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叫擐甲精進?什麼叫加行精進?什麼叫不滿精進?
答:當聽到諸佛菩薩的事蹟,以及往昔印、藏、漢地的聖者前輩,為求正法歷盡苦行的傳記等,發下誓言以作鎧甲:“我一定要努力聞思修行,有生之年決不懈怠,為證佛果、為度群生,立志苦行。”,從而歷盡苦難,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誠心誠意來修持正法,具足勇氣和信心,這就叫擐甲精進。
對死亡無常有深刻的認知,當生起想修正法的心念時,就像懦夫懷裡鑽進了毒蛇,或者美女頭上著火一樣急不可待,要徹底放下今生世間的一切瑣事,毫不遲疑地致力於佛法,一剎那也不懶懶散散、拖拖拉拉,就是加行精進。
所謂的不滿精進,就是說,當自己在閉關修行、觀修本尊、誦經念咒、行持善法等方面稍有成就時,千萬不能以此為滿足,而務必要發誓:活到老,修到老。在沒有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之前,我們的精進,必須像湍急的河流般,做到持久、猛厲。
2、很多人總認為自己是凡夫,不能像佛菩薩那樣利益眾生,是很正常的。這是缺少一種什麼精進?應當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力量?
答:缺少擐甲精進。
當聽到諸佛菩薩的事蹟,以及往昔印、藏、漢地的聖者前輩,為求正法歷盡苦行的傳記等,不要認為“他們是佛菩薩的化現,是真正的高僧大德,所以能做到那樣的苦行,而我們凡夫俗子怎麼能做到呢”,進而懶散、懈怠,在放逸中虛度時日。
我們應當知道,實際上,他們就是如此修行而獲得成就的。像米拉日巴尊者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起初他的確是一個業力深重、地地道道的凡夫人,但通過依止善知識,通過苦行,當上師的教誡融入相續以後,終於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者。因此,我們應當思維:“作為他們的追隨者,雖然不能勝過他們,但只要精進的話,也必定能獲得同等的成就。”
我們本自具足佛性,只要精進地求取佛法,就一定能獲得成就。《大智度論》亦云:“勉強而勤修,穿地能通泉,精進亦如是,無求而不得。”只要努力勤苦地去做,鑿地挖井,最後一定能湧出甘泉;精進也是如此,一無所求則一無所得,根據各自精進的差別,每個人所獲得的智慧、悲心,以及修行境界都不相同。
3、人生真的如同被驅往屠場的牛嗎?你對此有哪些深刻體會?
答:是的,藏地著名的哲白蓮大師,他說:“人生猶如屠場畜,過一瞬間死亦臨,今復明日久蹉跎,終於榻中呼號矣。”他把人生幾十年,比作屠宰場裡的旁生臨近被屠宰的短暫過程,《六度集經》裡也有個教證:“人命譬若,牽牛市屠,牛一遷步,一近死地。”意思是一樣的:我們人的生命,就像一頭牛被牽去屠宰,牛每向前走一步,也就與死亡更接近一步。“人得一日,猶牛一步……晝夜趣死,進疾無住。”人每活一天,就像牛走了一步,就在日夜更迭中趣向死亡,非常迅速,而且片刻也不停留。
人從一出生,就一步一步趨向死亡,但自己往往沒有這個意識,是驟然間才發現自己或他人已經老了,甚至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如果沒有學佛,不會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現在真正感到人生就是這樣一段剎那剎那走向毀滅的旅程,身邊不斷離世的人也在反复提醒我們,所以一定要珍惜暇滿,和無常比賽,在它到來之前,修持正法而成就。
4、有些上師很了不起,是不是就不需要修法了?為什麼?
答:不僅是一般的修行人,就是上師,也應該精進行持善法。其實,在尚未得到佛果之前,每個人都需要積累資糧,因此,弟子也不要給上師開綠燈:“上師您儘管懈怠,您造惡業沒事,讓我們精進吧。”其實,上師也要修行的。
一些上師被奉承之後,自己就認為:我確實已如何如何了,什麼修行也不需要了。對這些人,無等塔波仁波切說:“自以為不需要修行,是更加需要修行的標誌。”
印度的阿底峽尊者,在行善方面也非常精進。他每天都要不斷地調和土粉做泥塔小像(擦擦像),眾眷屬勸他說:“您老人家是一位偉大的上師,整天擺弄土粉,別人會譏笑您的,而且您也很辛苦,不如讓我們來做吧!”阿底峽尊者回答:“你們在說什麼,難道我所吃的食物,你們也替我吃嗎?”
在未獲得圓滿佛果之前,我們每個人,包括十地菩薩,都有要清淨的業力與習氣、要獲得的上上功德,不能自認為:“我已經是上師或法師,我已經學了五部大論,以後不用學了。”其實這些還遠遠不夠。因此,絕不能只是空閒性或偶爾性地修法,而要力求做到對正法無有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