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隆穴
2025/11/19 15:43
瀏覽34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可「三高」 卻越來越常見。不少人每天盯著體檢報告發愁,想著有沒有簡單又實用的辦法能幫身體調調指標。其實老祖宗留下的中醫智慧裡,就藏著一些好用的法子。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三個自備「調整功能」 的穴位,操作簡單,在家就能按,咱們一起看看。
豐隆穴:胃經絡穴祛痰降脂有一手。
《針灸大成》裡提到,豐隆穴是胃經的絡穴,能「治痰涎壅盛」。咱找這個穴位時,先把小腿外側露出來,外踝尖往上大概八寸,也就是膝蓋到外踝的中點位置,再往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處,按壓一下,有酸脹感那地兒就是了。
按揉的時候,用拇指或食中指腹垂直按壓,稍用點力後順時針揉動,力度以穴位酸脹但不刺痛為準。要是用按摩棒的話,能略加力到皮膚微泛紅。痰濕體質的朋友可長期按,平時總覺得自己肥胖、舌苔厚膩的,按這個穴就挺合適。要是再搭配上快走,效果說不定更好。
內關+ 外關穴:雙絡穴搭檔調節血壓
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絡穴,外關穴是三焦經的絡穴,這倆穴位在中醫裡可是有名的「調和高手」。內關穴在前臂掌側,腕橫紋上二吋(三橫指),兩肌腱之間。按的時候,用拇指腹垂直按壓,直到酸麻脹感放射到手肘或手指,還能小幅上下推按增強刺激。
外關穴在前臂背側,和內關穴在同一水平線上,尺橈骨間隙的凹陷處。按法呢,可以用拇指、食指腹橫向揉動,沿著骨間隙揉,或者用橡皮筋輕纏對應位置延長刺激,不過別勒紫皮膚哦。高血壓的朋友按的時候可稍用力,低血壓的手法就輕柔些,要是平時有頭暈的情況,及時按揉這倆穴位能舒服不少。
然谷穴:腎經滎穴幫著穩血糖
然谷穴是腎經的滎穴,《黃帝內經》裡說滎穴主“身熱”,對調節身體裡的熱證有幫助。它在足內側,內踝尖向下到足舟骨粗隆下方的凹陷處,也就是赤白肉際處。
按揉時,拇指腹先靜壓三秒,再逆時針揉動,適應之後可用棉籤圓頭點按,有強酸脹感但別按出血。按完後局部微熱是正常的,平時注意足部保暖,不過這個可不能取代藥物哦。
咱按穴位的時候,力度一定要把握好,以「酸脹不刺痛」 為度,剛開始按從輕度開始,別一下子用力太猛。平時再結合飲食控制、規律作息,效果會更顯著。
大家每天花點時間按揉按這些穴位,就當是給身體做個「小調節」。您要是覺得自己可能是痰濕體質,不妨看看自己有沒有肥胖、舌苔厚膩的表現,有的話就可以多按按豐隆穴。希望這些簡單實用的方法能幫助大家,覺得實用就轉發給家人吧,一起守護身體健康。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