事情,只要當地農家跟軍方有事商量,談不出個淡來時,找父親這個「保正」出馬就搞定。現在想了想,小時候家裡每月還有戰地政務期刊,這些丘八應該覺得父親是個細胞中的細胞吧!
藉由這個網路活動,讓小丌有機會仔細整理父親遺物,並透過各蛛絲馬跡,讓小丌對父親有「更深入的瞭解」,這用詞很怪但很貼切,因為父親在假退役後才認識母親,在小丌八歲時就過世,他的過去沒人知道,沒想到隔了六十年,藉由網路資訊穿越時空,這感覺很奇妙。這奇妙的感想,若從軍人的角度,選在即將到來的八二三,父親應該會開心唄,但小丌那位未曾謀面的長輩、父親的小兄弟吳建偉先生也許會更開心,因為他朋友的後人在五十五年後透過網路紀念他!
![]() |
|
父親的軍裝英姿。 |
【註一】李法能將軍口述歷史訪談,由「析世鑑」製作小組完成,相關內容『由此進』。
【註二】博客鐵軍的部落格內有不少由與國軍有關的採訪文章,對軍史有興趣的朋友不可錯過,與特戰臂章有關的相關內容『由此進』。
【註三】裝備名稱由熱心木瓜先進黃先生告知,並感謝提供人員降落傘簡介資訊,相關內容『由此進』。
【註四】有關大陸工作處簡介,可參考本篇大紀元記者於一零壹年十二月莊心田將軍99歲慶生會採訪報導文章,相關內容『由此進』。另據維基百科所述,國防部大陸工作處與國防部保密局於民國四十四年合併為國防部情報局。
關於反共救國軍,可參考馬祖日報報導,相關內容『由此進』。
後記:中華民國的軍事單位族繁不及備載,真的不是一年兩年能瞭解的。
高三時小丌被教官扣紅帽的故事,有興趣者『由此進』。
- 1樓. 航迷老叟2013/08/19 16:12事蹟不容忽略
很認真的看完了格文,可能我也是在眷村長大的,也常聽說一些軍隊中的故事,
眷村中也有長輩是當年反共救國軍的隊員,後來出突擊任務後耳聾,肩上掛著三棵梅花,他對軍人的生涯沒有不滿和抱怨,但政府似乎就是忘了他。
我以為歷史最沉厚的就是那時無法說的秘密,看看最近的新聞事件,好像軍人一無是處,
想想當年沒有這些離鄉背景的軍人做出的奉獻,那有日後的經濟騰飛。
軍旅生涯的故事,在國軍史蹟館以外有更多更精彩的事蹟不容忽略,而目前的氛圍卻讓我感嘆!
很可惜現在要找中華民國早期的歷史.幾乎都要跑去大陸的網站找.好在初生不算太晚.還看過英烈千秋.不然連戰神張自忠將軍都不知道了
在那個臉書活動頁可以看到一些有很意思的老照片喔.
紹小丌all 於 2013/08/19 20:20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