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歐來歐去87-塞拉耶佛(3)//希望隧道(Sarajevo Tunnel)Tunnel of Hope
2025/04/15 18:36
瀏覽1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先講述一下歷史-

※1990年時,前南斯拉夫聯邦解體;各共和國陸續宣布獨立。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波赫)在1992年3月公投後宣布獨立,引發當地塞族(多為東正教)的反對;因為他們希望和塞爾維亞合併!

※1992年4月6日,波士尼亞塞族的軍隊(VRS)便開始包圍首都塞拉耶佛;前後長達四年!

※1993年3月1日,隧道開始動工;每天24小時輪班,終於在7月30日竣工!

※隧道全長800公尺,從被政府控制的塞拉耶佛(DOBRINJA)穿過聯合國管轄的機場地下,到達未被圍困的郊區(BUTMIR)

※隧道成為城市對外的唯一生命線,是希望的象徵;因此被稱為〝希望隧道〞(Tunel Spasa)

上--當時由聯合國管控的塞拉耶佛國際機場

下-位在圍困區內的Dobrinja

*隧道由被圍的 Dobrinja 一邊,通往另一邊的 Butmir,故又稱『Tunnel D-B』(「DB 隧道」)。

*上下皆網圖

就在這棟民宅內暗藏著隧道的出入口

上--這條曾為首都吊命的地道,戰後竟然被冷落一旁,政府方面全無保護的打算。隨着地下水浸等侵蝕,眼見地道逐吋逐吋消失,最後竟是由民間踏出第一步!由擁有地道出口所在村屋的Kolor家族成立了隧道博物館!

下--民宅當年的樣子(網圖)

塞爾維亞部隊知道有這條隧道,卻不知具體的位置;因此塞軍只能盲目地轟炸,所以民宅牆壁上滿是當年砲彈攻擊的痕跡!

*圈起來的地方被稱為〝塞拉耶佛玫瑰〞(Sarajevo Rose),是由迫擊砲爆炸造成的混凝土傷疤,之後再填入紅色的樹脂而製成。在1990年代塞拉耶佛圍城戰役中,迫擊砲彈著地在混凝土上時,造成了一種獨特的碎片樣貌,看起來幾乎像花朵一樣,因此被命名為「玫瑰」

*整個塞拉耶佛市大約有200個「玫瑰」;每一處標有玫瑰的位置,都代表著該處至少有3人以上死亡!

怵目驚心的歷史傷痕

民宅前掛著的旗幟--

左--1992年波赫獨立後,所用的是一面白色為底,中央有百合花盾形圖案的國旗,但波赫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均不認同這面國旗,認為此旗是「大波士尼亞主義」的體現。

中--波赫國旗--深藍的底色與9顆白星參考了歐盟旗幟的設計,代表其為歐洲的一員。最上與最下的星星只有一半出現,代表星星的數量無窮無盡。三角形代表波赫國土的大致形狀及國內三大主要民族:塞爾維亞族、克羅埃西亞族與波士尼亞族穆斯林。黃色則代表三族互相合作,共創美好未來與希望。

右--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共和國軍軍徽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共和國軍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共和國的武裝部隊。成立於1992年波士尼亞戰爭爆發時。1995年戰爭結束,衝突各方簽署代頓協議後,波赫共和國軍便解散了。

這就是當年貢獻出自家住宅的科拉爾家族

這裡展示了當年民居的樣子(起居室)

後來房間都堆滿了軍用物資(彈藥、武器)

圍城的那幾年,物資非常匱乏;所以老百姓用簡易的交通工具(腳踏車、雪橇)盡可能地去載運清水及燃油!

高手在民間!在全市斷電的情況下由市民用私家車改裝而成的發電機,足夠10戶的照明和電視使用!

*下圖是網圖!(同一地點,擺放卻不同!所以這些戶外的展示也會不時地更換?)

走過這條戶外長廊,其盡頭就會看到隧道的入口了!(見下圖)

*上圖右邊的房子是販售紀念品的地方

隧道入口(看了一些歷史照片,當年隧道口周圍都是土堆,否則地面上這麼突出的地道,敵軍怎會發現不了?)

起初我很排斥來此景點,因為既是地道,一定是封閉的;我怕我的幽閉恐懼症會發作!後來才知地道只開放10公尺給遊客體驗,還來不及害怕就出來了!😅

這條隧道在1993年初開始挖掘,歷時4個月零4天,同年7月30日終於打開了這個唯一能讓人員與救援物資進出的缺口。

*地道長800米,闊1米,高1.6米,成年人走進去也要彎着身;裏面鋪設了軌道、通訊電纜及燃料管等

隧道內存在著兩個主要問題:首先是地下水氾濫,水位可能上升及腰。第二個是空氣品質,隧道裡沒有通風設備,因此每個進入隧道的人都必須戴上口罩。

此隧道的最終建設包括一條 12 兆瓦的電纜、用於抽取地下水的水泵、一條輸油管和永久照明設備。

看看這些材料,從設計到切割、組裝……,無一不令人咋舌!

上--標題是用土耳其語寫的--〝他們就是隧道〞!

*看板上的內容是多位經歷者(包括市民、士兵及參與建造者)對於隧道的回憶與描述!

下--當年隧道的挖掘英雄

這是一台便攜的消防水泵,在隧道內可抽水、滅火

左--隧道內的指揮中心

右--波士尼亞和赫塞哥維那共和國總統阿利雅·伊澤特貝戈維奇(見牆上照片)是使用這條隧道最著名的人物。這張椅子是總統當年出入隧道專用的總統座椅!

總統在隧道內彎身屈膝,是否於形象有損?否則為何只有他有特權坐在椅子上,利用軌道滑行?

這是民宅房間內的另一個隧道入口(原本為其地下室)

從上面下來後,一樣連到主幹線!

來到隧道出口了

下--密密麻麻的都是內戰時的死亡名單!😭

遠處即是機場了(箭頭處停了一架飛機)

來到戶外,可別輕易走動!因為草地裡還殘留有地雷及手榴彈

勞苦功高,如今功成身退的卡車!(當年就是靠著它們一趟趟地運送物資到隧道口)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下這些令人鼻酸的歷史鏡頭!

*上--最開始時都是靠人力(連青少年也都參與其中)用背包一趟趟地傳送物資

*下--後來軌道建好了,才開始用三輪手推車運送廢土

上--隧道內也有簡易的傷患救助醫院

下--那麼小的小孩也在幫忙!😢

看板上貼的密密麻麻的文字--這些是圍城時由守軍或市民手寫的紀錄(包括物資的調度、通訊名單等)

*當時,每天大約有 3,000 至 4,000 名波斯士亞士兵(以及平民)和30 噸左右的各種貨物通過該隧道。

*右下角是一張進出隧道的通行證

*在整個戰爭期間,約有 200 萬至 300 萬波士尼亞人通過該隧道出逃

*據報導,波士尼亞的平民需向波士尼亞軍隊支付高達 120 美元,才能讓他們和他們的家人通過隧道。

那怕是在那麼窘迫且惡劣的環境,塞拉耶佛的市民仍堅強地生活著,所以他們的日子照舊!

*上左--當時他們甚至還舉辦了選美活動!

*上右--這位女性以她的優雅從容,來表達她不會向戰爭低頭!

下--年輕人照樣舉行婚禮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