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記‧禮運.大同與小康》 學習評量 |
|
|
||
一 |
、注音、國字: |
|
|
1. |
「與」於蜡賓: 2.「蜡」賓: 3.幼有所「長」: |
|
4. |
「矜」寡孤獨: 5.男有「分」: 6.宮門雙「ㄑㄩˋㄝ」: |
|
7. |
「著」有過: 8.禍國「ㄧㄤ」民: 9.敦親「ㄇˋㄨ」鄰: |
|
10. |
貨「惡」其棄於地: 11.罷「ㄔˋㄨ」官職: 12.出遊於「觀」之上: |
|
13. |
「喟」然: |
二 |
、摘釋、解釋: |
|
|
1. |
而有「志」焉:通「 」; 2.以「和」夫婦: 3.不獨「親」其親: ;做 詞用 |
|
4. |
以「考」其信: 5.「著」其「義」: 6.不獨「子」其子: ;做 詞用 |
|
7. |
「由」此其「選」: 8.未之「逮」: 9.貨「惡」其棄於地也: |
|
10. |
女有「歸」: 11.男有「分」: 12.以「篤」父子: |
|
13. |
以「賢」勇知: 14.「蓋」歎魯也: 15.大人世及以為「禮」: |
|
16. |
示民有「常」: 17.出遊於「觀」之上:18.謀「用」「是」作: |
|
19. |
「矜」寡孤獨: 20.大道既「隱」: 21.在勢者「去」: |
|
22. |
「與」於蜡賓: 23.喟然: 24.謀「閉」而不「興」: |
三 |
、字形辨正: |
|
|
1. |
政權更跌: 2. 腔濫調: 3. 私語: 4.城郭構池: |
四 |
、通同字: |
|
|
1. |
「刑」仁講讓:通「 」。 |
|
2. |
「矜」寡孤獨:通「 」 |
|
3. |
以賢勇「知」: |
|
4. |
以著其「義」: |
五 |
、句法: |
|
|
1. |
丘未之逮也(倒裝句)/(還原): |
|
2. |
以正君臣(省略句)/(還原):以禮義正君臣 |
六 |
、填充: |
|
|
1. |
孔門弟子相傳有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人,其中又以「四科十哲」為最佳。請在以下括弧中寫出正確的名字(例:顏回,姓顏、名回、字子淵。故可填寫「顏回」或「顏淵」或「子淵」)。 |
|
2. |
下列詞語的空格中,皆應填入讀音為「ˋㄨ」的字。請將正確的國字寫在括弧中。 |
|
3. |
請在以下括弧中填寫出有關「三禮」的正確答案。 |
七 |
、單一選擇: |
|
C |
1. |
下列選項「」內的讀音,何者兩兩相同? |
B |
2. |
〈大同與小康〉:「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所謂「天下為家」意指: |
D |
3. |
〈大同與小康〉:「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文中「惡」字與下列何者同義: |
B |
4. |
「大同」為儒家政治之最高理想。下列引述,何者不屬於大同世界? |
B |
5. |
「仲尼之歎,蓋歎魯也」,孔子究竟為何而歎? |
B |
6. |
「仲尼與於蜡賓」,其中「與」的字義和下列何者相近? |
B |
7. |
「仲尼與於蜡賓」意謂: |
B |
8. |
「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請問「在勢者去,眾以為殃」的原因是: |
B |
9. |
「男有分,女有歸」,意謂: |
D |
10. |
「事畢,出遊於觀之上」,「觀」可代換為: (A)望 (B)廂 (C)堂 (D)闕。 |
B |
11. |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請問句中的人物共有幾種? |
D |
12. |
「禹、湯……由此其選也」,「由此其選」意謂: |
C |
13. |
「貨力為己」意謂: |
D |
14. |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意謂: |
A |
15. |
「罪ㄎㄨˊㄟ禍首」、「ㄎㄨˊㄟ違已久」、「ㄎㄨˊㄟ情度理」、「鍾ㄎㄨˊㄟ驅鬼」,請問以上應填入的ㄎㄨˊㄟ字,依序是: |
B |
16. |
下列「 」中的字,經過代換後,何者的句意未變? |
B |
17. |
下列「 」中的字義,何者 |
D |
18. |
下列「 」中的字義,何者 |
C |
19. |
下列引號中的詞語,何者為「贅詞」? |
B |
20. |
下列文句,何者同時使用了「排比」及「轉品」修辭? (A)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B)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C)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D)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解】(B)第一個「親」字、第一個「子」字,皆「名詞轉動詞用」。 |
A |
21. |
下列有關《禮記》之敘述,何者有誤? |
A |
22. |
下列何者不是「倒裝句」? |
D |
23. |
小康社會的君王、諸侯為什麼「建造城郭溝池以鞏固政權」?以下那一個選項為原因所在? |
C |
24. |
孔子弟子中,以「文學」著稱的是那兩位? |
B |
25. |
以下「 」中的字,何者不是「動詞」? |
A |
26. |
以下「矜」的字義,那一個與其他三者不同? |
A |
27. |
以下引號中的讀音,何者 |
B |
28. |
甲、仲尼「與」於蜡賓。乙、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西銘〉)。丙、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丁、子非三閭大夫「與」?(屈原〈漁父〉)。請問以上四句中的「與」字,共有幾種讀音? (A)四種 (B)三種 (C)二種 (D)一種。【解】(B)甲、ˋㄩ。乙、ˇㄩ(同類)。丙、ˇㄩ。丁、ˊㄩ(通「歟」。嗎;呢。句末語氣詞)。 |
C |
29. |
甲、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乙、必以長 |
D |
30. |
有關《禮記》一書,以下何者為是? |
D |
31. |
有關《禮記》的敘述,以下何者為非? |
B |
32. |
有關「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一句,以下何者為非? |
A |
33. |
有關「大人世及以為禮」一句,以下何者為是? |
B |
34. |
有關「貨力為己」一詞,以下何者為是? |
C |
35. |
有關「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一句,以下何者為非? |
C |
36. |
請問以下「君子」的意思,那一個與其他三者不同? |
B |
37. |
請問以下何者為「小康社會的社會制度」? |
精選
145.《禮記‧禮運.大同與小康》 學習評量
2014/09/09 06:39
瀏覽11,306
迴響0
推薦16
引用0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