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名:皇鼎油飯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天母東路8巷25-1號 營業時間:08:00-20:00 公休:每周三 | |
位在天母的天母東路八巷,街道不長但卻是一條相當多元豐富的市集,從巷子另一端往內望去,一家富有古意的小店頗引人注目,之所以古意盎然,主在凸顯四零年代的阿嬤級古早味油飯。
或許是基於有限空間的利用,「廚房」沒有藏身於內部反而是在入口的騎樓下,也因此,每天都看得到油飯的「現場教學」,尤其是油飯蒸好後的香氣,讓人遠遠聞到就如同格林童話的吹笛子少年般,不知不覺地被引了過去。 |
|
◄ 油飯的製作過程完全攤在消費者面前。 |
店內的牆上簽滿了人名,不少士林一帶的地方政治人物也大方地在牆上留名,雖然像這種有如破窗效應的簽名牆,是一種常見的宣傳手法,不過由於店門口就是現做的開放式「廚房」,當你進入店裡後,看到滿滿簽名的證言行銷牆,對初來乍到的食客,無形中對於店家的手藝都會產生正增強的作用!
在這種心理暗示下,自然會點一套:傳統肉羹與油飯。乾乾淨淨的湯頭盛放裹著薄薄魚漿的肉羹,這碗簡單古意的肉羹湯,在樸素的店舖襯托下,霎那間,宛若走道阿嬤的竈腳,心也跟著慢了起來。
輕啜一口湯頭,淡淡的鹹香味襲入腦門;再咬一口肉羹,沒五花肥又沒里肌乾的梅花肉羹,亦是滲著幽幽的肉香味,這種慢活的滋味,自是不用過多外在的陪襯。此時,不自覺地閉起眼來個深呼吸,靜靜地體驗這股簡單的古早味,只是這一冥想似乎造就了穿越,一腳踏進陶淵明的家。 |
|
◄ 肉羹湯湯頭簡單卻不失好滋味。 |
古味肉羹的滋味,小丌說不上口,只是在品嘗的當下,頗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之感,既是屬陶氏風情,當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時,無形的體悟比有形的描述更貼切,就像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樣。
似乎寫得有點哲學了,簡單的說,老闆很用心地製作,吃著這碗簡單配方的肉羹,毋須額外加油添醋地加佐料增味,一樣會讓你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感。
至於主角油飯,小小的一碗、上面撒著一大片滷香菇絲,光看到數量頗豐的滷香菇絲,就讓人食指大動。皇鼎的油飯採用圓糯米,先用老薑泥爆香再搭配佐料炒,放在檜木桶先蒸再燜,因此油飯並不黏稠,飽滿的圓糯米粒粒分明 |
|
◄ 若真要挑毛病,太小碗是唯一的缺點。 |
帶有老薑味的油飯才一入口,真讓人驚艷!若說舌頭是點火石,老薑泥就是璀璨煙火的火藥,在入口的霎那,碰著一聲,華麗的序幕就在口腔內展開:薑香、米香與滷料香,架構出了這一幕的高中低空煙火。來自食材的多元美味,自是無須藉由甜麵醬來畫蛇添足。 |
|
◄ 店內配有香辛料與蘿蔔乾,但是小丌覺得毋須再加油添醋提味。 |
既然是阿嬤的味道,當然少不了阿嬤級的蘿蔔乾小菜,裝在小甕裡的蘿蔔乾,添了些懷舊風情。古早的農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陶淵明所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回到家中洗了把臉,綴點蘿蔔乾配油飯,菜色簡單卻蘊含食材的美味,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與世無爭情境,實在是紛擾紅塵中的難得小確幸。 |
|
◄ 一踏進小店,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簽名牆。 |
|
◄ 店內的菜單全在牆上。 |
|
◄ 外帶的油飯有不同的規格,可視需要要求分量。 |
可惜,當一腳踏出店門時,浮生半日閒的恬適就將消失,唉,人生還是要為五斗米折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