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牧師薛培德的台灣攝影
2022/10/29 19:17
瀏覽1,421
迴響6
推薦48
引用0
.
.
1959~1960,大約兩年的時間,美籍薛培德牧師隨美援物資來台,走遍台灣民間風土與大小鄉鎮,他的相機也隨之紀錄影像無數,直至今年由徐宗懋與南門書局合作出版。一套八冊,其中一冊以「母親」為題,影像裡,我似乎見到童年的畫面再現;一位挑擔載煤塊的母親,旁邊較大的兒子揹著襁褓中的弟弟或妹妹,另一個較大的妹妹則一臉茫然,站於母親身後。
.
.
我完全能體會這位母親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在身邊的辛苦,因為我的母親與她的幾個孩子,也曾經如此般生活著;兒時我揹著弟弟,看著妹妹,老母則挑擔取水,挑衣浣洗,沒日沒夜,而我們的父親則很少返家,常常不見身影。幸虧老母一點一滴的哺育,讓我們不至於捱餓、受凍,雖然條件十分有限。向薛培德的攝影眼,致敬。
.
.
.
.
.
.
.
.
.
.
.
.
.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6) :
- 6樓. 郁勝2022/10/31 14:24正是民眾這股堅毅不輟的刻苦精神,使台灣在1990年之前創造出連續四十年的高成長。
現在萬眾矚目都將期待放在台積電肩上,而其他產業都在衰敝,是既不切實際又有隱憂的現象!台灣惟一剩下的憑恃、「馬其諾防線」,竟只有台積電這一個晶圓生產鏈而已,且是蔣經國、孫運璿、李國鼎等人數十年前眼光深遠、獨具,為台灣留下的台積電。但如今,在美中日台韓各方的角力下,台灣神山的前途可安否?筆記阿本 於 2022/10/31 19:21回覆 - 5樓. 繽紛2022/10/31 04:43
我們都走過那段歲月,體悟照片背後生活的艱辛勞苦。
幼年時代背景,有相機的家庭不多,生命的濫觴只能讓它年復一年的流逝。
幸好美籍牧師薛培德紀錄了當下的人物景觀,讓我們能追憶那個物質缺乏,但生活單純,精神圓熟的年代。
那年代能擁有一部腳踏車甚至機車,都是不得了的事,何況一部相機了,那是奢侈品,除少數專業攝影師與記者外,私人擁有非富即貴。屏東曾經有位知名老攝影家李秀雲,他的第一部相機是妻子將當季稻米出售所得。 筆記阿本 於 2022/10/31 19:19回覆 - 4樓. 旭日初昇2022/10/30 10:51--
為母則強,為生活打拼又要照顧家小的身影,
真的令人敬佩感動!
阿本兄自小即幫忙照顧弟妹,為母親分憂解勞,
相信手足成長後點滴在心頭,會很敬重您這位負責任的兄長。
感謝旭日兄美言,做我該做的,其他就交由上蒼吧。成長故事千奇百種,但那個年代大家都大致相同,所以共鳴度是深的。珍惜所擁有,愛其所愛。
筆記阿本 於 2022/10/30 18:48回覆 - 3樓. Flying Eagle2022/10/29 20:19
這種媽媽揹著娃娃的景象,小時候常見,而且通常是用大花布。上網想了解薛牧師的生平和事蹟,卻毫無所獲。
薛培德在美援期間來台協助,屬任務性質,前後兩年時間在全台各地紀錄鄉野民情,除個人攝影興趣外,不無在台蒐集並記錄民情的目的,這是我的猜測。牧師身分提供不少暖色與方便。無意間,留存不少台灣動人的畫面。 筆記阿本 於 2022/10/29 20:25回覆 - 2樓. 馮紀游陸游:從台上到台下2022/10/29 19:42賀喜馮兄。祈 筆耕愉快,大有所獲。 筆記阿本 於 2022/10/29 20:26回覆
- 1樓. 筆記阿本2022/10/29 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