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看起來普普的淺色石頭拱橋,竟是後來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歷史場景!
*這座拉丁橋建於16世紀,原是一座鄂圖曼時期所建的橋,由於通往天主教信徒居住的區域「拉丁人區」Latinluk而得名;此橋另一端則連接著米里雅茨河( Miljacka ) 右岸的天主教區
*1914年6月28日,統治波士尼亞的奧匈王儲弗朗茲·斐迪南夫婦在拉丁橋附近遭到刺殺,進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它在歷史上的意義非凡!
*一戰後,奧匈帝國瓦解,南斯拉夫獨立建國,拉丁橋也被改名為「普林西普橋」,用以紀念槍殺大公的加夫里洛·普林西普。一直到南斯拉夫戰爭後,該聯邦解體,才又改回叫〝拉丁橋〞。
*在橋的一側,原立有一個紀念碑(如照片中所示),後來拆掉了,只剩下一塊圖像看板!
上--拉丁橋橋面
下-看到一位老太太在橋邊拋灑花瓣,應該是在悼念親友吧!
上--拉丁橋的一端(米里雅茨河北岸)有一間博物館,博物館裡陳列了這一段刺殺的所有歷史;更重要的是--博物館前的街道才真正是刺殺的第一現場!
下--箭頭處即是〝王座椅〞,如此你就可以知道它們的相對位置!
*博物館外張貼著當年的歷史照片
*圖中有人站的地方,正是當年的刺殺現場!
*網圖
上--圖片中圈起來的地方,標有印記;那就是當年王儲夫婦座車停下的位置(見下圖)
*現在現場已無擺放車輛,所以下面那張是網圖
當年王儲夫婦乘坐的車子,可是一件重要的歷史文物;它如今被放置在奧地利的維也納軍事博物館裡!
*網圖
牌匾前有一雙腳印,是在標記當年兇手站立的位置(就緊挨著王儲的座車!)
*圖中這位是我們在塞拉耶佛的講解員
奧匈帝國王位推定繼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蘇菲,霍恩貝格公爵夫人
*儘管蘇菲出身貴族,但她並非來自王朝家族,因此她與哈布斯堡王朝假定繼承人的結合只算是貴庶通婚。弗朗茨·約瑟夫皇帝同意他們的婚事的唯一條件是他們的後代永遠不能登上王位。
*蘇菲 永遠無法分享弗朗茨·斐迪南 的地位,永遠無法分享他的輝煌;甚至無法在任何公共場合坐在他身邊。只有一個例外……當他履行軍事職責時,他的妻子可以享受他的軍銜認可。所以這次的出訪,蘇菲公爵夫人出於對丈夫安全的擔憂才會陪伴在他身邊!結果二人雙雙命喪黃泉!
*可憐的蘇菲,平時不准露面;這少之又少的一次陪伴露面,卻是死劫!
這位就是〝兇手〞--加夫里洛‧普林西普,他這次暗殺的政治目的是想使波士尼亞和赫塞哥維那擺脫奧匈帝國的統治,並建立一個共同的南斯拉夫國家。
*由於當年普林西普只是一個才19 歲的波士尼亞塞族的學生,因而可免於死刑,僅被判處二十年監禁。但1918 年 4 月 28 日(才關押了不到4年),普林西普便因肺結核而去世了!
下--前排坐的都是當年的參與犯案者,可以看出他們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箭頭處即是普林西普)
*事實上,許多塞爾維亞人視普林西普為反抗殖民壓迫和奴役的英雄;但波士尼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則視他為恐怖分子!
下一則: 歐來歐去87-塞拉耶佛(3)//希望隧道(Sarajevo Tunnel)Tunnel of 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