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改從學的寇準 |
寇準是宋朝時下部(今陝西省渭南縣)人,字平仲。年輕時 不肯讀書卻喜好養鷹、溜狗,他母親屢次勸他,他始終不聽。有 一次他還是不聽歡,他母親十分生氣,就用秤錘丟他,傷到他的 腳,從此以後他才改變以前的作風,努力讀書,後來考中進士。 等到他顯貴的時候,母親早已不在人世,每次當他撫摸腳上的傷 疤時,都會想起母親當年的教誨,往往悲痛不已。 可見人只要一念的懺悔,便可轉惡向善,改變一生的命運。 |
痛改前非的張充 |
南朝待,有一位名叫張充的人,他是吳郡(今江蘇省吳縣) 人,他很喜好遊獵。有一天他左手擊傷,右手牽狗,到西城門外 遊獵,恰巧遇到他的父親返鄉,張充十分慚愧,急忙丟掉狗鏈, 脫去皮套,跪在父親的面前說:「孩兒知道三十而立這句話,明 年起我一定改過。」從此以後張充痛改前非,努力讀書,修養品 德,後來果然成名於世。 |
改過遷善的周處 |
俗話常說:「放下層刀,立地成佛」「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苦海雖無邊,回頭便是岸」,那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國 人的解釋是:依德而行為善,背德而行是惡;外國有位教育家羅 素說:「今日比昨日更好就是善;今日比昨日更不好就是惡。」 這是極新穎又布意義的解釋。以下介紹一位能改過的人!周處。 周處生於南北朝,年輕時,兇悍強壯而有俠義,被鄰里看作 是地方上的一大禍害。那時,義興縣水邊有一條蛟龍、山中有一 隻白虎,常常出沒傷人,所以村人就合稱三者為「三橫」或「三 害」,尤其以周處最常傷人也最厲害。 於是便有人計歡周處去殺虎斬蛟,周處本有不認輸的個性, 如今一旦被慫恿,果然上山刺殺了老虎得意的回來;又到水裏去 斬蛟龍,因為蚊龍一沉一浮,出沒無常,逃了幾十里,周處總是 跟著牠。經過三天三夜的窮追不捨,鄉人都以為周處已經死了, 全村舉行一次「三橫已滅」的慶祝大會,周處剛踏進村子的時候 ,正好聽到鄉里人正在慶賀他的失蹤,才體悟出這幾十年來被全 村人所討厭而不自知,這一刺激,讓他幡然立志改過。 於是他到吳郡找大名士陸清河,坦白地向他懺悔說:「我本 來打算修德改過,可是年齡都這麼大了,怕不會有什麼成就吧! 」陸清河勸勉他說:「古人以﹃朝聞道,夕死可矣﹄為悟道的可 貴,何況你前途還非常遠大呢!你既有改過之心,又何必怕不會 有好的名聲呢?」周處從此喜於改過,勇於行善,終於變成了忠 臣孝子。 可見改過行善是沒有早晚之分的,只要我們能真心悔改,時 時是佳時,天天是好日,全都是改過的好時機。 |
知悔改過終有福 |
明朝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趙永貞的人,年少的時候,遇到 一位異人對他說:「你二十三歲必定可以令所發展。」到了鄉試 時,他所寫的文章非常的美好,主考官已經圈選了他,但是幾天 後考試卷卻不見了,因此沒有中榜;第二次再考就沒有前次的文 章好,所以也就沒有中榜了。因此,他悶悶不樂,心裏很不舒暢 ,就禱祈文昌帝君,文昌帝君說:「你今年原本可以高中狀元的 ,但是你最近曾經戲弄婢女,而且引誘鄰居的女孩,雖然都沒有 發生通姦的事情,但是你的心念已經生起,常有淫念纏繞心頭, 所以你的科名全部都取消了。」趙永貞聽了之後,傷心流淚,從 此改過自新,進而努力行善,刻印戒淫書,勘醒世人,果然在下 次的科考中了解元,最後做到潘憲的官職。 可知,人只要一念的生起便驚動了諸天的神明,而吉神、邪 神也因這一念的善惡而相隨,所以我們怎麼可以不時時謹慎自己 的念頭呢! |
知錯能改的劉義季 |
南朝時,劉義季一群人在初春的時候到郊外去打獵,正巧有 一老農民在田野間耕種,妨礙了他們打獵,劉義季便把這位老農 夫斥責了一番;老農夫回答說:「在春天這播種的季節出來打獵 ,大王不自責反而來責備我,這不是勉勵農民耕種應有的態度吧 !」義季聽了以後非常慚愧,於是命令隨從送了些好的食物給那 老農表示對他謝罪之意。 |
知悔行善保子嗣 |
從前有一位在燕國做宰相的大官名叫薛瑗,他為人處事常常 心存不平,每每看到他人得到好處就心存嫉妒;知道人家有失敗 的事情,他就很高興,做了一輩子的大官,從來也沒向朝廷推薦 一位好官或是提拔一個好人才。他有三個兒子,只有老大身體正 常外,其他兩個孩子都殘障而又多病,但是老大到二十歲的時候 就因結交了壞朋友而觸犯了國法入獄,最後死在牢獄之中。 後來薛瑗知道是因為自己的道德不修所造成的,因此漸漸明 白而悔改,而且發誓要努力的做好事,就這樣,最後才又獲得一 個健康的孩子來傳承香火。 可見上天是看人的心是不是有真心的悔改,如果是真心的, 上天永這是為知道悔改的人大開赦罪之門的。 |
知悔改過的俞良臣 |
俞良臣,名都,江西人。家裡貧窮以教書為業,奉行諸善。 科考七次都沒有上榜;生了四子三女,先後去逝,只留下一子一 女,而兒子在八歲的時候又失蹤了,妻子因此而哭暗了雙眼。那 年除夕,忽然有一張姓者來訪,指出他的毛病,全在信根不深, 所以生平所做的善行,都是敷衍了事,沒有一件落實,所以力勸 他要收拾乾淨每一個念頭,只專心行善,不要務名也不求圖報, 不論事情大小難易,都要落實且耐心的去做,萬萬不可自己輪自 己,這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驗。說完,便走向灶下不見了。原 來是司命之神因他虔敬,所以特來指示他。次日元旦,良臣誠心 拜禱天地,誓改前非,別號淨意道人;更在觀音菩薩面前叩頭出 血,誠發誓願。從此一言一動,都如同鬼神在邊,不敢欺誑;一 切善行,無論大小間忙,都歡喜行持。時間很快的就過了:一年, 到了萬曆二年,經同鄉推薦入京就張江陵宰輔館;第二年即登科 中進士。 一日,在楊內監的嗣兒中,發現多年不見的兒子,卻在為母 親舔舐雙眼,使得他的妻子重見光明。淨意回鄉後,益發力行善 事,兒子結婚後,達生七個孩子,皆傳嗣香火,自己也壽享到八 十八歲。 古德云:「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人只要能知悔 改過才能真正成就。 |
知過能改 善莫大焉 |
陳總督是山西人,天生愛發脾氣,喜歡罵人。譬如他叫人用 杖刑,用刑的人只要動作稍為慢一些,他就親自下堂,拳打腳踢 犯人,直到氣消才肯罷手。有一次陳總督吃滷蛋,因為筷子滑, 夾不住,結果蛋掉在地上旋轉,於是他就大發脾氣,連碗也砸碎 了,並且用腳將滷蛋踩成泥團才罷休。又有一次,蒼蠅停在他的 鼻端,幾次揮趕不去,他一氣之下便大吼:「拿下!」左右的人 趕來,四處奔跑,裝作捉拿的樣子,過了一會,左右跪下問道: 「不知大人要捉拿誰?」陳總督說:「蒼蠅。」他動怒的事情居 然可笑到這種程度。其實他每次事後都會後悔,於是就用一塊一: 尺多長的方木,刻上「戒暴怒」三個字,每到一處就叫侍者放在 他前面,作為警戒。可是每當他脾氣一發起來,卻又用這塊方木 打人,許多人往往被打得頭破血流。 有一天,陳總督審問囚犯,審問到夜晚才退堂,而怒氣還未 平息。第二天他就生病了,面紅口乾,肚腹膨脹,請醫生前來診 斷,醫生說:「肝是屬木,心是屬火,木能生火,所以您屢次生 氣就是發動無明火,而火能剋木,因此怒氣傷肝,這是母受子連 累的緣故,所以您必須平心靜氣,使燎原之火消減,自然就會病 除身安,否則只靠藥材是沒有用的。」陳總督聽了之後,怒罵: 「醫生騙人!」不但當面斥責,並且還把醫生趕走。後來他的病 一天比一天沉重,幾乎沒法救了,這時他才後悔,於是下定決心 病改前非,病才慢慢的康復。 日後陳總督告訢人說:「我天生急躁容易生氣,每當脾氣發 作時,責在按捺不住,因此常常損物傷人,等事情過後,要反悔 卻已經來不及了。現在我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生病,醫生教我要 平心靜氣,我照著做,不久果然病全好了,因此我才知道與人平 和相處,緩和處事,實在是保養天年,調理元氣的一帖清涼妙劑 。」於是改名為退庵居士,取「凡事退讓、不計較、不爭論」的 意義。後來果然改變命運,安享福壽,可見「知過能改,善莫大 焉」。 |
大小難易看動機 |
再論善有大小,有難易之理: 古時有位叫衛仲達的人,任職朝廷為官,有一次精神解離, 被攝入陰間,閻王命人呈現善惡記錄簿給仲達看,他發現惡錄溶 攤滿庭院,而善錄只一小卷而已。問王又命人取秤來秤,大疊之 惡錄簿卻比那一小卷善錄簿輕,仲達好奇的問:「我才三十多歲 ,那束這麼多的惡錄?」問王說:「思念不正就已犯罪,不一定 做了才算。」又問:「這小卷善簿寫些什麼?」問王笑著說:「 這是朝廷常興大功,要修三山︵即福州)石橋時,你上書的奏章 稿文。」仲達說:「我雖上書,朝廷並未採納,何以有此份量? 」問王說:「朝廷雖未採納,但你一念之善,普達萬民之身,若 被採納,則善力更大。」 由此可知,志在天下,善達萬民,則善雖小而功德大;若志 在一身,善及一人,雖多也小。至於難易之善,就儉修身克己一 樣,必須從很難克服的地方克服,則小的過失也就自然不會犯。 改過之法!發心改過 春秋時代,有許多大夫僅憑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就能推測 其人的吉凶禍福,並且非常的準確,這種事在左傳、國語諸書裒 ,都有許多記載。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吉凶徵兆,發源於人的內心,而表現於 人的外表。凡是相貌仁慈忠厚,行事穩重之人,大都能獲福;相 呈刻薄,行為輕佻者,大都近禍,絕對沒有所謂吉凶未定,渺不 可測的道理。 一個人心性的善惡,必與天心相感應,福之將至,可從其人 寧靜的心境、安祥的態度判斷出來;禍之將臨,也能從其人乖戾 的行為發現的到。人若想得福而避禍,可以先不談如何行善,只 要力行改過,自然就能向善。 談到改過,「羞恥心」是第一要素 試想,古之聖賢跟我們同樣是人,何以他們能流芳千古而我 們卻默默無聞,甚至於身敗名裂呢?人若只含戀聲色名利,縱情 恣意,背著別人作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自以為他人見不到,而自 鳴得意,亳無慚愧,則漸漸變成衣冠禽獸而不自知!世界上再沒 有比這種行為更可恥、更慚愧的了!孟子也說過,知恥給人的影 響太大了。能做到知恥就是聖賢,不知羞恥為何物,必是禽獸無 疑。改過的關鍵就在此一念之間,人所以異於禽獸,也僅在那一 念之差而已。 改過的第二個要素,是要有「教畏心」 天地鬼神是欺騙不了的,人就是只犯了一點點過失,天地鬼 神也知道得很清楚,犯的若是重大的過錯,天必降下種種的災殃 ,犯的若是小過錯,則會損及現世福報。人不可不怕天地鬼神, 一個人就是生活在隱蔽的暗室裏,天地鬼神也同樣一目瞭然,就 是掩蓋得周密,做得很巧妙,也無法掩飾自己的良心欺騙自己, 萬一被人看出破綻,那就丟臉得很,所以人必須要有敬畏心。 人只要一息尚存,滔天的大罪大惡,都有悔改的機會。古人 有一生作惡臨終前懊悔覺悟,發一善厥而得善終者,正所謂「放 下層刀,立地成佛」,可以洗百年罪惡也,就像千年幽麥涵洞, 一燈來照,則盡去千年黑暗一般。因此說:「過失不拘大小,以 能改為要。」 但人生無常,肉體易壞,若等到呼吸停止了,想改過也來不 及了。明的報應,在陽世間遺臭萬年,使得孝子賢孫想洗也洗不 掉;暗的報應,在陰間沉淪地獄永受折磨,就是聖賢仙佛菩薩也 救不了,怎可不畏? 改過的第三要素,是要有「勇氣與決心」 人所以不能改過,只因為因循苛又誤了大事,若能發奮圖強 ,當機立斷,碰到小過像竹刺傷肉一般,趕快拔除,犯上了大過 如毒蛇吱指一般,趕快斷指,不猶豫、不等待,就如易經所言: 「風雷益」,風起雷動乾脆俐落,則改過遷善必可成功。 人若能具備上述「三種心」,知過能改,就像春冰遇日,必 能消失了! !錄自了凡四訓 |
轉自 http://www.cd.org.tw/becute/big5/purpose/purpose_9.htm
![]() |
【四正勤講錄】3 斷惡修善即修行
|
法鼓雜誌 138期/ 2001/6/1 第6版 |
轉自 https://www.ddm.org.tw/maze/13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