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簡稱科博館)位於台灣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是台灣第一座將自然科學生活化的大型公立科學博物館,也是行政院「十二項建設」文化建設項目下的首座科學博物館。自1986年開放以來,每年吸引近300萬人次參觀,僅次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是台灣最受歡迎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特別適合親子旅遊、校外教學及科學愛好者。
1. 博物館概況
歷史背景:科博館於1980年開始籌備,由建築師暨教育家漢寶德主持籌備處,1986年元旦正式開放第一期展館(太空劇場與科學中心)。其後陸續完成生命科學廳(1988年)、人類文化廳(原中國科學廳)及地球環境廳,分四期建設完成。
面積:本館佔地約8.9公頃,另有4.48公頃的植物園(以西屯路與本館分隔)。館外園區包括台中霧峰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南投鹿谷的鳳凰谷鳥園及竹山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2. 展館與展示特色
科博館由六大展區組成,包含科學中心、太空劇場、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及植物園,共24個主題陳列,內容涵蓋天文、物理、生物、地球科學及人類文化,提供互動式學習體驗。以下為各展區介紹:
(1) 科學中心
特色:免費入場,展示天文、數學、物理、化學及生物知識,透過模型、圖片及互動裝置深入淺出介紹科學原理。適合親子及學童初步接觸科學。
(2) 太空劇場
特色:設有傾斜30度的半球形劇場,提供星象模擬及全天域影片放映,營造身臨其境的宇宙體驗。
(3) 生命科學廳
特色:展示生物演化、恐龍時代及人類生命歷程,包含「恐龍時代」「奇幻自然」「氣候行動-全球沸騰時代特展」及「生老病死」展區。
(4) 地球環境廳
特色:介紹地球環境變遷、微觀世界及生態保育,包含「芸芸眾生」「鳥瞰劇場」等展示單元。
(5) 人類文化廳
特色:原名「中國科學廳」,現展示古代人類故事、台灣南島語族及漢人文化,探索人類文明與科技發展。
(6) 植物園
特色:佔地4.48公頃,擁有全台最大的熱帶雨林溫室,展示熱帶植物及生態系統。
外孫威齊&禹翔,同遊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台中科博館的地標就是位於科博館西屯路前方的「水鐘」,這座水鐘高3.5公尺,由法國物理學家設計製造,藉由水的重力與虹吸作用,帶動鐘擺計時。科博館主要分為六大展區,包含: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立體劇場、太空劇場。永久展示內容包含天文、物理、地球科學、古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與人類學,內容不斷推陳出新,期望提升民眾科普知識,並努力成為東亞地區最重要的自然科學博物館。
植物園─於民國88年7月啟用,位於科博館後方佔地4.5公頃,展示台灣低海拔植物生態和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展區,外觀仿中國式建築,為高40公尺之玻璃溫室,造型獨特而搶眼。
寶貝威齊&禹翔,跟爸媽,外公,外婆一起到台中科學博物館參觀。
植物園佔地約4.5公頃,以臺灣低海拔具有的特色生態和熱帶雨林為展示主題,細心挑選仔細檢視臺灣本土具有代表性的幾個生態區造景,並表現景觀的趣味及特色。共計有:隆起珊瑚礁區、蘭嶼區、海岸林區、臺東蘇鐵區、北部低海拔區、中部低海拔區、南部低海拔區及季風雨林區等八個區域,選植各式喬木、灌木、草本、蕨類等原生植種,全園區(含溫室)合計超過800多種植栽。
【超高樹】
植物繁盛的亞馬遜熱帶雨橡世界,樹冠大致分五層,最高層高度約45公尺,樹冠呈傘形,樹梢之間稍空曠,空氣流通,陽光易穿透。第四層樹冠,各願梢之間仍有廣闊距離。第三層樹冠緊密排列,高度6~12公尺,此層亦即地面所能仰視的一層。第二層為灌木層,較為稀疏清爽。第一層為地被層,生長蕨類與草本植物,鋪陳累積的落葉極淺,很快便被搬運分解。第五層之上常有突出的超高樹,多為落葉種類。各層的樹冠比覆蓋,有苔蘚、蕨類及各式的附生植物生長其上。
超高樹之中蘊藏了不少樹種,舉凡巴西橡膠樹、太平洋榅桲、吉貝木棉、馬尼拉欖仁、大葉桃花心木、柚木、號角樹、塔木等等,各分佈在不同層的樹冠之中。
熱帶雨林溫室則是一座倣塔造型中國式風味的特殊玻璃溫室,總建築高度約40公尺,內部展示了用途和觀賞的植物,其中模擬熱帶雨林的環境特性,如:超高樹、河岸雨林、雨林地床、低地熱帶雨林等,植栽共約400多種。
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是由懸吊式鋼構玻璃帷幕所構成,地上高度31公尺,地下高度4.5公尺,直徑56公尺,目前已成為臺中市最具特色的地標建築。在2500平方公尺的展示面積中栽植了500種左右的植物,主要在模擬熱帶低地雨林的環境,展示雨林植物的多樣性,和這些植物與人類密切的關係,在登上熱帶雨林溫室八樓觀景臺的過程中,更可以觀察到由吉貝木棉等所組成的超高樹群、豐富的附生植物、多樣的地被植物等生育地分佈的多樣性。遊客中心同時展示來自亞馬遜河流域的河魚,及雨林環境特有的箭毒蛙,徜徉溫室步道,暴雨、飛瀑和花香交織,讓參觀者宛如置身雨林深處,引領觀眾進入雨林植物的美麗世界。
植物園圓形天棚,陽光大量撒下,綠色植物更顯青翠
台中科學博物館 | 雨果屋
雨果屋是遊客中心,裡頭固定時間有象魚及食人魚的導覽解說與餵食秀,除此之外;還有商品展售區、美食區等等。
【箭毒蛙,雨林中的寶石】
箭毒蛙體色鮮艷亮麗有如雨林中的寶石,主要的活動時間是白天。牠們的許多特性跟一般青蛙不一樣,以幽靈箭毒蛙為例,繁殖時,雄蛙會選定適合產卵的隱蔽處,以鳴聲宣告位置,並以行動捍衛領域,接著引導雌蛙產下約15個卵,隨即排放精子,讓卵受精,並在一旁防衛。兩週後,雄蛙讓孵出的小蝌蚪爬上背,將牠們帶到小水潭生活,50天後,蝌蚪會變態為小蛙。
台中曉明女中科學活動
天主教曉明女子高級中學,簡稱曉明女中、曉明,是由聖母聖心修女會於1963年在臺灣臺中創立的天主教私立完全中學。該校現設有高中部18班、國中部30班,以其嚴謹校風著稱於中臺灣地區,並與臺中女中為臺中現存唯二的女子中學。
台中市私立曉明女中主辦的街頭玩科學活動,週末下午在科博館舉行,女中學生將平日所學科學知識,運用到遊戲中,設計出好玩又有趣的關卡,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孩子挑戰,現場驚嘆聲連連。
寶貝威齊&禹翔,很少看過這種科學活動,很有興趣
廷得耳效應,又稱廷得耳現象、廷得耳效應、丁澤爾現象、丁澤爾效應。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其原理是光被懸浮的膠體粒子散射。廷得耳效應得名自物理學家約翰·廷得耳,他是首位對此現象深入研究的科學家。
跳跳豆急速軌道︰利用鋁箔紙內小鋼珠的重心翻滾,讓跳豆一路翻滾,闖過製成軌道的起點到終點。
跳跳豆活動過程:
1.取一小段鋁箔紙包住吸管捲成圓筒狀。
2.將鋁箔紙筒一端推出吸管外一小段,用手指將鋁箔紙開口封住。
3.將鋁箔紙筒推出吸管外,放入小鋼珠。
4.將圓筒狀鋁箔紙另一端開口用食指內壓密封起來。
5.將已經密封好的鋁箔紙放入底片盒中,蓋上蓋子,上下搖動約 5 至 15 次,讓鋁箔紙更為平滑,形狀變為圓潤。
6.將跳豆放在手掌上、板子或透明空盒中玩,仔細觀察跳豆的移動變化。
魔術跳豆,好像有生命般很愛跳舞,看它跳來跳去,連我們的手掌也成為它的舞池,不管怎麼樣跳,它都不會倒,利用遊戲方式引導學生瞭解重心與平衡的科學原理,並進一步結合跳豆的操作和磁力進行闖關活動。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址:
台中市北區館前路1號
景觀特色:
台灣第一座科學博物館,也是首座將自然科學生活化並擁有現代化設備的大型博物館。
餐飲特色:
設有麥當勞、科學中心餐廳、石尚咖啡輕食吧、石尚陽光吧台等飲食區。
營業(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09:00-17:00(售票時間08:50-17:00)
★週三10:00前免費入場(太空、立體劇場以及收費特展除外)
★植物園戶外為開放空間,主要照明設備於22:00後關閉
休館日:
週一(寒暑假除外)、除夕、大年初一
★若週一遇國定假日或補假日則照常開放
服務設施:
★綜合服務中心
1.優惠卡(家庭卡、恐龍卡)辦卡業務。
2.諮詢各種有關館內的展示與活動。
3.教育活動收費專櫃。
4.發送本館館訊、參觀平面圖、活動簡章、指引摺頁等出版品。
5.協尋兒童、拾遺招領、供應熱開水。
6.借用娃娃車、輪椅、吹風機,並提供寄物服務。
7.申請臨時導覽。
8.觀眾休息沙發區。
地點:生命科學廳入口右側
電話:(04)2322-6940 轉596
★服務台
1.一般諮詢登記服務。
2.供應熱開水。
3.拾遺招領。
4.發送本館館訊、參觀平面圖、活動簡章、指引摺頁等出版品。
5.協尋兒童。
6.申請臨時導覽。
各服務台電話
1.綜合服務中心:轉館內 596分機。
2.優惠卡辦卡處:轉館內 283分機。
3.教育活動收費專櫃:轉館內 398分機。
4.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服務臺:轉館內 598分機。
5.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服務臺:轉館內 170分機。
費用簡介:
票價(2025年最新資訊):
本館展示場(生命科學廳、地球環境廳、人類文化廳):全票NT$100,優待票(學生、65歲以上)NT$70,免票(6歲以下、身心障礙者)。
太空劇場:全票NT$50,優待票NT$40。
立體劇場:全票NT$50,優待票NT$40。
植物園:全票NT$20,優待票NT$10。
停車場:
設有兩處停車場:
1.植物園停車場(臨西屯路,含大客車停車場)
2.博館路三中停車場(限小客車)
收費標準:
小客車─平日優惠每小時NT$20,假日每小時NT$30
大客車─不分平假日每小時NT$60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1. 臺中客運:35、70、71、88、6106、6147。
2. 仁友客運:22、37、45、48、72、125。
3. 統聯客運:77、83。
4. 巨業巴士:往沙鹿、清水、大甲方向。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www.nmns.edu.tw/ch/visit/traffi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