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套曲 雙調 〈夜行船〉「秋思」 析譯 2011/4/24
曲文:
【夜行船】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作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鼎足雖堅半腰裡折,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富家兒更做道你心似鐵,爭辜負了錦堂風月。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不爭鏡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巢鳩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帶歇指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箇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主旨:將參透名利、隔絕是非的處世哲學寄托在歎古諷今、嘲風弄月的牢騷裡,濃縮了他在《陳摶高臥》、《黃粱夢》等劇目和其他散曲中反覆宣洩的內心苦悶,表現了他因半世蹉跎、飽諳世情而形成的縱酒肆志、超然塵外的人生態度。
題解:雙調,是元曲宮調之一;夜行船,是曲牌名,也是此套曲的曲名和第一支曲子;秋思,是題目名。此一套曲由七支曲牌組成,首曲為【夜行船】,尾聲為【離亭宴帶歇指煞】,中間夾有五支正曲。這首套曲被人們譽為「萬中無一」,被公認為元代散曲中最高水平的作品,也是馬致遠寫隱居生活的眾多散曲中之代表作。除「秋思」之名外,亦偶有「秋興」、「警世」、「閑情」之稱。〈秋思〉在思想內容上擴大了散曲的表現範圍;並充分利用元曲語言俚俗明快、句式節奏自由的特點,從表現藝術上提高了散曲的境界。題為秋思,不寫秋景,但遲暮之悲、憶舊之情處處關合「秋」字,實是從人生的晚景虛寫自然的秋意。
「秋思」本是我國古典詩詞的傳統題目之一。長期以來,人們由這一題目生出的無數感慨,已使秋思的詞義本身便凝聚著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豐富內涵。對於人生意義的探索,可說是文人詠懷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從先秦到兩宋,凡是進步的文人,即使處在最黑暗的時代和最坎坷的境遇中,無論怎樣昏酣遺世,在內心深處總還多少保留著一點立功立德的理想。但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曾像元代這樣善惡顛倒、是非不分;這樣把文人打入社會的最底層。因而元代文人對現實大多是徹底絕望的:「青史內不標名」、「把功名富貴都參破」(張養浩〈辭官〉),「無是無非快活煞」(孛羅御史〈辭官〉),仕途順利的文人尚且作如是之想,壓在社會下層的文人也就可想而知了。而馬致遠〈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獨具一格。將這種看穿一切的普遍情緒提到歷史的高度來認識,更集中更凝煉地反映了元代憤世疾俗者的共同心理狀態。
散曲和詞都起源於民間小調,最初同為口語體。詞在文人手中早已雅化,而曲則長久保持著通俗化的本來面目。文人用曲抒其抑鬱感慨之懷,就難免要受詩詞的影響,使曲逐漸雅化。一般來說,曲以醒豁尖新為當行,以白話為正格,但容易意竭於言,而過求委曲深婉、雕琢塗飾則會易曲為詞。馬致遠這套《秋思》則妙在雅俗之間,辭情高拔而不離本色,淋漓盡致而有味外之旨,用典雖多而無熟濫之弊,佈局謹嚴而不失自在之意,設景造境,尤有獨創。七支曲中,雅興的抒寫和俗態的描繪各異其趣,適當的諧謔與悲涼的感慨融為一體,統一在豪放宏麗的基本風格上。而其下字押韻的功夫最為時人稱絕。
1.【夜行船】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析譯:人生在世,百年光陰短暫得有如一場化蝶的幻夢(運用「百歲」與「一夢」的對比性時間概念,綜觀人生歲月,看似漫長,實則短暫。人生如夢之言已成濫調,莊周夢蝶也是熟典,但用惜春之情反寫悲秋之思,尚不落俗套)。重新回首往事,令人感歎不迭。今日春意來到,明早花兒卻又凋零了(以誇飾之筆,加強了光陰流逝的急速感;稍一蹉跎,便是花開花謝春逝也。寫韶華過隙之感,是以自然之春倒映人生之秋)。趕快行令罰酒直到夜深燈熄,及時行樂吧,不然夜深時燈火就要滅了(第一支曲,以人生當及時行樂的感慨領起全篇:勸人把握年光歲月,在長夜來臨前盡情享樂。要人抓緊時間痛快地飲酒,好像是老生常談,但因為作者在全篇散曲裡把醉酒當作避世的理想手段,所以在這裡特別強調了酒)。
2.【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作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析譯:想到那秦代和漢代的宮殿陵闕,如今滿地乾枯的草,牛羊遍野(不限於秦、漢,也代表所有強盛統一的王朝。帝王在人世間固然有至高無上權威,王圖霸業哪怕生前顯赫一時),到頭來還不是都變成了長滿乾枯的草、放牧牛羊的原野(著眼於帝王生前之富貴不能持久,繁華瞬間成了過眼雲煙)。不這樣(興衰更替),漁父和樵夫們茶餘飯後就沒有歷代興亡的閒話可說,就會很無聊。(這出人意表的冷嘲應令人有無限感觸,可是又將千古興亡說得何等無足輕重。至此意猶未足,還要追補一層:)縱然荒蕪的墳頭上留下記載豐功偉績的斷殘碑碣,但年代一久遠,字跡已經模糊,後人難辨是何許人物,也無法分辨墓裡埋葬的是那些龍爭蛇鬥的風雲人物呢?(和平民百姓的歸宿相比,並無分別。著重於死後之名不能永存,用虛無主義的歷史觀徹底否定歷代文人所謳歌的青史留名的人生理想,讓讀者醒悟一切的豐功偉業都只是紙上虛名,終究難以永恆。)(「不辨龍蛇」語意雙關:「龍蛇」本指碑刻文字龍走蛇舞的筆勢,但這詞也常用於隱喻「帝王、平民」。作者在第二、三、四支曲子分別論述帝王功臣、英雄豪傑、富貴權勢者的生命情境與身後幻滅,反證人間富貴的無常和及時行樂的實在。)
3.【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鼎足雖堅半腰裡折,魏耶?晉耶?
析譯:昔年多少的英雄豪傑,到今日他們的墳墓,連荒墳斷碑都沒有,都已變成了狐狸野兔出沒的巢穴(由於押韻和字數的限制,使用倒裝句法)。三國鼎立的形勢(指魏、蜀、吳三國之爭,也泛指所有群雄紛爭的時代)雖然意氣風發,有如鼎的腳那麼堅固,但是,到中途就夭折了,最後的勝利者到底是魏呢?還是晉呢?到如今魏在哪裡,晉又在哪裡呢?千秋功罪,後人又當怎樣評說?(這茫然的一問,與「不辨龍蛇」之意相生發,抹掉了多少豪傑爭奪天下的功過成敗和是非。回過頭來再看看那些狐蹤兔穴,已被歷史湮沒的英雄們當初逐鹿中原的紛爭不也像兔奔狐逐一樣沒有意義嗎?這一支曲結尾連用兩個疊問,使魏、晉和秦、漢首尾呼應)(第三支曲直接用議論和反問對英雄豪傑建功立業的意義提出了懷疑。)
4.【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富家兒更做道你心似鐵,爭辜負了錦堂風月。
析譯:上天讓你這富貴有權勢的巨戶人家富足,就不要還費盡心機,繼續積攢財富,奢求更多了,(因為,)沒有多長的好日與景色佳美的夜晚(最終也只是一場空,由歎古轉為諷今,內容與上二支曲並列,意思更透過一層:帝王豪傑的功業尚且化為烏有,更何況富貴權勢者、看錢奴的萬貫家財)。可笑這些有錢人家還心硬似鐵,一味地愛錢如命,鏗悋不拔,看不透人生好景不常,為歡幾何,空使富貴人家豪宅的美好景色(「錦堂」用宋韓琦在相州故鄉築晝錦堂的故事,泛指富貴人家的第宅。)風月虛設(嘲守財奴情趣卑下,無福消受榮華。用看錢奴的庸俗愚蠢和晝錦堂的良辰美景兩相對照。元代另一個雜劇家鄭廷玉根據神怪小說《搜神記》所作的《看錢奴》,寫一個周姓貧民得天恩賜,變成一個為富不仁、極其吝嗇刻薄的百萬富翁,有助於理解「天教富,莫太奢」的意思)
5.【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不爭鏡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巢鳩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析譯:(以上三支曲子已將功名富貴都參破,第五、
6.【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析譯:不追求名利,也就沒有是非(正是上一支曲結尾的言外之意),紅塵俗事便不會招惹到自家門來,綠樹成蔭遮蔽屋角,蒼翠青山正好補足了牆頭的缺損(用鮮明的對比色描寫自己隱居塵外的清幽環境),將自己嚴嚴實實地封閉在竹籬茅舍中,造成了隔絕是非名利的小天地,已經算是很好了。(人生真正的意義不在功名利祿,而在生命情趣的把握,生活可以很簡單、很素樸,只要有情有趣,「綠樹」、「青山」、「竹籬茅舍」便是人間真味。)
7.【離亭宴帶歇指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箇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煞」是一類曲牌的名字,用在套曲的結尾部份,又可與其它曲牌結合,用來代替〔尾聲〕,這裡就是與【離亭宴】結合,用來代替【尾聲】。
析譯:(正面點題)可歎人生在世,只有蟋蟀鳴叫聲停了睡覺才得平靜,可是雄雞一鳴,天一亮,有萬事干擾不休。何年才可以了結世間紛爭,不再爭名奪利呢?(蛩吟即蟋蟀叫,至此才扣住秋景。人間萬事歸結到一點,無非是爭名奪利,所以下面用一組鼎足對,將古往今來世上的一切紛爭都比喻為:)螞蟻像軍隊一樣多又密集地排列,群蜂在嘈雜中忙碌不休地採花釀蜜,群蠅紛亂相爭食血,莫不使盡心機(作者不僅能將封建社會中世人的醜態形容到如此噁心的程度,更能以迥異於世人的高雅情趣與之相對照,表現出細宇宙、小萬物、俯視塵世的超然神情)。我喜愛的是:裴度綠野堂的閒適高雅(唐代的裴度,歷任中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宰相,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眼見宦官當權,國事日非,便在洛陽修了二座別墅叫做綠野堂,日與白居易、劉禹錫在那裡飲酒賦詩),陶潛白蓮社的真純瀟灑,他們看破俗事而能自得其樂(陶潛曾做過彭澤令,所以被稱為陶令。陶淵明是東晉著名的隱逸詩人,《高僧傳》說他參加過慧遠法師在廬山虎溪東林寺組織的白蓮社。取這兩個典故相對,概括了上層和下層文人兩種有代表性的隱居生活)。喜歡秋天到來時,採摘沾著露水的黃菊花,分食帶著霜氣的紫螃蟹,燃燒紅葉來煮酒……等等的山林野趣(尾聲中再將前述的內容以形象的對比描寫作一歸納,凸顯避開一切紛擾俗世的清閒愉悅)。思索人生在世能喝的酒是有限的!一生全部有幾個重陽節(就勢從摘菊賞酒引出重陽登高節,轉回到「人生有限杯」,與頭一支曲「急罰盞」遙相照應。至此可知馬致遠的及時行樂不過是醉臥風月,並非奢侈糜爛的享樂主義。中國農曆九月九日,習俗多於此日登高、飲菊花酒、佩帶茱萸以避凶厄)可以過呢?有人問我起這頑皮的老小孩(作者戲稱自己)的話,請幫我記著的是(特別強調地說):即使孔北海那樣好客、好飲的大官(孔融為東漢名人、才子,孔子的第二十代孫,因出任過北海相,被稱為孔北海,他在居閒時曾說:「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實際上他並沒有忘情世事,終因屢次攻擊曹操而遭殺身之禍。連孔融都被視為俗物,則作者不屑睥睨世人的傲氣也就可想而知)親自來看望我,邀我去喝酒,我也會回答他說:我馬東籬(馬致遠追慕陶詩「采菊東籬下」的閒適心境,自號「東籬老」,其實不能與陶淵明相比。陶淵明的隱居懷有「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的明確理想,不同於一般隱士的避禍自全)已經在山林裡喝醉啦!(孔融在相府裡喝,欣賞的是世間的好酒;作者在山林裡喝,欣賞的是整個自然。在最後這支曲裡,馬致遠以活潑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把常人和自己的不同處世態度及生活追求,又作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作者:馬致遠(約1250~1321至1324間)約生於南宋理宗時,字千里,號東籬,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能考知的生平事蹟不多。從他的散曲作品中,約略可知,他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在經過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後,他看透了人生的寵辱,遂有退隱林泉的念頭,晚年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閒適生活。在京西門頭溝區王平鎮的韭園村西落坡小山村內,有一元代古宅,村民們世代相傳說這裏就是馬致遠故居故居。
在馬致遠生活的年代,蒙古統治者開始注意到「遵用漢法」和任用漢族文人,卻又未能普遍實行,這給漢族文人帶來一絲幻想和更多的失望。生於富豪家庭,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負,但仕途並不顯達。青年時期仕途坎坷,中年中進士。據《錄鬼簿》記載,在三十歲左右,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以後,,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後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在道教中求解脫。所以,到四十歲左右(元貞年間),已辭去官職,與花李郎、李時中、紅字公等,合組元貞書會;看破了官場浮沉榮辱,退隱山林,以詩酒自娛。過著「酒中仙、塵外客、林間友」的閒適生活,不再與統治階層同流合污。晚號東蘺,即採陶淵明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義,期望效法淵明歸隱田園的志向。馬致遠的思想在當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後世也有深遠的影響。他對於現實社會感到憤慨甚至苦悶和絕望。他的憤慨之情卻在悲涼的思緒中激揚回蕩,具有一股豪放的氣勢。卒年約在元英宗至治元年以後,死後葬于祖塋,年壽在七十左右。
一、其散曲作品:擴大題材領域,提高藝術意境。聲調和諧優美,語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備,詞采清朗俊雅、而不濃豔,。《太和正音譜》評為「馬東籬之詞,如朝陽鳴鳳。其詞典雅清麗,可與靈光景福兩相頡頏。善於鍛鍊詞句,並且善於捕捉形象以熔鑄詩的境界。有振鬣長鳴萬馬皆瘖之意。又若神鳳飛於九霄,豈可與凡鳥共語哉!宜列群英之上。」作品內容主要有三類:歎世、詠景、戀情。現存小令百多首,套數二十三套,後人輯為《東籬樂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數17套。其小令〈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被譽為秋思之祖,是詠景名篇,雅俗共賞,便是以凝煉的筆法,賦予秋天的景色;以蕭瑟蒼涼的情調,構成詩意的圖景,烘托出天涯遊子的淒涼心情。其套數〈夜行船‧秋思〉被譽為「萬中無一」。
二、其劇曲作品:致遠亦是享有盛名的劇曲家,元代周德清以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並列;明朱權《太和正音譜》更推崇他為「宜列群英之上」。雜劇題材是多方面的,而以寫文人學士的不得志和神仙故事居多,所以有人稱他為「馬神仙」。「神仙道化劇」在當時盛行,與失意士人對現實悲觀而放情於山林的思想傾向有關。劇中常宣揚「浮生若夢」的思想,要人們擺脫現實世界的人我、是非的紛爭,歸隱山林,尋仙訪道。如:〈岳陽樓〉等四個「神仙道化」劇,即充滿道家度人出世及人生如夢的思想。著有雜劇15種,今存有:《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江州司馬青衫淚》、《西華山陳搏高臥》、《呂洞賓三醉岳陽樓》、《馬丹陽三度任風子》、《半夜雷轟薦福碑》六種,以及和李時中、紅字李二、花李郎合寫的《開壇闡教黃樑夢》一種(馬著第一折)。其雜劇內容以神化道士為主,劇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賈仲明在詩中說:「萬花叢中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姓名香貫滿梨園」。
(一)《漢宮秋》雜劇,是馬致遠的代表作,屬早期的作品,被譽為元劇冠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親故事。劇中以毛延壽投敵獻策、王嬙為國投江等情節,鞭撻了賣國奸臣毛延壽,歌頌了王嬙的美麗、正直和愛國,在元代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歷史上的這一事件,原只是漢元帝將一名宮女嫁給內附的南匈奴單于作為籠絡手段,在《漢書》中的記載也很簡單。而《後漢書‧南匈奴傳》加上了昭君自請出塞和辭別時元帝驚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節,使之帶上一種故事色彩。後世筆記小說、文人詩篇及民間講唱文學屢屢提及此事,對歷史事實多有增益改造。
《漢宮秋》在傳說的基礎上再加虛構,把漢和匈奴的關係寫成衰弱的漢王朝為強大的匈奴所壓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寫成毛延壽求賄不遂,在畫像時醜化昭君,事敗後逃往匈奴,引兵來攻,
《漢宮秋》也許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情緒。但是,馬致遠的基本人生態度,要麼是在元朝統治下積極求取功名,要麼是視一切價值標準為空幻,所以,在這方面過分強調是不適當的。這個劇本同現實生活直接相關的地方,主要是反映出在民族戰爭中個人的不幸。像金在蒙古壓迫下曾以公主和親,宋亡後后妃宮女都被擄去北方,這些當代史實都會給作者以較深的感受。而《漢宮秋》是一齣末本戲,主要人物是漢元帝,劇中寫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有自己所愛的女人,那麼,個人被命運所主宰、為歷史的巨大變化所顛簸的這一內在情緒,也就表現得更強烈了。事實上,在馬致遠筆下的漢元帝,也更多地表現出普通人的情感和欲望。當臣下以「女色敗國」的理由勸漢元帝捨棄昭君時,他忿忿地說:「雖然似昭君般成敗都皆有,誰似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灞橋送別時,他感慨道:「早是俺夫妻悒快,小家兒出外也搖裝。」對夫妻恩愛的平民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驚夢〉一大段淒婉哀怨的唱詞,表現出漢元帝對情人的無限思戀,把劇本的悲劇氣氛渲染得愈加濃郁。這裡在塑造戲劇人物的同時,也直接抒發了作者對歷史變遷、人生無常的感受。
(二)《薦福碑》也是馬致遠的早期劇作,寫落魄書生張鎬時運不濟,一再倒楣,甚至薦福寺長老讓他拓印廟中碑文,賣錢作進京趕考的盤纏,半夜裡都會有雷電把碑文擊毀。後時來運轉,在范仲淹資助下考取狀元,飛黃騰達。劇中多處表現出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如:「這壁攔住賢路,那壁又擋住仕途。如今這越聰明越受聰明苦,越癡呆越享了癡呆福,越糊塗越有了糊塗富。」這個劇本集中反映了作者懷才不遇的牢騷和宿命的人生觀,也反映出當代許多文人在社會地位極端低落的處境下的苦悶。
(三)《青衫淚》是由白居易〈琵琶行〉敷演而成的愛情劇,虛構白居易與妓女裴興奴的悲歡離合故事,中間插入商人與鴇母的欺騙破壞,造成戲劇糾葛。在士人、商人、妓女構成的三角關係中,妓女終究是愛士人而不愛商人,這也是落魄文人的一種自我陶醉。
(四)馬致遠寫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西華山陳搏高臥》、《馬丹陽三度任風子》以及《開壇闡教黃樑夢》,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蹟,宣揚全真教教義的。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傾向都是宣揚浮生若夢、富貴功名不足憑,要人們一空人我是非,擺脫家庭妻小在內的一切羈絆,在山林隱逸和尋仙訪道中獲得解脫與自由。劇中主張迴避現實矛盾,反對人們為爭取自身的現實利益而鬥爭,這是一種懦弱的悲觀厭世的態度。但另一方面,劇中也對社會現狀提出了批判,對以功名事業為核心的傳統價值觀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適」放在更重要的地位,這也包涵著重視個體存在價值的意義,雖然作者未能找到實現個體價值的合理途徑。
◆馬致遠的劇作特點:
1.最集中地表現了當代文人的內心矛盾和思想苦悶,並由此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特徵。
2.寫實的能力並不強,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麼突出,戲劇衝突通常缺乏緊張性,而 自我表現的成分卻很多。包括《漢宮秋》這樣的歷史題材的作品在內,劇中人物往往游離戲劇衝突,作大段的抒情,這常常是作者在借劇中人物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如《岳陽樓》中呂洞賓所唱《賀新郎》一曲:你看那龍爭虎鬥舊江山,我笑那曹操奸雄,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漢。為興亡笑罷還悲歎,不覺的斜陽又晚。想咱這百年人,則在這撚指中間。空聽得樓前茶客鬧,爭似江上野鷗閑,百年人光景皆虛幻。這實際是作者在其散曲中寫過多次的一種人生感受。
3.戲劇效果不是很強的。前人對他的雜劇評價很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劇中所抒發的人生情緒容易引起舊時代文人的共鳴,再就是語言藝術的高超。馬致遠雜劇的語言偏於典麗,但又不像《西廂記》、《梧桐雨》那樣華美,而是把比較樸實自然的語句錘煉得精緻而富有表現力。馬致遠雜劇的語言清麗,善於把比較樸實自然的語句錘煉得精緻而富有表現力。曲文充滿強烈的抒情性和主觀性。豪放中顯其飄逸、沉鬱中見通脫之風格。
- 2樓. 天空才有上線2024/12/14 18:40是熟人下次那究竟在看再去無視
(其實也在他好像) - 1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11/05/18 22:58兩佰字說完, 如何?
您的慧心, 落筆不能止, 說解博大精釆。 但讀來好累, 沒有專注的重點。Sir Norton閣下:謝謝您對拙作的回應和建議。拙作中,打綠底色的字剛好二百字,如因時間匆促,覺得內容太詳實,可只看那語譯部分的黑體字,各種狀況在下早都有事先考量過。 葉慶賢 岳飛詞〈滿江紅‧寫懷〉 於 2011/05/19 01:1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