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葛亮〈出師表〉學習評量 |
|
|
||
一 |
、注音、國字: |
|
|
1. |
崩「殂」: 2.「亡」身於外: 3.「陛」下: |
|
4. |
妄自「菲」薄: 5.「陟」罰: 6.「臧否」: , |
|
7. |
「裨」補闕漏: 8.「行」陣和睦: 9.「遠」小人: |
|
10. |
「聞」達: 11.「猥」自枉曲: 12.「攘」除: |
|
13. |
「ㄓㄣ」酌: 14.「攸」關: 15. 諮「諏」: |
|
16. |
「駑」鈍: 17.職「分」: 18. 禕: |
|
19. |
咎: |
二 |
、摘釋、解釋: |
|
|
1. |
危急存亡之「秋」: 2.「亡」身於外: 3.「恢弘」志氣: |
|
4. |
妄自「菲」薄: 5.引喻失義: 6.陟罰臧「否」: |
|
7. |
作姦犯「科」: 8.宜付「有司」: 9.不宜「異同」: |
|
10. |
「簡」拔: 11.優劣得所: 12.親賢「遠」小: 詞, |
|
13. |
貞「亮」死節: 14.「諮諏」善道: 15.遂許先帝以「驅馳」: |
|
16. |
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17.不求「聞達」: 18.不「效」,則治臣之罪: |
|
19. |
深入「不毛」: 20.斟酌損益: 21.臣本「布衣」: |
三 |
、填充: |
|
|
1. |
漢定上書為章、( )、表、( )四種:章用來( ),( )用來按劾,表用來( ),( )用來表示意見。答案:奏。議。謝恩。奏。陳情。議。 |
|
2. |
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引安子順之語:「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不( );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不( );讀韓愈〈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不慈。」此三文並稱為( )文三大傑作。答案:忠。孝。抒情。 |
|
3. |
諸葛亮,字( )。耕讀於南陽隆中,自比( )、( )。助劉備聯合孫權,大敗( )於赤壁。劉備崩後,輔後主( ),整軍經武,革新政治,而後北伐曹魏,積勞病逝軍中,諡曰( )。 |
|
4. |
〈出師表〉一文選自( ),文中以「( ),( )」勸勉後主,而以討賊興( )自誓。〈出師表〉共有兩篇,本文為〈( )出師表〉。 |
四 |
、選擇題: |
|
D |
1. |
下列文句「 」內的詞,何者不是指短暫的時間? |
D |
2. |
下列各選項「 」內的注音寫成國字,何者 |
C |
3. |
下列文句,何者述及「因果關係」? |
A |
4. |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意味著賞罰: |
C |
5. |
下列各組「 」內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者 |
C |
6. |
〈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意思是說: |
D |
7. |
〈出師表〉一文以真率取勝,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
C |
8. |
《出師表》一文中「開張聖聽、 「平明之理」、 「諮諏善道」、 「察納雅言」、 「親賢臣,遠小人」。可看出是希望後主: |
C |
9. |
《出師表》一文稱「先帝」凡十三次,其用意: |
A |
10. |
「下列各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
A |
11.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C |
12.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意謂忠諫之路受阻是由於: |
D |
13. |
「五月渡濾,深入不毛。」「深入不毛」意謂深入: (A)沙漠地帶 (B)沼澤荒地 (C)荒山野嶺 (D)蠻荒之地。 |
A |
14. |
「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不知所云」意謂: (A)感傷之至 (B)欣喜之至 (C)憤怒之至 (D)以上皆非。 |
B |
15. |
「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其中「諏」之音義為: |
A |
16.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此語有何意? |
A |
17.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猥自枉屈」意謂: |
B |
18.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比喻劉備: |
C |
19. |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此「大事」係指: |
B |
20. |
「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句中之「明」是指: |
D |
21. |
「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句中「效」字與下列何者相同? |
B |
22. |
「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句中「貞亮死節」意謂: |
D |
23. |
「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出師表)「亮」意謂: |
D |
24. |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布衣」意謂: |
A |
25. |
「作姦犯科的行為,是要不得的。」文中「科」的意思是什麼? |
D |
26. |
「受命以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缺空的成語是: |
C |
27. |
「忠志之士,亡身於外者。」句中「亡身於外」意謂: |
D |
28. |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句中「爾來」之意為: |
A |
29. |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此句中各「無」字,與下列哪一句「無」字相同? |
D |
30. |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陸下平明之理。」意思近於: |
B |
31. |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科」意謂: |
C |
32. |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慢」意謂: |
D |
33. |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句中「聞達」意謂: |
D |
34. |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意謂: |
A |
35. |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意謂: |
C |
36. |
「躬耕於南陽」,「躬」字的意思是: |
D |
37. |
「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缺空填何者為宜? (A)開張聖聽 (B)妄自菲薄 (C)猥自枉屈 (D)察納雅言。 |
D |
38. |
「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自課」意謂: |
C |
39. |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加『 』的詞語,其音是: |
C |
40. |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句中「陟罰臧否」意謂: |
B |
41. |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句中「異同」的用法同於: |
B |
42. |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諸葛亮〈出師表〉),「淑」意謂: |
D |
43. |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優劣得所」意謂: (A)棄瑕錄用 (B)求賢若渴 (C)得其所哉 (D)人盡其才。 |
D |
44. |
「斟酌損益,進盡忠言。」「斟酌損益」意謂: |
C |
45. |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句中缺空處的成語是: |
B |
46. |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意同於: |
D |
47. |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所以」意同於: |
B |
48. |
「親賢臣,遠小人。」句中「遠」字之意和下列何者相同? |
B |
49. |
「諮諏善道,察納雅言。」句中「察納雅言」意謂: |
D |
50. |
「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缺空的成語是: |
D |
51. |
「臨表涕泣,不知所云。」是形容: |
B |
52. |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句中前後兩「效」字意為: (A)前者作「成功」,後者作「任務」解 |
A |
53. |
下列「 」內的字,何者不當動詞用? |
D |
54. |
下列「 」內的字義,何者有誤? |
A |
55. |
下列「 」內的注音,何者有誤? |
D |
56. |
下列「 」內的詞語,何者代換後文意改變? |
B |
57. |
下列「 」內的詞語解釋,何者有誤? |
B |
58. |
下列之修辭,何者錯誤? |
A |
59. |
下列引號中之詞語,何者是謙詞? |
A |
60. |
下列引號中之數目字,何者非虛數? |
D |
61. |
下列文人作品,何者不是寫於貶謫之中? |
C |
62. |
下列文句的修辭,何者有誤? |
A |
63. |
下列各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
D |
64. |
下列各項敘述,何者有誤? |
C |
65. |
下列成語,何者不適合用來比喻「自卑而不知自重」? |
A |
66. |
下列成語解釋何者有誤? |
D |
67. |
下列有關諸葛亮的敘述,何者正確? |
B |
68. |
下列有關諸葛亮的陳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
B |
69. |
下列何句所指稱的人物不是諸葛亮? |
D |
70. |
下列何者為同義詞? |
D |
71. |
下列何者為義反詞? |
C |
72. |
下列何者與悲傷困窘之情無關? |
C |
73. |
下列那一組的詞義相反? |
A |
74. |
下列諸葛亮〈出師表〉中各句,何者具有勸勉後主行事應當公正無私之心? |
B |
75. |
出師表:「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句中前後兩「效」字之義分別為: |
B |
76. |
有關〈出師表〉之敘述,何者正確? |
D |
77. |
有關「表」的敘述,何者有誤? |
A |
78. |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勉勵後主之事,可用下列那句最為適當? |
B |
79. |
諸葛亮死後,依諡法予以追諡,封為: |
五 |
、閱讀測驗:杜甫〈蜀相〉 |
|
|
|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
B |
1. |
本詩對仗的句子是: |
C |
2. |
下列何句是用美景襯托寂寥之思? |
B |
3. |
下列何句可看出諸葛亮的忠勤國事? |
D |
4. |
「錦官城外柏森森」之「森森」意謂: |
C |
5. |
由詩文中可見作者杜甫深為諸葛亮的什麼精神所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