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你是「淡泊世代」族群嗎?
2013/10/06 13:07
瀏覽3,059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在「日本學問大」的節目裡,
看到講述日本不同世代的人,
處理事物時的有趣反應。
今天就來看看幾個我們應該要知道
代表某個年代的字詞。

1947~1949年稱作「戰後第一次嬰兒潮」
這個世代的人,是人數最多的一個族群,
也是一個論功行賞,終身雇用的時代。
相當重視「上下關係」及「忠誠度」,
屬於任勞任怨型的世代。

1965~1968年在日本經濟最景氣的時代,
出生或工作的人,
稱作「泡沫經濟族群」,
這群人溝通能力強,對自我評價也較高。

1987年之後由於受到「寬鬆教育」政策的影響,
在學習上提倡從容緩慢學習,
因此這個時代的人被稱作「從容世代」

這個詞的由來是2010年時
曾任職產經新聞報紙的某位記者,
在網路「第2頻道」發表
「沒有慾望的年輕人」文章裡所創造的新詞。

文章提到出生於1987年代之後的年輕人,
因為在2002年開始約8年左右的時間,
受到「寬鬆教育」政策的影響,
加上學校加強電腦教育後,伴隨著3C產業逐漸的發展,
讓這個世代的年輕人,不僅培養上網查看資料的習慣,
更將3C產品視為生活必須品。

不需出門,不用出國,
就可以透過網路看世界,
所以大部份的人傾向不買車,
對名牌衣服沒有慾望,
不運動、不喝酒、也不旅行,
經常掛在網路,宅在家裡的人口偏高。

在此之後陸續出生的世代
從小看到父母親因為受到泡沫經濟崩潰後的影響,
因此,對很多事物都無慾無求、淡然處之,
一心只想存錢,
加上對戀愛也沒有特別的興趣,
因此這群人又被稱作「淡泊世代」

※電視將(さとり世代(せだい))譯成「達觀世代」,
個人觀點是這群新人類,
並不是達觀,
而是從小看著父母(泡沫經濟族群)辛苦的背影,
因此不想和父母一樣,
所以對於物質慾望較低,
因此,我譯成「淡泊世代」。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