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日本] 死亡預告──看似遙遠實則熟悉的國家暴力
2011/06/20 00:16
瀏覽5,716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圖片來自奇摩電影
『死亡預告』,這部由暢銷漫畫改編成的作品,描述一個虛構的國家,為了讓人民珍惜生命,進而提高生產、降低犯罪,制定出一條名為「國家繁榮維持法」的法律,規定所有國民得在小學入學時植入一種特殊膠囊,以千分之一的機率,在這些膠囊中放入致命毒素,被植入者將於18~24歲間死去,政府將之稱為「為國犧牲」。為了讓被選中者好好利用死前最後一天,24小時前會派出專員遞送「死亡預告」(又稱「逝紙」),通知死者及其家人。
這樣一個天馬行空的背景,看在眼裡卻不覺得遙遠。片中奉命行事的長官及下屬、反對「國繁法」便被當成思想犯處置的人們、以及伺機廢除「國繁法」的有志之士……都令人感到一種近乎戰慄的真實感。這種種情狀,不正和法西斯主義或共產主義等獨裁政權一模一樣?人們在專制強橫的統治下,不是強迫自己麻木,就是帶著笑容歡迎,表面上是幸福快樂的烏托邦,事實上只是一場幻象,背後隱藏的是上位者為了爭權而扭曲的良心。
松田翔太飾演的「死亡預告」派送員,對「國繁法」雖存有疑問,卻無計可施。他親眼目睹一條又一條年輕的生命毫無理由地被剝奪,過程中滿是諷刺與吊詭。比如派送時發現對方正要上吊自殺,拚命救助的結果,卻是遞上死亡預告書(公務員的死板與守舊在此節一覽無遺);盡力幫助對方完成死前的願望,卻被視為「過度干涉」死者,是「思想危險」份子,而要被迫接受審訊與處罰。
片中一再出現黑白的螢幕監視畫面,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德國片『竊聽風暴』(講述東德政府監控人民生活的故事),似乎暗示政府對人民的掌控無所不在;人們看似和平地生活,其實一點也不自由,片頭片尾對這個虛構國度的描述更形諷刺。然而,片中出現的人民(除了接到死亡預告者及身邊親友外),大都將之視為理所當然;學校老師向學童講述「國繁法」時的笑容,更令人看了不寒而慄。
這種從小到大不斷被灌輸「常識」所根生柢固的觀念,不就是一種徹底的「洗腦」嗎?(接到死亡預告的人也一樣,他們不會去想「為何要有這種法律」,只會想「為何是我」)
可能是太專注於思考這些問題,加上電影選出的三個故事在陳述上都有灑狗血的地方,看得出導演刻意要「製造感動」,反而讓我有點接收不良,因此第一次進戲院看時,我從頭到尾沒哭過一次,只勉強擠出幾滴淚而已(身邊倒都是啜泣聲^^;;;),因此我可以理解它在日本的票房為何沒有預期中好。
不過,它並不是沒有優點。除了演員個個演出稱職、表現精彩,劇情上,三位死者的死法不煽情也不拖泥帶水(死前講一堆遺言之類),也讓我相當欣賞。而且每個故事都有一些不錯的點,讓我在知道故事大綱的前提下,得到不少意外驚喜。
第一個故事就劇情論,沒有特別值得一書的地方,但那首《路標》有畫龍點睛之妙,與電影相得益彰,歌詞令人震撼,字字直擊內心,很難不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塚本高史在昏暗的房間邊哭邊彈吉它的場景,以及歌手在台上全力揮灑生命的姿態,都令人看了鼻酸。
第二個故事頗具懸疑效果,最大的爆點在於死者與母親的關係,看似冰冷對立,實則充滿深厚感情。最後真相大白那一刻,我整個人被深深撼動,遺憾與苦澀的滋味在心頭迴盪,久久不去。
第三個故事回歸溫情路線,最有賺人熱淚的本錢。我最愛的是山田孝之飾演的飯塚智史,他的個性比我看預告時的印象更可愛、形象更鮮明。他為這部沉重嚴肅的電影注入一絲活潑氣息,有他的場面,好幾幕都讓人發笑。難以忘記他對妹妹說人生最後一個謊時的表情,那一幕山田的眼神讓人揪心。
山田的日飯Marc在他的心得文中,提到一個很耐人尋味的點:如果我們被這三個故事所感動,是不是就如藤本的長官對他說的一樣,陷入一個「人們只需要一些感人故事」的迷思?也就是說,無形中我們也支持著這種瘋狂的制度存在(如此才有感人故事可看)?
對此,我寧願相信觀眾是被人面臨死亡時,那種全力發光發熱的姿態所感動,無論造成這姿態的來源是天災還是人禍,人們只是想從中得到一份面對生活的勇氣而已。
2008.12.14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