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鑑】記憶與遺忘(一)
2005/09/22 14:00
瀏覽661
迴響2
推薦5
引用0
波斯王大流士一世(Darius seal) 圖片來源:HERE
只讓人記住仇恨與盲目感恩的歷史教育,是災難性的歷史教育。仇恨是心靈的魔障,是恐怖主義的根源,是極權主義的藉口。以仇恨的方式活著,也將在仇恨中死去。為了救贖,讓軟弱向傷痕懺悔、讓怯懦向苦難道歉、讓遺忘向歷史謝罪、讓罪孽向生命低頭、讓逃避向證據叩首,惟有心靈反省、心理自覺持久存在,我們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才有可能變得真正強大堅忍。
——胡傳吉〈歷史的遺忘與精神的健忘〉(註一)
波斯王大流士(Darius seal)曾兩次遠征遠征希臘,失多於得。「為了不忘雅典人對他的侮辱,每次他吃飯時,都讓一個年輕侍從在他耳邊唱上三遍:『老爺,勿忘雅典人。』」(註二)
陳凱歌執導的電影〈荊軻刺秦王〉中,宮中主持禮儀的祭司反覆提醒著秦王:「君王嬴政,你忘了秦國歷代先君一統天下的大願嗎?」嬴政恭敬地回答道:「一刻也不敢忘。」
「使公毋忘出如莒時也,使管子毋忘束縛在魯也,使寧戚毋忘飯牛車下也。」(註三)鮑叔牙勸勉桓公、管仲、寧戚三人,不忘顛沛流離的流亡歲月所遭逢的恥辱。他們聽進去了,君臣齊心,尊王攘夷,開創了春秋時代第一樁霸業。
「夫差臥薪日,句踐嚐膽時。人生各有志,況乃身踐之。」(註四)夫差、句踐不忘亡國的恥辱,臥薪嚐膽、生聚教訓,先後成就了霸業,成了春秋時代最後兩位霸主。
為何生命中所遭逢的重大挫敗與恥辱,竟然會如此容易在順遂安穩時遺忘?究竟是人性使然,還是「不念舊惡」、「以德報怨」的情操?這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梟雄霸主,也是肉身凡胎,為求不忘,有的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有的餐前飯後命人提醒,生怕自己在酒足飯飽之際,便將國仇家恨忘得一乾二淨。(待續)
(註一)參見http://www.china.org.cn/chinese/RS/953931.htm
(註二)出自蒙田,〈論撒謊〉。收入《蒙田隨筆》上卷,第九章。
(註三)參見管仲,《管子》,卷十一。
(註四)參見劉基,〈詠史詩二十一首〉。收入《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卷十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