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看這部電影,我又重讀了一遍《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
這是目前已出版的六集哈利波特中最厚的一本
事實上,應該說是最厚的「兩」本,分成兩冊,加起來有大約一千頁。
這麼厚的內容,要轉化成電影,那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
若能夠分成兩集拍可能還比較好(但會被觀眾批評) ,
若要擠成一集兩小時半內,那真的是一定會削足適履,東刪西減不成模樣。
結果拍出來的這部電影,真的就是畫面緊湊但交代不清、人物眾多但個個薄弱。
以我剛重讀過原著,再看這部電影的心情,那真的是非常失望
內容會刪減是必然的,但本部電影不只刪減,根本就大部份情節自己編造
原書的故事背景兩大主軸:
一是佛地魔侵入魔法部想盜取預言,因此導致哈利波特做惡夢,以及最後的率領鄧不利多的軍隊和食死人對戰。
這是做為本片的重點,也是導演拍攝的主力方向。這一部份因為有戰鬥場面,可以創造娛樂效果,所以導演在哈利波特訓練同學戰鬥,以及最後幾個好友衝進魔法總部與食死人戰鬥,有做加強。只是中間過程哈利波特做惡夢的階段,語焉不詳,沒看過書的觀眾肯定看不懂,最後進入魔法部的場景,拍攝的也遠遜書中描述,原著有介紹總部的許多場景,還有很多怪異的房間,但在電影裡只剩預言室,而打鬥情節則完全和原著不同。
二是魔法部康尼斯夫子擔心鄧不利多影響他的權位,而所做的政治權謀,包括派恩不里居去控制學校,以及運用媒體抹黑的效果攻擊鄧不利多和哈利波特。
這一部份,則因為恩不里居的個性突出可以做為戲劇效果,本片中間過程的主力重點便是故意突顯恩不里居的惡行,包括訂出種種規定以及迫害哈利波特他們等等。只是故事內容已大部份和原著不同,導演只抓住原著恩不里居這號人物,至於其囂張的情節,就是電影版自己編的。另一個主軸,就是運用媒體抹黑這段,其實是原著很重要的一點,但電影就無法著墨了,只當做過場般以報紙畫面帶過,無法突顯出那種媒體對戰的實力,觀眾看完也沒有像看原著般,媒體最後還給哈利波特時的那種正義得勝喜悅感。
不論如何,故事的主軸還是有照原著。但最大的敗筆,則是電影和原著精神脫節。
哈利波特系列,不只是魔幻故事,其實也是青少年成長小說
作者想像力豐富創造出魔法世界,固然引起全世界的哈利波特風潮,
但其在描寫十幾歲青年的心理以及在團體中面對的問題,也是非常深入
所以才能有一定的文學地位。
哈利波特五,故事內容其實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在描述青少年的成長心理,
但這一部份在電影中卻完完全全缺席了,另外還有諸多嚴重的缺乏:
1. 哈利波特身為一個十幾歲的青年,心中有著種種成長的脆弱,有時候情緒不穩,激動易怒,有時候又善於忌妒,以及個性彆扭。在原著中,他因此常和朋友有衝突。但電影沒有演出這部份。其和榮恩以及妙麗間的各種友情互動,碰上了青少年發育期的種種情緒狀況,有發生爭執以及了解後的體諒,這些,電影是不會呈現的。
2. 哈利和張秋的愛情,更是本集的一大重點,原著中有種種青少年欲迎還拒的心理,以及男生不懂女生心理的誤會,還有各種青少年式的曖昧之愛。但在電影中,完全改寫,不但把愛情粗俗簡化,甚至把張秋醜化,變成告密者 (原書中張秋的朋友才是告密者) ,讓這段愛情演得莫名其妙,純脆做為噱頭在廣告中宣傳有接吻戲,看過電影後卻只覺得在傷害華人演員。
3. 榮恩應該是本集中的第二主角,他在書中有很重的角色,但到了電影那些段落全部都不見了,榮恩成為一個配角花瓶。在書中,因為恩不里居故意破壞,讓葛來分多學院魁地奇球隊的三個人禁賽,以至於球隊缺人,找了三個新人加入,包括金妮、榮恩都入列,特別是榮恩擔任的守門員,有很多故事,包括敵人為了影響他心理而發明一首歌,叫做「衛斯理是我們的王」,榮恩受到刺激,比賽連敗,但最後他克服心理障礙,於最後一場比賽得勝。這方面的情節很精采,可是電影裡,完完全全沒有演,真的,完全沒有,連魁地奇球賽都沒提到。原本我還想聽那首歌的,也完全失望了。
4. 本集中有一個新角色,就是露娜羅古德,這也是本集海報的宣傳重點。在原著中,露娜的確是很有特色的人,她穿著古怪,個性帶點迷糊和我行我素,很有個人風格,她參與了哈利波特三人組的活動,加上奈威,和金妮,組成哈利波特戰鬥團隊的六人主力。電影中的露娜,是個可愛迷人的新人,其角色和原著雖不盡相同,但演出仍令人印象深刻。只是電影中她的出現因為少了原著很多的劇情,變成只是一個新朋友,而沒有帶入她在原著中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因為她把哈利波特的故事,結合到她爸爸的八卦刊物,所造成媒體對抗效果。少了這部份,角色張力就少很多。
5. 哈利波特五的原著,藉用魔法學院的種種,其實也在描寫現在校園的種種,包括級長制度,以及因此帶來的吃醋心理,還有同儕效應,帶來的種種心理對抗。另外,還有討論到升學制度以及不念書有沒有影響,像書中的衛思理雙胞胎兄弟,發明很多東西,後來便發現,他們志不在唸書求學位,而想要創業做生意,為何一定要被綁在學校呢?? 因著這方面的省思,剛好學校發生恩不里居專權的惡政,最後衛斯理兄弟在校園大鬧一場,惡整恩不里居校長,然後瀟灑的離去。這一部份,電影中只抓到書中一些情節發揮,但沒有抓到精神,結果只成為電影中一段煙火秀,但遠沒書中精采。而少掉包含考試以及學生競爭的情節,電影版已經失去其深度,只剩聲光效果及打鬥畫面。
6. 還有太多的角色,在電影中沒有交代清楚,或者只讓角色一閃而過,嚴重的和原著不符。一些重要的角色,如天狼星、麥副校長、海格、石內卜、張秋等在電影中皆變成花瓶,有出現,但無法構成角色深度。一些小的角色,如天狼星家的怪角、衛斯理夫婦、穆敵教授等,不但出現的短暫,並且也沒有交代過程,肯定那些沒看過哈利波特原著的人,會莫名其妙這些人是誰。
甚至本集中的第二重要角色,妙麗,在電影中也失去其魅力,在原著中她是運籌帙幄的高手,很多事的關鍵都是因為她,但在電影中,她只是單純的哈利波特的戰友,個性不突顯,只有最後她騙恩不里居去森林這邊顯示出她的智慧,但就算這一段電影也拍得太簡單,看不出戲劇高潮。
總之,電影版的哈利波特5,為了符合電影一場下來兩個小時左右的情節,
而把原著大幅修改。修改無可厚非,但本次的修改顯然的功力太糟,
對於讀者來說,會覺得怎麼演出的情節和看的不同,等於另一版本的哈利波特,
對於一般純看電影,沒看過原著的人來說,情況只有更糟,
因為電影的拍攝已假定觀眾都看過哈利波特了,裡面的角色不會多做解釋,
而在情節安排上,又是截取一段一段不連貫的書中劇情,但又不特別說明
於是觀眾會看到,一幕幕的場景跳過來跳過去,
先是在倫敦的民宅,之後跳到天狼星家,之後進入校園,
人物走馬燈一般的出場,發生了一些事,但不是很明白那些是什麼事,
甚至直到最後,鄧不利多軍隊和佛地魔的部隊對戰,
觀眾一定也不明白,哈利波特為何要跑去總部,佛地魔為何在那邊
在書中有清楚的前因後果說明,但在電影就要觀眾自己去推理
無怪乎,許多人是抱著困惑的表情,坐立難安的看完本部片。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已拍了五集了
在續集類電影中算是集數長的。
因著電影和出版品的性質不同,以前各集也都有類似的和原著不同的問題
而第五集的表現,真的是目前為止中最糟的
要看精采的故事,真的還是看原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