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獅說是誰?掌握短影音時代的實戰型教練團隊
在這個資訊更新速度以秒計算的短影音時代,「老獅說」是一群不只懂理論、更親自下場操作的實戰派教育機構團隊。
影音內容不是拍得漂亮就好,而是要「拍得對、說得準、放得巧」,才能真正讓品牌與觀眾連結、讓內容轉化為成效。
老獅說誕生的初衷,就是希望幫助更多品牌、個人、自媒體創作者,突破「不會拍、不敢拍、不知道怎麼拍」的關卡,用短影音這個最強的行銷媒介,快速建立影響力、擴大品牌聲量,甚至有效轉換為銷售。
不論你是剛起步的新創、需要團隊升級的企業主,還是有想法卻卡在剪輯技巧、平臺規則的內容創作者,老獅說都能提供從課程教學到顧問諮詢,甚至代操執行的一條龍服務,真正陪你走過每一個關鍵成長階段。

圖說:「老獅說」實體跟線上教學課,有幾百位學生參加,學習如何掌握短影音。
為什麼選擇老獅說?三大實戰優勢讓你短影音穩定出圈
在短影音市場蓬勃發展的今天,教學資源雖多,但真正能帶來實戰成果、量身規劃、持續陪跑的團隊卻稀有。而這正是老獅說的核心價值所在。
1️⃣ 實戰導向團隊,源自第一線的內容操刀者
老獅說的導師與顧問,皆來自影音內容創作、社群經營與品牌行銷的第一線。我們不只是教你「該怎麼做」,而是用我們親自實測有效的策略與方法,直接帶你落地執行、快速上手。這不是課堂上的理論,是現場經驗的直接傳授。
2️⃣ 一條龍服務,從入門到成效全包辦
無論你需要的是短影音教學課程、企業團隊內訓、策略顧問、還是全包代操,老獅說都能提供從規劃到執行的完整解決方案。我們理解每個品牌所處的階段不同,因此不給你模板,而是客製專屬的影音行銷路徑圖。
3️⃣ 成效導向,內容風格與數據並重
我們深知短影音不是單純的流量遊戲,而是一場品牌塑造與用戶連結的綜合戰。老獅說協助企業與創作者找出「你的品牌該說什麼、該怎麼說、要說給誰聽」,並透過後臺數據與成效追蹤,讓內容不只被看見,更能轉化為真實成績單。

圖說:實戰型短影音團隊「老獅說」的學生流量案例。
老獅說的服務項目:四大系統化方案,讓長短影音成為你的行銷利器
老獅說的服務,從教學到實戰執行,全面涵蓋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無論你是個人創作者、品牌行銷團隊,還是企業主,我們都有合適的服務幫你「會拍、敢拍、拍得對」。
📚 短影音教學課程|新手到進階,循序漸進學會影音內容力
適合對象:個人品牌經營者、創業者/專業人士、自媒體經營者
- 課程類型多元:線上影音課程、實體講座、虛實工作坊密集營
- 內容涵蓋:自媒體商業模式、品牌規劃、腳本設計、手機拍攝技巧、剪輯實作、媒體平臺攻略解析
- 特色:零基礎也能上手,搭配案例練習+實戰演練,幫你拍出第一支高觸及的影片
🏢 企業短影音內訓|強化團隊影音實戰力,內部也能自產內容
適合對象:企業行銷部門、公部門、內部教育訓練單位、業務單位
- 客製化課程內容,依企業需求設計實戰課程
- 可配合內部品牌風格,調整腳本與拍攝風格
- 結訓後團隊具備獨立產製影音內容的能力,降低長期代操成本
🧠 短影音顧問服務|沒有方向?我們幫你規劃一條有效的影音路徑
適合對象:品牌主、想跨入影音但無經驗者
- 提供市場分析、競品比較、內容策略設計
- 客製帳號風格與目標受眾設定
- 建立週期性企劃與檢討制度,確保影音策略不斷優化、成效不斷前進
🎬 短影音項目代操服務|不只是短影音,我們全盤協助
適合對象:時間有限的企業主、需快速產出影片的品牌方
- 全方位代操:腳本規劃、拍攝執行、剪輯後製、項目推廣
- 強調品牌一致性與風格養成
- 提供成效報表,讓你看得到粉絲增長、互動數據與轉換效益

圖說:實戰型短影音團隊「老獅說」的醫生百人教學班。
邀約演講案例分享
醫師不是為了紅,而是為了「被記得」
在與眾多醫療專業人士合作的經驗中,我們深深體會到:醫師經營短影音,不是為了爆紅,而是為了讓患者記得「我是誰」。這正是老獅說與專業人士合作的價值所在。
近期老獅說受邀參加《白袍人生學院》的年會,和超過100位的醫師,分享關於「醫師如何經營自媒體」的實戰觀察與策略。這不只是一次單純的演講,而是一場與上百位醫師面對面的深度交流,我們探討了醫師做內容行銷時,最常面臨的五大盲點,包括:
- 對自媒體的排斥:「我只想當好醫師,社群不是我的事」
- 拍片障礙:「我不會拍/沒內容/講話不自然」
- 角色誤解:「我不想當網紅,也不想露臉」
- 成效焦慮:「影片沒人看,代表沒用」
- 變現迷思:「我不想硬推療程,但不知道做這些要幹嘛」
透過這次分享,我們幫助現場醫師理解:真正的內容策略,不是為了行銷療程,而是為了建立「信任感」與「記憶點」。只要你每天說給病人聽的話,轉化為影片或貼文,就已經是最具價值的素材。
我們也曾協助某位醫師學生,從完全不懂社群經營開始,逐步建立穩定的內容產出節奏,最終成功將個人專業轉化為品牌資產,從0開始創立診所並穩定經營,現在已經是同業之間口耳相傳的優質診所代表。
這些年,我們陪伴許多白袍職人踏出第一步,不追熱度、不玩話術,只做「讓專業被看見」的內容策略與技術輔導。正因如此,老獅說才能被更多專業領域信任與推薦。

圖說:實戰型短影音團隊「老獅說」的保險業百人教學班。
來自保險業現場的迴響:學會影片,不是為了紅,是為了被理解
除了專業醫療領域,「老獅說」也長期投入企業內訓與實體教學,最近我們連續幾週南北奔波,來到南山人壽斗六通訊處,開設了一場短影音實戰課程。
當天的學員來自不同世代,甚至有不少年過半百的業務同仁,但每一位都用熱情與專注,讓這堂課變得格外有感。
其中一位大姐在課堂上對我們說:
「老師,我知道自己拍得不夠好,但我學得很開心,因為我終於搞懂什麼是短影音了!」
她還說了一句話,讓我們深受感動:
「拍攝技術可以外包,但定位跟商業邏輯,是我要自己想清楚的。」
這正是我們一直以來推廣的理念,短影音的本質不是炫技,而是為了幫助你在商業世界裡,更清楚地傳達價值、被客戶理解與記住。
這堂課,沒有用一堆艱深術語,而是從「定位思維」、「內容邏輯」、「實作剪輯」一步步帶大家完成屬於自己的短影音。有的同學拍了人生第一支影片、有的同學第一次看懂演算法邏輯,還有人當場突破自我勇敢入鏡。
- 技術能學,但「價值主張」只有你說得出來最有力
- 內容不是為了迎合流量,而是為了縮短信任距離
- 真正有效的商業短影音,是有目的、有脈絡、有情感連結的溝通
這些課後的互動與反饋,讓我們更堅信:不是每個人都想當KOL,但每個人都值得一個說自己故事的方式。

圖說:「老獅說」短影音企業內訓、顧問、代操服務。
適合對象:這些人最需要老獅說的陪跑
無論你是個人創作者還是企業行銷負責人,只要你正在思考「如何善用短影音為自己或品牌創造影響力」,老獅說,就是你最值得信賴的夥伴。我們的服務適合以下幾種族群:
✅ 想開始經營自媒體的個人/專業人士
不論你是醫師、律師、講師、顧問,還是正在經營個人品牌的自由工作者,只要你希望透過短影音讓人認識你、記得你、信任你,老獅說能幫助你從0開始打造清晰定位與實用內容。
✅ 行銷預算有限但渴望突破的新創品牌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缺乏時間與人力是常態。老獅說提供短影音顧問諮詢與委託代操雙軌方案,讓你不必硬碰硬自己摸索,也能快速搶占社群曝光機會。
✅ 想強化團隊內容力的中小企業/公司部門
內部行銷團隊常常因為缺乏影音產製力而停滯不前。透過老獅說的企業短影音內訓課程,能有效提升員工腳本設計、拍攝剪輯與內容規劃能力,讓團隊自己就能產出穩定的社群內容。
✅ 希望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轉換力的商業單位
若你已經有商品/服務,但始終苦於無法有效轉單或吸引目標族群,老獅說將依據你的品牌屬性提供影音策略與演算法應用建議,讓每一支影片都更接近你的核心客戶。
我們不是只教拍片,更在意「你拍了以後,能不能真的被看見、被記得、被信任」。
為什麼現在是進入短影音市場的最佳時機?
短影音不是一時風潮,而是現今網路內容的主戰場。從 TikTok、Instagram Reels 到 YouTube Shorts,使用者習慣已經全面轉向「快速滑、快速記」的短影音消費模式。在這個節奏下,還沒進場的品牌,等於正逐漸被遺忘。
以下幾個現象,正說明「現在」就是你該開始做短影音的最佳時機:
📱 使用者注意力越來越短,唯有短影音能快速抓住眼球
過去一篇文章可能能佔據3分鐘注意力,但現在,一段10秒影片可能已決定了觀眾對你的第一印象。短影音是打造第一印象、記憶點與好感度的最快捷徑。
🔍 平臺演算法全面傾向影音內容
無論是 IG、FB 還是 YouTube,演算法全面優先推播影音形式。這意味著:做影片的人,擁有更多自然流量紅利與曝光機會。越早進場,就越有機會佔領觀眾心智。
🧠 用戶信任來自熟悉,熟悉來自穩定曝光
現在的消費者不只看價格與功能,更看「這個品牌值不值得信任」。而短影音,是目前建立熟悉感與信任感最快速的內容形式。你是否出現在用戶的手機螢幕上?決定了他未來是否願意選擇你。
🚀 競爭者已經上場,現在不做只會越追越遠
無論你是診所、補教業、零售電商或是創作者,市場中已經有無數對手透過影音內容搶佔你的潛在客群。現在開始,還來得及趁紅利期布局,否則未來只會越來越難追上。
短影音,已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開始最好」的關鍵。
而答案很明顯,就是現在。
聯繫老獅說:從現在開始打造你的短影音影響力
你不需要等準備好才開始,因為內容行銷這條路,就是在實作中逐步找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與節奏。
老獅說,將會是你在這條路上最堅實的夥伴。我們不只給方法、更陪你走流程,不只談理論、更重實作與成果。
無論你:
- 想開啟個人品牌、打造影響力
- 想讓診所、事業、產品被更多人認識
- 想帶領團隊進入影音時代
- 或只是卡在第一步,不知道怎麼開始
我們都歡迎你與我們聯繫,一起用影音打開更大的影響力版圖。
📞 立即預約免費諮詢|了解你的短影音成長策略
🔗 加入 LINE 官方帳號|獲取第一手課程資訊與免費資源
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FbXBskt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ionchung920
線上課購買:
https://www.pressplay.cc/link/s/52E96E9E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iontalke/
苗栗短影音品牌顧問有成功案例嗎
在這個一滑就過、資訊爆炸的短影音時代,你不必再單打獨鬥。新北臺北個人品牌顧問推薦
從拍攝到定位、從腳本設計到變現策略,每一步都有方法,也都有人成功過。新竹短影音企業培訓後續有追蹤輔導嗎
你所需要的,不是一味模仿別人,而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內容風格,並持續累積信任、建立角色。桃園短影音實體課初學者適合嗎
這正是我們《老獅說》成立的初衷。新北短影音企業培訓包含剪輯教學嗎
我們不是單純教你拍影片,而是陪你走過從「不會拍」、「不敢露臉」、「沒流量」的過渡期,直到你有能力產出有價值、能被看見、能產生轉換的內容。
我們的課程與輔導方式,從市場定位開始,幫你釐清「你是誰」、「你要給誰看」、「你想被怎麼記住」。新北美業影音代操推薦
你不需要有影片基礎,也不需要專業器材,甚至連上鏡恐懼、口條卡卡都沒關係—新北短影音品牌顧問推薦哪位講師
我們陪你從零開始實作,用一次次真實演練,幫你建立內容邏輯與操作流程。臺南商業短影音創作教學推薦
這些年來,我們陪過醫師、保險業務、餐飲老闆、創作者、品牌主,甚至五十歲以上的學員,也都能從完全不懂剪片,到獨立產出穩定內容。
因為我們知道,短影音不是一場比速度的戰爭,而是一場用內容經營信任的長期累積。桃園短影音實體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如果你曾經想經營個人品牌,卻總是卡在「不知道從哪裡開始」,那就從這裡開始。臺北短影音實體課含腳本與實作
長得不漂亮,那就努力活得豐盛 文/慕容素衣 知道潘玉良,是因為看了李嘉欣主演的《畫魂》,那里面的李美人照例木木的,也照例美得石破天驚。在此之前,扮演過潘玉良的還有鞏俐,也是難得一見的大美人。于是形成了對潘玉良的初步印象:一個長得很美卻命運多舛的女畫家。 后來看到潘玉良的自畫像,不禁大吃了一驚,畫中的潘玉良身材壯碩、五官粗放,看上去一點都不美,恕我直言:不僅不美,還有點兒丑。我還以為是我的審美出了問題,出于好奇去查了些資料,結果資料上顯示,不少見過潘玉良本人的人都說她長得一點都不好看。據熟識她的人說,潘玉良是個又矮又胖、長著一個獅子鼻并且嘴唇很厚的丑女人。 真實的潘玉良遠比影視劇里那個美得驚人的潘玉良更有震撼力,誰都不能否定,外貌是女人天生的通行證,長得不好看的人,人生相對來說總是要艱難一點。這更增加了我對潘玉良的好奇,一個完全不漂亮的女人,究竟是以什么力量完成了從雛妓到侍妾再到畫家的三級跳呢? 潘玉良的人生,寫出來就是一部現成的電影劇本,難怪導演們如此鐘情拍她的故事。 她本來姓陳,自幼父母雙亡,只好跟著舅舅生活。舅舅有次賭輸了,于是把年僅13歲的她賣到了安徽蕪湖的一家妓院。無奈入風塵,這完全不是她的錯,后來卻被存心不良的人當成了攻擊她的理由。 由于長得不出挑,她在妓院是做燒火丫頭,干的是又粗又累的活。鴇母還逼她接客,她誓死不從,一次次從妓院中逃跑出來,又一次次被捉回去毒打,中間她還試圖跳水、上吊,均因看管過嚴而未遂。 17歲時,走投無路的她在妓院里唱歌,歌聲如泣如訴,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那就是蕪湖鹽督潘贊化。潘贊化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過洋,是個新派人物,他被眼前這個可憐而又剛烈的女子所打動,決定為她贖身。 縱然以現在的眼光來考量,潘贊化也是一個胸襟開闊、有情有義的好男人。從古至今,救風塵的英雄豪杰并不少,可是救的都是清一色的美人兒,只有潘贊化,伸手援助的是一個長得一丁點兒也不漂亮的小姑娘,而且這姑娘脾氣還挺大的。將潘玉良塑造成一個傾國傾城的大美人,無疑削弱了潘贊化的人格力量。 潘贊化幫助小玉良主要是出于同情,純屬義舉,并無一分一毫的私心。他本來想將她送回親戚家,但她主動提出,想留在他身旁,哪怕做一個貼身小丫頭。 以他的襟懷,自然不會讓她做個小丫頭,于是收了她做妾室。他待她是很珍重的,雖然是娶妾,也辦了正式的結婚儀式,證婚人正是他的莫逆之交、大名鼎鼎的陳獨秀。 在娶她之前,他沒有動過要她報答的心思;在娶她之后,他則竭盡全力地呵護她。他親自教她識字,還請來老師教她畫畫。他對她,沒有一絲一毫地看輕,知道她受過太多的苦,所以加倍地憐惜她。 正是因為這份恩義,潘玉良始終對潘贊化感念不已,她毅然將自己的姓改成了“潘”,在自己的名字之前冠以他的姓氏,因為他不僅給了她婚姻,更給了她重生的機會。一個沒念過什么書、十幾歲才開始學畫畫的人,居然在老師的調教下展現出了驚人的繪畫天賦。 如果按照舊式小說的發展,嫁給潘贊化的潘玉良應該溫良恭謹,夫唱婦隨。可是她偏偏不愿意只做個溫順的小妾,她要畫畫!不是在家里畫幾筆自娛,而是跑出去到處求學畫畫,先是考上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后來索性遠渡重洋跑到了巴黎。 畫畫也就罷了,陸小曼也畫,潘素也畫,連宋美齡都要畫幾筆國畫呢。她們畫畫,只是當成怡情養性的手段,畫的也大多是清雅的花鳥山水。潘玉良呢,不畫則已,一畫就畫起了人體,而且還是裸體女子,這在當時,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韙的。 在潘玉良習畫的那個年代,政府是不允許人們畫裸體的,她就趁去浴室洗澡時偷偷地畫,有次差點被一個大胖女人打了出來。回到家里,她對著鏡子,忽然想到:“我自己不就是很好的模特嗎?”想到這里,她就脫掉衣服,對著鏡子開始畫鏡中的自己。 除了畫人體外,她在言行中也不拘小節。一次和同學外出寫生時,潘玉良到雷峰塔墻圈里小便,這時一伙男同學過來了,同學喊潘玉良快出來。潘玉良蹲在里面說:“誰怕他們!他們管得著我撒尿嗎?” 還有一次,大家討論起一個女詩人以狗為伴、與公狗相交的八卦,潘玉良無所顧忌地發言說:“公狗比男人好,至少公狗不會泄露人的隱私。” 人一特立獨行,就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有人挖掘出潘玉良曾為雛妓的“艷史”,一名女同學甚至要求退學,“誓不與妓女同校”。 只有潘贊化,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包容她,在獲悉她的困境后拿出錢來資助她去法國留學。 潘玉良在法國考上了里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與徐悲鴻同校,專攻油畫。她在留學近九個年頭后回國,一度確實也在老師劉海粟及同學徐悲鴻執辦的美院當過教授,并且出版畫冊,舉辦展覽。即便如此,人們并沒有停止對她的攻擊和詆毀。在她舉辦的一次畫展上,展出了一幅優秀人體習作《人力壯士》,某一天被人貼了一個紙條,上面寫著:“妓女對嫖客的頌歌。” 我總覺得,對于曾經有過所謂“污點”的人,人們表面上再尊敬,骨子里仍然很有優越感,仿佛是因為他們的包容,那些人才能擺脫身上的污點獲得重生。可是潘玉良這個人呢,好像完全不把在妓院待過當成“污點”,她理直氣壯地畫人體,理直氣壯地當教授,理直氣壯地辦畫展,一點也不瑟縮,一點也不收斂,這就惹怒了當時的社會主流。 連潘贊化的大夫人也看不過眼,跑到上海來將她叫回家,無比威嚴地宣布:“不要以為你在外面當了教授,就可以和我平起平坐了。在這個家里,我永遠是大的,你永遠是小的!” 既然險惡逼仄的環境容不下她,那就走吧,去一個更遠更大、沒有流言的地方。1937年,42歲的潘玉良再次去國離鄉,潘贊化依舊送她到黃浦江碼頭,他將蔡鍔送給他的懷表送給愛人作為臨別紀念。這一去就是40年,直至老死,她再也沒有回過中國。 這40年間,她和潘贊化一直隔岸相望,從來沒有中斷過聯系。潘贊化常常給她寄宣紙,還托人給她帶去國內的物品,有一段時期,潘玉良特別想回國,潘贊化去信暗示國內風雨交加,不宜歸來。如果她執意回國,估計躲不開那個年代的風風雨雨。 “遐路思難行,異域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多年后,潘玉良給潘贊化寫下的一首相思之詩。當時中法尚未建交,潘贊化過世兩年后,潘玉良才從大使館的人口中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絕。 既然如此,為何潘玉良不回國呢?我覺得不是她不愛潘贊化,而是她更愛繪畫。她不是那種可以用生命去戀愛的女人,卻是可以用生命去畫畫的女人。她堅持留在巴黎,是因為這里開放包容的環境更適合她創作,有傳聞稱她和徐悲鴻創作理念不同,而當時徐悲鴻在國內是權威人物,她不愿意回國去聽他的那一套。 在巴黎時,潘玉良自稱“三不女人”:不談戀愛,不加入外國籍,不依附畫廊拍賣作品。她終日待在一個窄小的閣樓里,全心投入畫畫。由于不善經營,她日子過得很苦,身體又不好,以至于老年靠一點救濟金過日子。 老了之后,她比年輕時更加不好看了,有人說她唱京劇中的黑頭連妝都不用化,一個女性朋友去探訪她,她披著大衣站在窗口迎接,看在人眼里活像一只大猩猩。 這時她的生命中出現了第二個男人。他叫王守義,是早年去法國勤工儉學的留學生,開了一家中餐館。文化水平不高的王守義,卻立誓要將所掙的錢財來資助留學生中的藝術家們。他一直資助潘玉良,潘玉良有空的時候,也會去他的餐館坐坐,唱一段京劇。 就是這個男人,給了潘玉良在異國他鄉唯一的一點溫暖。他不僅僅是在生活上照顧她,還幫她接洽畫商,保管畫作,至今我們所見到的幾千件潘玉良畫作,都是他不惜重金、費盡千辛萬苦從法國運回中國的。為了這份恩情,潘玉良為王守義做了一個雕塑,至死都擺放在她的臥室里。 對于潘玉良來說,一個潘贊化,一個王守義,都是那個渡她的人。潘贊化成就了她,王守義則守護著她。身為女子,潘玉良不幸生得不好看,又不幸生于惡濁之世,濁浪滔天中,幸而有他們用溫情撐起的一葉小舟,送她一程又一程。 潘玉良終身都以潘贊化的妾室自居,雖然晚期和王守義同居過也是如此。在異鄉漂泊了40年后,潘玉良在貧病交加中死去,臨終前向守在她旁邊的王守義交代了三個遺言:第一,死后為她換上一套旗袍,因為她是中國人;第二,將她一直帶在身邊的鑲有她跟潘贊化結婚照的項鏈和潘贊化送給她的臨別禮物懷表交給潘家后代;第三,一定要把她的作品帶回祖國。 王守義不負所托,傾力完成了她的遺愿。就在她去世之后不久,他也因惡疾去世,朋友們把他葬進了潘玉良所在的墓穴,這兩個異鄉人,總算在去世后可以相伴抵御漂泊在外的孤寂。 與電影中的浪漫故事相比,潘玉良的真實人生,總是透露著一股凄涼和苦澀。很多人提起這位民國最知名的女畫家來,不免為她感到唏噓。以世俗的觀念來看,她生前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沒有美貌,沒什么朋友,沒有錢,最后連健康都失去了。她的后半生,多半和貧病兩個字糾纏在一起。 而這一切,只不過緣于她熱愛畫畫。如果她不選擇畫畫,或者畫風不那么大膽的話,她原本可以留在國內,生活在愛人的羽翼之下,過著安穩的生活。如果可以重來,她還會這么選擇嗎? 直到我看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之后才明白,潘玉良和毛姆筆下的思特里克蘭德是一類人,思特里克蘭德原本是個證券經紀人,家庭美滿,生活安定,有一天卻忽然拋妻棄子離家出走,最后自我放逐去了太平洋的一個小島。別人質問他為何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得這樣折騰,他回答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被夢想擊中的人其實是沒得選擇的,思特里克蘭德如此,潘玉良也是如此。她唯有迎著夢想一步步走上去,哪怕厄運與之相隨,哪怕通往的只是虛無。做為一個女人,潘玉良經歷了太多的不幸;作為一個藝術家,她卻是幸運的—她發掘了自己的天賦,并把這天賦發揮到了極致。任她如何顛沛流離,貧病交加,那都是她甘愿承受的一部分,在一生追求的事業上,她始終走在一條向上的路上。 她身后留下來的畫作有四千多張,生前畫過的作品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在與愛人分離的日子里,在巴黎狹小的閣樓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她每天都投入地畫著,將自己整個生命融入了眼前的人體和花卉中。她畫得最多的,還是各種各樣的女體,這些女體豐碩飽滿到了極致,宛如地母一樣健壯,和她本人一樣,談不上美,可滿身充沛的生命力仿佛要破紙而出。 2012年,杭州曾經舉辦過一次潘玉良的畫展,主題名叫“彼岸”,我覺得這仿佛是對潘玉良一生的隱喻:此岸是現實人生,風雨飄搖,卻有著俗世的幸福;彼岸是藝術圣境,高蹈出塵,卻又寂寞清冷。我們這些抵達不了彼岸的人,只能遙望著那端的她,輕嘆一聲:高處不勝寒哪! 你活得光鮮亮麗,父母卻在低聲下氣 你不快樂,是因為活得不寬容 你還這么年輕,不必活得好像歷經滄桑分頁:123
董橋:另外一種心情 找到了蕭乾的《人生采訪》。 還是在老地方找到的;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找到的。 書上一百九十七頁有一段話說法: 我坐在一個積滿圣賢之書、先王之禮的東方圖書館,用指甲輕彈(芥子國畫傳》、《從古堂款識學》,藍布套上的積年塵土,劃算排比木板字的年月……那篇文章叫《倫敦三日記》,是一九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寫成的,收在《人生采訪》的“寅”部:“英倫(一九三九年秋至一九四○年)”。 到現在,是三十四年。 這本書,是民國三十六年四月出版,藍色燙金字的封面上,也封上“積年塵土” 了;在扉頁上,居然看到蕭乾親筆寫的四行英文字,大意是說: 送給一九四○年代表官方審查這本書里部分原稿的阿瑟。衷心致敬。乾。 英文字寫得很流暢,很秀氣。 那天晚上,有朋友賞飲,席間碰到倫敦大學中文系的一位教授,于是談到這本《人生采訪》,談到蕭乾題的那幾行英文字……所謂“阿瑟”,應該就是那位寫很多關于中國東西的阿瑟·韋理。二次大戰期間,阿瑟·韋理一度是英國政府公務員,負責檢查所有從英國寄出去的中文信件稿件。當時,蕭乾既然是記者特派員,他在英國的稿件,郵寄回國之前,照例要讓阿瑟·韋理過一過目。這本《人生采訪》里的“英倫”部分,文章都是三九到四○年間寫的,阿瑟替他審稿之余,兩個人也許就這樣成了朋友。后來,蕭乾出這個單行本,就拿一本精裝本送給這位知名漢學家,同時還簽名題識。 聽說,阿瑟·韋理的一部分藏書,后來贈送給倫大亞非學院圖書館,《人生采訪》就是其中的一本。 那天,除了借出《人生采訪》之外,還借出一國《十竹齋箋譜初集》,以及王冶秋的《琉璃廠史話》。 那天,在回家的火車上,匆匆先看完了《人生采訪》里的“英倫”部分。 倫敦郊區樹影婆娑,燈光明滅。 這已經不是蕭乾筆下的倫敦了。古老的倫敦,現在不再“挨希特勒的炸彈”了;“防空壕”不見了;栗子白薯不是奢侈品。 可是,愛爾蘭共和軍的計時炸彈,偶然還會“無來源的爆炸”。經濟不好,通貨膨脹,“一長條法蘭西面包,一個蘋果,便解決了一頓早餐”的人,還是不少。 白糖缺市,一位老太太一早沖到超級市場搶購白糖,讓成百的家庭主婦一擠,摔了一交,不久就死了。財政部長快宜布預算案之前,成千市民在各個酒鋪門口大排長龍,搶購幾瓶酒,恐怕工黨政府會加酒稅。汽油加價,報紙上出現一幅漫畫,畫的是財政部長希利的司機用繩子綁著部長的腰,自己在前面拉著部長走路,畫題是“幸好他還沒有把司機辭掉”。 可是,就像蕭乾說的,古老倫敦的天氣,還是“一年長秋”,今年的冬天,似乎還來得特別早。冬天一來,礦工又要抗議了,火車站鐵路局人員又要罷工了,威爾遜要花全付精神去應酬工會那些大老爺。外長卡拉漢也要疲于奔命,到底是留在“共同體”里面,還是退出“共同體”? 當然,“作家蝟集的Bloomsbury”,已經沒有什么作家集了。前一輩的作家,老的老了,死的死了;年輕一代的作家,始終還沒有幾個是出人頭地的。蕭乾說,“法國投降那晚上,六月二十三,無線電廣播完這可怕的新聞,由作家J.Priestley作時評。”前些時,普里斯特利八十大壽,電影戲劇文化界譽他作壽,衣香鬢影之外,老頭照例說些聰明話,如此而已。 普里斯特利的確是老了,像大英帝國那樣;偶然說說幾句俏皮話、聰明話,已經太難得了……可是,有的時候,老人家跟古玩骨董古畫一樣,耐人尋味。一天忙忙碌碌,入夜爐邊聽雨,順便翻翻那本《十竹齋箋譜初集》,整個思想心情,果然會有一種干凈清幽的感覺。 這本線裝書相當大,白宜紙套色印的。第二葉有三行隸書:“明海陽胡曰從編。 十竹齋箋譜。版畫叢刊之一。”背葉又是回行字,寫著: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版畫叢刊會假通縣王孝慈先生藏本翻印編者魯迅西諦畫者王榮麟雕者左萬川印者崔毓生岳海亭經理其事者北平榮寶齋也紙墨良好鐫印精工近時少見明鑒者知之矣。 接下去是“箋譜小引”,每葉五行大字,每個字寫得筋骨畢露,最后一行是:“崇禎甲申新秋九龍李于堅撰”。 再下一葉,是一篇“十竹齋箋亦敘”,文長九葉,楷書寫的,“崇禎甲申夏上元李克恭書”。然后是目錄,列明“清供”八種:“華石”八種;“博古”八種;“畫詩”八種;“奇石”十種;“隱逸”十種;“寫生”十種。_那些“清供”的瓶壺花紋,都是浮凸,清秀得很。“華石”部分的幾枚石,看來不夠拙,不夠古。“博古”中那些香爐銅爵,著色松談,可是花紋飭圖,纖毛畢現。接下去的“畫詩”,幅幅白描,還都題上詩句“花遠重重樹。云輕處處山”;“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入門穿竹徑。留客聽山泉”。雅得一塌糊涂,可是看起來爽得要命,可見自己的心情,畢竟是“老朽”了,遠在洋邦一久,偶然見到這種玩意兒,就更是神魂顛倒了。 “奇石”十種的石頭固然可觀,不過,石頭左右上下那些雜花細草,綹綹的翠玉,點點的墨綠,還有杏紅飄忽其間,實在更耐看。至于“隱逸”十種里那些人物,最生動的,還是“黃石公”、“陸羽”、“披裘公”。 那幅黃石公的題詩是:“千載傳黃石,嘉名意隱藏”。陸羽身旁不免還有炭爐茶壺蒲扇,詩曰:“味水情何談,居塵意不同”,著久了,仿佛聞到陣陣茶香……“披裘公”布衣襤褸,背著一束柴,地上有一枚元寶,“日為負薪老,寧是取金人”,其情可憫。 最后的十種“寫生”,木刻的味道很濃,其中一幅水仙,最是灑脫。背葉那枝荷花,其實也“拙”得可愛。 這些都說得上是“逸品”;說是“玩物喪志”,也未嘗不可。不過,這所謂“志”,本來就沒什么太大的道理,偏要“言志”一番,往往就顯得“頭巾氣”太濃,整個嘴。很不討人喜歡。再說,一個人寄情山水,隱姓埋名,也是一種“志”。 這跟搖旗吶喊、沽名釣譽那種心情,其實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硬要做到與世無爭,固然大可不必。老老實實出去找飯吃之余,關起門來種種花,看看書,寫寫字,欣賞欣賞《十竹齋箋譜》之類的玩意兒,充其量只能把一個人的“火藥味”沖淡,再要他去搞“革命”大概是不太容易了,不過,說他會破壞革命事業,似乎就把他抬舉得過高了。 唐弢有一個集子叫《燕雛集》,是一九六二年作家出版社出的。這本書內容不說,光是那篇“序言”,就寫得很好,細讀起來,有一種悲涼的感覺。他寫得非常謙虛,口口聲聲當然要表明自己在這個新的偉大社會里面,“理論水平不高,知識十分淺薄,正像乳燕一樣,還處在‘嗷嗷待哺’的階段。”云云,但是,“也總希望真的能夠長成羽毛,甚至拍動翅膀”;他最后一句話說得很得體;古人白首窮經,對于那些目的不是為了考狀元的人,我自惟還能了解他們的心情。 “目的不是考狀元”,這句話可圈可點。旁的不說。 《十竹齋箋譜》里的版權頁上提到編者是魯迅西諦。我在鄭振鐸《劫中得書記》 里,也看到他當年怎么得到這套《十竹齋箋譜》的記載。現在手頭沒有這本書,想仔細說說他得書的經過,是不可能了。 總之,鄭振鐸這些“得書”筆記,都是一九四九年以前寫的,全部文言,可是因為瑣碎落筆,所以情見乎詞。原來老覺得西諦這個人和他的文章都不太討人喜歡,一讀了《劫中得書記》,突然覺得他可愛極了。 這當然是偏見。 自己喜歡書,看他買書讀書那股傻勁,不免有親切感。我常常覺得,一個人三天不讀書,他的尊容的確就有點可憎了;可是,光讀革命理論思想主義的書,開口閉口都是教條,那付嘴臉也不太好看,因為整個人沒了“人味”。毛潤之有點可取,在于他到底還填詞作詩,書齋里不掛馬列的玉照,只有一堆堆的書,線裝書。 這一點太重要了。 一個人能夠“官都二十余載,俸錢之人,盡以買書”,實在可愛。“嘗冬日過慈仁寺,見孔安國《尚書大傳》,朱子《三禮經傳通解》,荀悅、袁宏《漢紀》,欲購之。異日侵晨往索,已為他人所有。歸來惆悵不可釋,病臥旬日始起。”這是王漁洋。這種“書淫”、“書癖”,也很可愛。 江山可愛,每一代出這么幾個風流人物,“各苦生靈數十年”也好,“各領風騷五百年”也好,這就夠了。一般說來,多幾個愛書的人,真正讀書的人,“目的不是考狀元”的人,一定更有意思。 王冶秋《琉璃廠史話》,薄薄六十四葉,談的是書肆,有趣極了。 《清芬堂集》卷十二,潘際云有一首《琉璃廠》詩: 細雨無塵駕小車,廠橋(www.lz13.cn)東畔晚行徐。 奚童私向輿夫語:莫典春衣又買書。 多可愛的弱點! 蕭乾當年在倫敦東方圖書館“用指甲輕彈芥子圖畫傳,從古堂款識學”,一定是他寂寞中的一種慰藉,我自惟還能了解他的心情…… 董橋作品_董橋散文集 董橋:中年是下午茶 董橋:沒有童謠的年代分頁:123
韓少功:撲進畫框 我一眼就看上了這片湖水。 汽車爬高已經力不從心的時候,車頭大喘一聲,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藍色冷不防冒出來,使乘客們的心境頓時空闊和清涼。前面還在修路,汽車停在大壩上,不能再往前走了。乘客如果還要前行,投訪藍色水面那一邊的迷蒙之處,就只能收拾自己的行李,疲憊地去水邊找船。這使我想起了古典小說里的場面:好漢們窮途末路來到水邊,幸有酒保前來接頭,一支響箭向湖中,蘆葦泊里便有造反者的快船閃出……這支從古代射來的響箭,射穿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國新中國,疾風嗖嗖又余音裊裊——我今天也在這里落草? 我從沒見過這個水庫——它建于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是我離開了這里之后。據說它與另外兩個大水庫相鄰和相接,構成梯級的品字形,是紅色時代留下的一大批水利工程之一,至今讓山外數十萬畝農田受益,也給老山里的人帶來了駕船與打魚一類新的生計。這讓我多少有些好奇。我熟悉水庫出現以前的老山。作為那時的知青,我常常帶著一袋米和一根扁擔,步行數十公里,來這里尋購竹木,一路上被長蛇、野豬糞以及豹子的叫聲嚇得心驚膽顫。為了對付國家的禁伐,躲避當地林木站的攔阻,當時的我們賊一樣晝息夜行,十多個漢子結成一伙,隨時準備闖關甚至打架。有時候誰掉了隊,找不到路了,在月光里恐慌地呼叫,就會叫出遠村里此起彼伏的狗吠。 當時這里也有知青點,其中大部分是我中學的同學,曾給我提供過紅薯和糍粑,用竹筒一次次為我吹燃火塘里的火苗。他們落戶的地點,如今已被大水淹沒,一片碧波浩渺中無處可尋。當機動木船突突突犁開碧浪,我沒有參與本地船客們的說笑,只是默默地觀察和測量著水面。我知道,就在此刻,就在腳下,在船下暗無天日的水深之處,有我熟悉的石階和墻垣正在飄移,有我熟悉的灶臺和門檻已經殘腐,正在被魚蝦探訪。某一塊石板上可能還留有我當年的刻痕:一個不成形的棋盤。 米狗子,骨架子,虱婆子,小豬,高麗……這些讀者所陌生的綽號不用我記憶就能脫口而出。他們是我知青時代的朋友,是深深水底的一只只故事,足以讓我思緒暗涌。三十年前飛鳥各投林,彈指之間已不覺老之將至——他們此刻的睡夢里是否正有一線突突突的聲音飄過? 巴童渾不寢,夜半有行舟。這是杜甫的詩。獨行潭底影,數息身邊樹。這是賈長江的詩。云間迷樹影,霧里失峰形。這是王勃的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是孟浩然的詩。蘆荻荒寒野水平,四周唧唧夜蟲聲。這是《閱微草堂筆記》中俞君祺的詩。……機船剪破一匹匹水中的山林倒影,繞過一個個湖心荒島,進入了老山一道越來越窄的皺折,沉落在兩山間一道越來越窄的天空之下。我感覺到這船不光是在空間里航行,而是在中國歷史文化的畫廊里巡游,駛入古人幽深的詩境。 我用手機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在柴油機的轟鬧中聽不太清楚,只聽到他一句驚訝:“你在哪里?你真地去了八溪?”——他是說這個鄉的名字。 為什么不? “你就打算住在那里?” 不行嗎? 我覺得他的停頓有些奇怪。 融入山水的生活,經常流汗勞動的生活,難道不是一種最自由和最清潔的生活?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難道不是一種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我被城市接納和滋養了三十年,如果不故作矯情,當心懷感激和長存思念。我的很多親人和朋友都在城市。我的工作也離不開轟轟城市。但城市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已越來越陌生,在我的急匆匆上下班的線路兩旁與我越來越沒有關系,很難被我細看一眼;在媒體的罪案新聞和八卦新聞中與我也格格不入,哪怕看一眼也會心生厭倦。我一直不愿被城市的高樓所擠(www.lz13.cn)壓,不愿被城市的噪聲所燒灼,不愿被城市的電梯和沙發一次次拘押。大街上汽車交織如梭的鋼鐵鼠流,還有樓墻上布滿空調機盒子的鋼鐵肉斑,如同現代的鼠疫和麻瘋,更讓我一次次驚悚,差點以為古代災疫又一次入城。侏羅紀也出現了,水泥的巨蜥和水泥的恐龍已經以立交橋的名義,張牙舞爪撲向了我的窗口。 “生活有什么意義呢?” 酒吧里的男女們疲憊地追問,大多找不出答案。就像一臺老式留聲機出了故障,唱針永遠停留在不斷反復的這一句,無法再讀取后續的聲音。這些男女通常會在自己的墻頭掛一些帶框的風光照片或風光繪畫,算是他們記憶童年和記憶大自然的三兩存根,或者是對自己許諾美好未來的幾張期票。未來遲遲無法兌現,也許永遠無法兌現——他們是被什么力量久久困鎖在畫框之外?對于都市人來說,畫框里的山山水水真是那樣遙不可及? 我不相信,于是撲嗵一聲撲進畫框里來了。 韓少功作品_韓少功散文集 韓少功:月下槳聲 韓少功:靈魂的聲音分頁:123
ERG4415LOIJKJ1TLJSP
新竹餐飲業短影音代操推薦 》「老獅說」的商業短影音訓練有幫助嗎?彰化短影音品牌顧問怎麼協助個人創業者 》「老獅說」可以提供企業包班短影音培訓嗎?新北短影音代操平台推薦 》「老獅說」會教主管如何帶領短影音團隊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