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來說,應該是互相依賴。正如我在多年前所寫的「經濟行為是一種等價交換的過程」。不過,多年後,筆者知道我這句話錯在那了?
等價交換的經濟行為,必需是建立在自由的資本市場之上。獨佔、特權、特許、寡佔的經濟行為,則不一定成立。
否則,只因我們對陸是順差,所以我們就要順從對岸,那老共對老美也是順差,為何老美講話,老共不聽呢?
依此邏輯,老共應該是我們的弟弟,因為我們對老美順差時,老共還不知道在那?按先來後到的順序,所以老共應該是我們的弟弟,只是這個弟弟生意做得更大罷了。
有時會想,這個部落格,好逮是udn搞出來的。還是少站在udn的對立面,但每次看到這樣的文章之後,總會想,難怪藍軍一直爬不起來。有時真會有一種感覺,是否藍軍爾等,是成長於黨國特權的時代,尤其是受益於黨國特權時代,所以才一直有「因為我們賺了老共的錢,所以要如何如何……」的論述。
今天如果是單純的商人、藝人,筆者都覺得沒啥好講的,但身為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例子一堆,就不用我舉例了)和傳媒,仍抱持著這種錯誤思想,難怪馬朝八年會錯失兩岸統合的最好機會。
今天是我們拿著槍逼著老共買我們的東西嗎?
反而是當初大張旗鼓的「恩賜」,如今安在哉?
依藍軍的邏輯,蔡政府上台之後就全力反中,結果我們對老共的順差反而增加,是啦。這可以解釋是我們的經濟依賴老共的採購。
但同樣的,更代表著,老共需要依賴我們的「產品」,否則為何蔡政府如此反中之下,老共還乖乖地採購我們的商品呢?
為何不是像川普一樣,對我們發起「關稅戰」呢?
「除非台灣當局承認一個中國,否則即日起,台灣銷往大陸的商品關稅立刻增加25%,一年後,仍冥頑不靈,銷陸產品關稅將提升至40%,甚至不惜斷絕三通。」
這大概是你們蔡正元前委員最想要的情境吧!可惜,叫了這麼久了,共產黨還是沒理會蔡前委員。為何呢?沒有替代品嘛。未來可能會有,但至少現在沒有。
再加上,老共和老美之間愈打愈兇,我們台灣,在現在反而是老共的「透氣孔」。
筆者能理解你們想要兩岸重回大一統的情感和理由,但不能因為這樣,就讓情感蒙蔽理智,這樣只是會讓你們的認知失真,進而判斷錯誤。最終的情境就是一手好牌(兩岸關係)打到爛。
「老共現在除了經貿之外,還有什麼方法能拉住台灣?」
蔡政府積極「反中」 但台灣經濟卻更依賴大陸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4701419?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