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潭舊址 現今已截彎取直 ( 維基資源分享)
1654年荷蘭人繪製的《淡水與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520/tony0520.html
劍潭山木棧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520/tony0520.html
劍潭步道「毋忘在莒」石刻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834/tony0834.html
劍潭山觀景平台眺望台北市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834/tony0834.html
台北捷運淡水線的劍潭車站 採高架龍舟月台造型
士林官邸蘭花房 花朵盛放 --By MM
陰天 我在士林官邸花園水池邊
劍潭 —清。連橫作
群龍血戰喧雷雨,騰拏十丈紛旗鼓。
中有一龍墜潭中,化為長劍猶起舞。
潭水千年血尚腥,潭花寂寞酬山靈。
紅毛壘毀寒潮齧,赤崁城高落日橫。
獨有詩人愛清絕,苦吟自對空潭月。
蘆荻蕭蕭秋復秋,微茫星斗時出沒。
回頭忽見朝墩紅,遠山萬朵青芙蓉。
且提長劍倚天嘯,他日屠龍大海東。
作者簡介:
連橫
1879-1936,字武公,號雅堂,又號劍花。臺灣臺南人。連氏先祖於清康熙年間自福建漳州府龍溪縣遷臺,至連橫凡七代。十八歲,逢乙未(1895)割臺變局,同年父親謝世,曾短暫內渡中國,回臺後與臺南友人共結「浪吟詩社」。後入報社任漢文主筆,短暫赴日本。居臺期間,寓居臺中霧峰和臺北大稻埕,曾開設雅堂書局。連氏為近代臺灣著名的漢詩人、史學家,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語典》、《雅堂文集》、《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等,並刊行《臺灣詩薈》,今俱編入《連雅堂先生詩文集》。
*
連橫於1926年暫居杭州,1927年返回臺南,1933年春,舉家內渡,其間共有詩作廿一首。
(以上節錄自 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
此七言古詩,見《劍花室詩集》。
今台北中山新橋橋下基隆河段。水深成潭狀,故稱「劍潭」。《淡水廳志》記載潭名由來。一說潭畔有茄苳巨樹,荷蘭人將剣插於樹幹,久而樹皮合生,將劍包覆其中。
此說似是無稽。晚近學者研究荷蘭人1654年繪製(清朝順治11年)《淡水與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才發現有所依據。
荷蘭人在基隆河沿岸標示不少地名及村落,其中Langeracq(長直河段)即是今日大直劍潭段的基隆河,Marnats bos(馬那特森林),大約在今日圓山一帶。1642年,荷蘭人進入北台灣,沿淡水河及基隆河而至台北盆地,測繪大台北盆地地形及村落概況。1854年左右,因建材需要,於劍潭及圓山一帶砍伐森林巨木。
學者推測,荷蘭人「插劍於樹」的傳聞,或許是源自荷蘭人曾來此砍伐樹木,伐木結束後,遺留刀劍插於樹幹,而被新生的樹皮所包覆。劍潭的地名,已有350年的歷史。
另一說,鄭成功軍隊行經此處,見河中蛟龍興風作浪,將寶劍投河,降服水怪。時日既久,世人常屢加潤飾,謂「每黑夜或風雨時,輒有紅光燭天,相傳底有荷蘭古劍,故氣上騰也。」此特殊景致為昔日淡水八景之一,有「劍潭夜光」之稱。
連橫此詩依據鄭成功寶劍投河、降服水怪蛟龍之傳説,敷衍成章。描繪天上群龍血戰拼鬥,飛騰拽拉,搖旗擊鼓,聲勢浩大,喧鬧不絕,雷雨交加,情況激烈。
戰敗之龍墜落潭中,化身為潭底的寶劍,仍然舞動,攪得潭水翻滾起浪。潭水千年猶有血腥,潭花寂靜,與山為伴。高高的赤崁城落日橫斜,荷蘭人建造的紅毛城(安平古堡),經長年潮水侵蝕,已成殘破的古蹟。
徘徊此間,對空潭深秋月色,吟詠清絕之詩。年復一年,依舊是蘆荻蕭蕭,星斗微茫,不時出沒。
一回頭,忽見旭日初升,照耀遠山,層層綠樹如同綻放萬朵青芙蓉。不禁興起他日亦當效法鄭成功長劍屠龍、倚天而嘯大海之東的豪情壯志!
按:
原詩句為「回頭忽見朝墩紅,遠山萬朵青芙蓉」。墩,沙土堆成的高丘。朝暾,早晨的陽光。若說「朝墩紅」是指早上的高丘一片紅色,雖然勉強可通,但與下面的「遠山」二字意思重疊,應非詩人之本意。回頭忽見晨曦泛紅,連續下句,比較順暢。所以愚以為「朝墩」當是「朝暾」之誤。
另一劍潭地名之說,指林爽文於乾隆51年〈1786年〉於彰化舉兵反清,兵敗北逃,經造橋劍潭,念一世英名將毀,怒將配劍投潭。亦說,林爽文率兵經此地,將士口渴難忍,舉寶劍插地,泉水立湧成一大潭,寶劍迅即消失。
鄭成功經營臺灣,確實有貢獻;「驅逐荷蘭,進入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完成由一府二縣一安撫司的行政規畫。又率軍往探原住民部落示威鎮壓。以東都為明王朝復興基地,僅保持「藩主」地位。當時移民約三萬人。鄭成功沒收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王田」,移作新政權「官田」,增加生産。准予開墾土地,行「營盤田」﹝屯田﹞。擴大開拓以南部為中心的農地,開啟台灣土地私有制度。
關於鄭成功的傳説,不勝枚舉,渲染不實者不少。其實,鄭成功活動的範圍大致限於台南縣市,最遠不出高雄縣,而傳聞卻言其行跡遍布臺灣南北。民間故事裏鶯歌石、出米岩、蟾蜍山、龜山島...等地名,都是假想鄭成功的事跡,編出故事來。
凡此神話,俱屬附會編造;歷史有名人物、英雄事跡,世人總愛穿鑿想像、誇張虛擬,往往與神怪異象聯結,神者愈奇,奇者或許荒誕。作為茶餘飯後消遣談資則可,字字當真則不必!
各時代皆有神格化的人物,反映常人對於英雄的崇敬心理。「英雄神格化」尤其表露在民間信仰上;貢獻鄉里國家而有特殊事蹟之人,身故之後,不僅蓋廟祭祀供奉如神,其生平行誼廣為流傳,強調忠義勇智之精神,以及身懷絕技或異稟的超人本領,不斷增添濃厚的神話色彩,甚至故事神異至無奇不有的地步。英雄崇拜心理原生於崇敬感念,固然不錯,然而情節過分荒謬,大概在民智未開之時,可以愚弄不知思考的百姓,及至啓發民萌,還需要藉此達到教化之功嗎?
連橫喜以劍潭為詩,劍花室詩集常見其他描述劍潭的詩句,例如:「劍潭夜夜躍龍光,古木參天蔭四旁。惜我不能潭上望,停鞭一試水雲鄉。青疇十頃水田田,野草山花亦可憐。聞說芝林鍾秀色,明詩習禮幾嬋娟...」、「官柳絲絲繞短垣,旗亭相約酒盈尊。劍潭王氣餘山色,淡社詩聲振國魂。千古但存文字貴,一生自信布衣尊。醉中喜得裙釵愛,豪氣如雲壓北門」。其詩用字凝練,氣勢豪壯,不愧方家。
雖然多年來劍潭今昔景觀稍有變化,仍能略見依稀風貌。
今日劍潭區域數百公頃,十分寬廣。南接圓山,北到士林,包含中山新橋該河段北側所有區域及劍潭山所有部分。此地區人文歷史景觀相當豐富。因近五十年來,境内風景區與建築物以圓山為名,例如圓山大飯店、圓山兒童樂園、圓山育樂中心等等,使人容易將劍潭與圓山名稱與範圍混淆。為人熟知的圓山大飯店宮殿式建築及劍潭站龍舟建築,成為台北著名地標。
大台北盆地開發後,劍潭湖光山色美景,蔚為名勝。「劍潭幻影」為淡水廳八景之一,文人騷客曾留下吟詠詩篇。如今劍潭消失, 劍潭山有登山木棧道,山坡受到保護,樹林蒼翠。基隆河對岸是大佳河濱公園; 極目遼闊平野即松山機場。由此望遠,視野最佳。
台北市最古老寺廟的劍潭古寺原位於劍潭。民國26年,日本以擴建神社為由,強遷劍潭寺於大直北安路現址。正殿供奉觀音古佛,東側殿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寺旁有一埤林園,園內保留舊有的廟柱及石碑。劍潭古寺,經數次重建,外觀已失古意,但因極具歷史保存價值,特由台北市政府明定為歷史建築。
台北捷運淡水線的劍潭車站,地址在中山北路、基河路附近。劍潭車站站體十分獨特,採高架龍舟月台,是捷運淡水線中最具有特色地標的車站。又由於鄰近士林夜市,每日來往進出旅客眾多。
士林官邸前身為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所屬總督府園藝支所,光復後改為屬「台灣省政府士林園藝試驗分所」,民國39年(1940)起,即為總統官邸, 園內增闢庭園,遍植花木,碧草如茵,小橋流水、老樹幽徑,宛如一座小型植物園,經常隨著季節更替而有特定花展,也是休閒遊覽勝地。
*
請好友連結至以下我的愛詩網網站 思無涯(大家來讀臺灣古典詩)編號 611 http://ipoem.nmtl.gov.tw/files/904-1000-611-2012.php
我的(好詩大家寫 )編號3472 枯木心聲二帖--見阿里山夫妻枯木有感 http://ipoem.nmtl.gov.tw/files/902-1000-3472.php(歡迎於此詩後回應指教) 兩組每日各投一票至 10/31日 予我鼓勵 ,竭誠感謝!
- 8樓. 亞卡西2016/04/14 20:06你好~~
感謝精心介紹
我想fb分享
是否可以^^可以分享,請註明網址出處。難得你對此主題有興趣。 謎謎-池邊柳 於 2016/04/14 22:46回覆 - 7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2012/09/12 11:25劍潭
感謝謎謎精心介紹 . 認識了劍潭的由來 , 又見識了連雅堂的俠情 .
妳的標題有畫龍點睛之妙 .
- 6樓. 安安小秋2012/07/31 09:05劍潭捷運
的建築 聽說就是仿劍而建
以前 每次經過 都好喜歡
那豪邁向天的氣勢
採用龍舟體型,具有特色,能吸引注意。
謎謎-池邊柳 於 2012/07/31 13:58回覆 - 5樓. 愛唱 染布鳥2012/07/30 07:18是的
我就是那一般人 哈哈
只知連先生與台灣通史的關聯
投票了喔
- 4樓. 天路(今日當如何)2012/07/28 15:09幼兒園在劍潭畢業
小學一年級時,想念園長,老師,竟然與另一位女同學,兩個人由圓山走到劍潭的幼兒園,一路經過再春游泳池,劍潭青年活中心,還過平交道.....園長看見我們兩人走路來,嚇壞了!(因為以前都乘娃娃車上學)
名字來源,我從小聽的版本是,鄭成功丟一把劍在潭裡,定了水妖,我與此地,有淵源哩。
感謝介紹!
- 3樓. 通霄客2012/07/28 04:42劍潭
內人是天母人 我們婚後 孩子常送她娘家 因此常經過劍潭 卻不知劍潭同連雅堂的關連 讀你大作 才對連先輩多一層認識 我們那時候高中的國文課本中 有一篇是連雅堂的 「台灣通史序」其中一句是 「國可滅 史不可滅」 我曾經翻譯過給馬利蘭州的一位參議員 他是本州參院多數黨領袖 是黑人 對「史不可滅」的觀念 極為讚佩
謝謝你提供這珍貴的史實
一般人對連雅堂的認識,可能只及於「台灣通史序」這篇課文,
平時未必有機會接觸他的其他詩文著作。
如果多讀一些資料,瞭解愈多,愈敬重這類有格有識的志士。
費時寫成的篇章,得您細看,也有了意義。
謎謎-池邊柳 於 2012/07/29 07:23回覆 - 2樓. 泥土‧‧‧郭譽孚2012/07/27 14:00此拜仰劍花室主人‧‧‧
這個
化為長劍猶起舞 與 潭花寂寞酬山靈
泥人極喜歡,刀劍何能自起舞,詩人心中勃動也;潭花何能感寂寞,詩人之惆悵也
山靈者何,詩人心中的大地與人民也
潭花何以酬山靈,詩人此衷心之借花獻佛也
最後兩句,似乎是
且提長劍倚天嘯 他日屠龍大海東
此長劍,是提振起前述的隱然心志也,而暗暗為自身家國立誓也
謝謝菩薩提供劍花老人傑作
泥土有感
在這些清末民初臺灣詩人中,連雅堂詩作是我最欣賞的。
他是著名漢詩人、史學家、報社漢文主筆,文字功力不凡。
其詩不僅遣詞精到、章法合宜,又因才卓識宏、家國為念,更顯情志深沉,耐於細品。
您確實善於咀嚼個中滋味,頗得詩心!
謎謎-池邊柳 於 2012/07/27 22:17回覆 - 1樓. 莫莉﹝忘川﹞2012/07/27 08:46與劍潭之因緣
年輕時,我們曾經在劍潭活動中心,舉辦一個詩社成立大會,名為風間詩社,後來卻因社長無故失蹤,而胎死腹中。大概冥冥中有所注定,與以劍潭為詩的詩人,看到詩社的成立,也許很高興吧!妳把劍潭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典故解釋得非常清楚,真是作足了功課呀!
書寫四季風雲 輕夢掠過流浪的軌跡 相聚與別離都是恆長的定律愛詩者總是善感多情。
連氏詩作,有激越、有隱微,頗有可觀。
近日探究慢讀,整理謀篇,簡要敍述,幾乎廢寢忘食,然收穫不少,
但願閲者亦有會心。謝謝細讀!
謎謎-池邊柳 於 2012/07/27 22:4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