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昂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Rouen)是法國諾曼第地區的一座哥德式天主教主教座堂,以其複雜的歷史和建築風格而聞名。它始建於12世紀,並歷經數百年多次重建和增建,因此融合了早期、盛期和晚期火焰式哥德等多種風格。這座教堂曾以高達151公尺的尖塔短暫成為世界最高建築。盧昂主教座堂也因印象派畫家莫內(Claude Monet)的《盧昂大教堂》系列畫作而聞名於世,。
法國之旅,DAY-2 早上參觀聖女貞德教堂,下午參觀盧昂大教堂。
由聖女貞德教堂,步行到盧昂大教堂,沿途街景。
魯昂著名歷史古蹟「大時鐘」(Gros-Horloge)
大時鐘建於1389年的天文鐘,位於魯昂市中心,橫跨在大時鐘街(rue du Gros-Horloge)上方的一個文藝復興式拱門上。它不僅是魯昂的標誌性建築,也是當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盧昂大時鐘的起源可追溯至14世紀,其最早的鐘樓部分建於1382年,最初是作為盧昂的防禦工事和城市時計塔的一部分。1389年至1398年間,當地工匠讓·德·費蘭(Jehan de Féllans)設計並安裝了這座精密的天文鐘,用以顯示時間、月相及其他天文資訊。這座鐘在當時被視為尖端技術的象徵,體現了盧昂作為中世紀商業與文化中心的繁榮。
⦁ 盧昂大時鐘所在的建築原為市政廳的一部分,後來成為獨立的標誌性結構。16世紀時,鐘樓和鐘面進行了文藝復興風格的裝飾改造,增添了精美的雕塑和雕刻。雖然歷經戰爭與時間洗禮,大時鐘多次修復,但其核心機械結構和外觀仍保留了中世紀的原始風貌,是法國最古老且保存最完好的天文鐘之一。
建築與特色
⦁ 盧昂大時鐘由一座哥德式鐘樓和其下的拱門組成,橫跨盧昂的主要步行街Rue du Gros-Horloge,建築風格融合了中世紀哥德式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元素。
⦁ 鐘面:位於拱門上方,單指針設計的雙面天文鐘,直徑約2.5公尺,飾以太陽、月亮和星辰圖案。鐘面顯示24小時制,並能反映月相變化,展現了中世紀對
⦁ 天文學的理解。
⦁ 雕刻與裝飾:鐘樓外牆和拱門覆蓋精緻的浮雕,包含神話人物、動物和花卉圖案。拱門頂部的雕塑包括代表時間的老人和象徵正義的女神。
⦁ 機械結構:內部機械為14世紀的原始設計,至今仍部分運作,是研究中世紀機械技術的珍貴文物。
⦁ 瞭望台:鐘樓頂部設有觀景台,遊客可登塔俯瞰盧昂舊城區的半木結構房屋和塞納河風光。
盧昂大時鐘,提供博物館和登塔體驗。以下是參觀詳情:
⦁ 開放時間:通常為每天上午10:00至下午1:00及下午2:00至6:00,周一及1月1日、5月1日、12月25日關閉。
⦁ 門票:成人票約7-8歐元,包含博物館導覽和登塔體驗。
⦁ 導覽服務:提供語音導覽(法語、英語等),介紹大時鐘的歷史與機械原理。團體導覽需提前預約。
⦁ 博物館:位於鐘樓內部,展示中世紀鐘錶技術、盧昂歷史和修復過程的文物,適合對歷史和機械感興趣的遊客。
⦁ 注意事項:登塔需攀爬狹窄樓梯,不適合行動不便者。拍照允許,但禁止觸碰展品。
大時鐘下方拱門上的浮雕。這座拱門是文藝復興時期建造的,而其上方的浮雕則充滿了豐富的象徵意義。拱門中央的浮雕描繪的是一個著名的神話場景:基督與牧羊人。在這幅浮雕中,牧羊人代表的是忠誠與守護,他們圍繞著中央的基督,象徵著宗教信仰在城市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盧昂木骨架房屋(Half-timbered houses),是盧昂的著名特色。
這種建築風格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 木結構外露: 建築外牆可以看到垂直、水平或斜向的木梁骨架。木材之間填充著石塊、磚頭或泥灰,並在外層塗上灰泥。這些外露的木結構不僅是建築的支撐,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裝飾圖案。
⦁ 多樣的色彩: 盧昂的木骨架房屋通常被漆成各種鮮豔的顏色,例如照片中的紅色、粉色和黃綠色,讓街道顯得生動活潑。
⦁ 這種建築風格在法國的諾曼第地區和阿爾薩斯地區特別常見,尤其是在盧昂老城區,這些保存完好的古老房屋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氛圍。
盧昂主教座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Rouen)位於法國諾曼第的盧昂市中心,是哥德式建築的代表作。始建於12世紀,歷經數百年才完成,擁有高達151公尺的尖塔,曾為世界最高建築。教堂外觀雕刻精美,展現中世紀工藝之美,內部則收藏多位諾曼第公爵與英格蘭國王的陵墓,其中包括「獅心王」理查一世的心臟。印象派畫家莫內曾以此為題創作多幅名畫,使其享譽世界。今天的盧昂主教座堂不僅是宗教聖地,更是藝術與歷史的象徵。
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的盧昂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Rouen)系列畫作是印象派藝術的經典代表之一,創作於1892年至1894年間。這一系列約有30多幅作品,描繪了法國諾曼第地區盧昂的哥德式大教堂在不同光線、天氣和時間下的外觀變化。
參觀資訊
⦁ 開放時間:通常為每天上午8:00至下午6:00(冬季可能縮短至下午5:00)。
⦁ 門票:教堂主體免費進入,但某些區域(如聖器室或特殊展覽)可能需要額外購票。
⦁ 導覽服務:提供語音導覽和團體導覽(法語、英語等),建議提前預約。
⦁ 注意事項:參觀時需保持安靜,尊重宗教場所的禮儀,建議穿著得體。教堂內允許拍照,但禁止使用閃光燈。
建造歷史
⦁ 盧昂主教座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早期基督教時期,約在公元260年,聖梅洛尼烏斯在盧昂建立了第一座教堂,位於或靠近現今主教座堂的位置。
⦁ 現今的盧昂主教座堂始建於1063年,當時正值諾曼第公爵「征服者威廉」統治時期。教堂經歷了數百年的擴建與修復,融合了多種哥德式建築風格,包括早期哥德式、鼎盛期哥德式以及晚期火焰式哥德式。這種跨越數世紀的建造過程,使盧昂主教座堂成為哥德式建築演變的教科書式範例。
⦁ 在19世紀,教堂的尖塔進行了重大修復,1876年至1880年間,其151公尺高的金屬尖塔使教堂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
教堂西側立面映入眼簾,高聳的聖羅曼塔(Tour Saint-Romain)與奶油塔(Tour de Beurre)左右對稱,中央151公尺高的鑄鐵尖塔直指天際,氣勢磅礴。莫奈曾在1890年代從廣場對面的窗戶捕捉這立面在不同光影下的變化,今日我站在同樣的角度,彷彿穿越到印象派的畫布中。
建築外觀
盧昂主教座堂以其宏偉的哥德式外觀聞名,尤其是西立面,這是莫內在其系列畫作《盧昂主教座堂》中反覆描繪的主題。西立面以其繁複的石雕和對稱的設計令人歎為觀止,中央入口上方的大型玫瑰窗是哥德式建築的經典元素。教堂擁有三座風格各異的塔樓:
1. 聖羅曼塔(Tour Saint-Romain):位於北側,屬於早期哥德式風格,頂部因火災重建為火焰式。
2. 黃油塔(Tour de Beurre):位於南側,因據說由當地人捐贈的「黃油稅」資助修建而得名,呈現晚期火焰式哥德風格,細膩而華麗。
3. 中央尖塔(La Flèche):高達151公尺的金屬尖塔,是法國最高的教堂尖塔,19世紀重建後成為地標。
中門上方的飛簷(Tympanum)。此處的雕刻描繪了耶西的樹(Tree of Jesse),這是一個常見於中世紀藝術中的主題。耶西的樹是一種象徵性的族譜,用來描繪耶穌基督的血統,追溯自舊約聖經中以色列國王大衛的父親耶西(Jesse)。雕塑通常會以一棵從耶西身上長出的樹來呈現,樹枝上會結出耶穌的先祖,最終在樹頂以聖母瑪利亞和聖子耶穌作為結尾。
這些排列於門廊上方的雕像被稱為「國王長廊」,通常呈現一排《舊約》中的猶太諸王,從大衛王開始,一直延伸到耶穌基督的祖先系譜。這些雕像象徵「耶西的樹」(Tree of Jesse),即耶穌的血統源於大衛家族,強調救世主誕生的神聖預言。
特色:
⦁ 國王們戴著皇冠,手持權杖、卷軸或象徵統治的物品。
⦁ 每一尊雕像立於哥德式尖塔裝飾的小龕中,彷彿縮小版教堂。
⦁ 位置多設在教堂正面(西立面)的大門上方,成為進入教堂的神聖象徵。
⦁ 這種「Gallery of Kings」是《聖經》中的猶太王族人物。巴黎聖母院、亞眠大教堂等也有類似設計,象徵基督血統的延續與教會的合法性。
盧昂大教堂-內部景觀
進入盧昂主教座堂,遊客會被其寬敞的中殿和宏偉的空間感震撼。教堂內部高聳的拱頂和修長的柱子體現了哥德式建築的垂直性,引導視線向上,象徵對天堂的嚮往。內部主要景觀包括:
⦁ 中殿與唱詩班席:中殿長137公尺,寬敞而明亮,唱詩班席區域的木雕座椅精美,展現了中世紀工匠的技藝。
⦁ 聖器室:存放宗教文物,包括珍貴的聖像和禮拜用品,需額外門票參觀。
⦁ 墓葬與紀念碑:教堂內有多位諾曼第公爵的墓葬,包括「獅心王」理查一世的心臟墓,極具歷史意義。
⦁ 管風琴:教堂內的管風琴是法國重要的音樂遺產,經常在宗教儀式或音樂會中使用。
周圍廊柱(Columns and Arcades)結構與設計:
⦁ 廊柱是中殿和側廊(aisles)之間的分隔結構,採用高聳的圓柱和複合柱(compound piers)設計。每根廊柱由多個細長的柱身組成,表面雕刻有縱向線條,增強了建築的垂直感。
⦁ 廊柱頂部連接著尖拱(pointed arches),這些拱門與穹頂的肋骨相呼應,形成連續的拱廊系統。圖片中可見拱門的曲線與廊柱的挺拔形成對比,展現哥德式的流線美。
⦁ 材質與裝飾:廊柱主要由當地石材(如諾曼底石灰石)建造,呈現自然灰色調。
⦁ 功能與空間感:廊柱不僅承載穹頂的重量,還將中殿與側廊分隔開,創造出三廊式(three-aisle)布局。中殿寬敞高大,側廊較低,形成了層次分明的空間。
穹頂(Vaulted Ceiling)建築結構:
⦁ 盧昂主教座堂的穹頂採用了哥德式建築的肋架穹頂(ribbed vault)設計,這種結構由交錯的肋骨支撐,形成複雜的拱形天花板。肋骨不僅用於結構支撐,還增添了視覺上的層次感。
⦁ 穹頂高度極高,中殿(nave)穹頂距地面約為46-50米,這在當時是建築工程的傑作,體現了哥德式追求「通向天堂」的設計理念。
⦁ 裝飾與材質:穹頂表面以石頭砌成,帶有自然的灰白色調。
⦁ 肋骨交匯處常有精緻的雕刻或裝飾性花紋,這是哥德式穹頂的典型特徵。
⦁ 光線效果:穹頂上方有高聳的尖拱窗(clerestory windows),這些窗戶裝有彩色玻璃,允許自然光線進入,創造出柔和而神聖的氛圍。
盧昂大教堂-彩繪玻璃窗
盧昂主教座堂的彩繪玻璃窗是其最具吸引力的特色之一,許多窗戶可追溯到13至16世紀,展現了中世紀玻璃工藝的巔峰。這些玻璃窗以鮮豔的藍色、紅色和綠色為主,描繪聖經故事、聖人傳記和宗教場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 玫瑰窗:位於西立面,13世紀的傑作,直徑約10公尺,圖案複雜,象徵天堂的光輝。
⦁ 聖人窗戶:位於唱詩班席兩側,描繪了聖羅曼等當地聖人的故事,色彩鮮明,細節精緻。
⦁ 現代修復:部分玻璃窗在二戰期間受損,後經修復並融入現代設計,保留了歷史與當代的融合。
⦁ 這些彩繪玻璃窗在陽光照射下,將教堂內部點綴得如夢似幻,創造出寧靜而神聖的氛圍。
教堂中央金色祭壇
⦁ 歐洲教堂的中央祭壇(altar)是教堂中最重要的聖物,位於中殿的最前端。它的主要作用是舉行聖餐禮,這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基督最後的晚餐,並相信在儀式中,餅和酒會變成耶穌的身體和血,信徒透過領受聖餐,與基督建立神聖的連結。
⦁ 除了聖餐禮,中央祭壇也是獻祭和奉獻的場所。在教堂的設計中,祭壇代表著上帝臨在的聖地,是信徒與神溝通的核心。因此,它通常會被精心裝飾,使用大理石、黃金和華麗的雕刻,以彰顯其神聖性與重要性。
15世紀的書商樓梯(Escalier des Libraires)展現了火焰式哥德風格的細膩,連接著教堂圖書館,雖然不對外開放,但其石雕之美令人流連。
威廉一世(William I)的墓碑,他被稱為「長劍」(Longsword)。 威廉一世是第二任諾曼第統治者,從927年統治直到942年被暗殺。 儘管他被稱為「諾曼第公爵」,但這個頭銜直到11世紀才普遍使用,當時他被稱為盧昂伯爵。
理查一世(Richard I),又稱「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的墓碑。 理查一世是英格蘭國王,以其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的英勇表現而聞名。 他的心臟被安葬在魯昂大教堂,而他的遺體則安葬在安茹的豐特夫羅修道院。
盧昂主教座堂聖壇。
華麗的聖壇:聖壇中央設有十字架,周圍有精緻的雕刻和裝飾,呈現出莊嚴而神聖的氛圍。
彩繪玻璃窗:聖壇兩側高大的窗戶鑲嵌著彩繪玻璃,為教堂內部帶來柔和的光線,並增添了藝術美感。
聖女貞德禮拜堂(Chapelle Sainte-Jeanne-dArc)這座側堂安靜肅穆,供奉著聖女貞德的雕像,彩色玻璃窗上描繪了她的生平事蹟,如帶領法軍作戰或火刑殉道場景。她在盧昂老集市廣場被處決,這座禮拜堂彷彿是對她精神的緬懷。
盧昂大教堂壯觀的中殿(nave)
主要景觀特色
1. 哥德式建築風格:高聳的拱頂(vaults)和兩側一排排的列柱(columns),形成了一種向上延伸的視覺效果,營造出莊嚴宏偉的空間感。
2. 中殿:中殿是教堂中最主要的區域,是信眾集會的地方。兩旁整齊排列的木椅,引導視線向遠處的詩班席(choir)和祭壇(altar)延伸。
3. 採光與氛圍:教堂內部光線柔和,但透過高處的彩色玻璃窗射入的光線,讓空間顯得神聖而寧靜。
4. 祭壇與詩班席:沿著中殿的盡頭,可以遠眺到祭壇區域。這個區域是教堂中最重要的儀式舉行地點。
5. 現代元素:右下角可見一排點亮的蠟燭,這是教堂常見的祈禱或紀念儀式。左側則有展覽看板,顯示教堂也同時舉辦現代活動。
離開大教堂,我再次回頭望向那座宏偉的建築。它不僅是莫內畫作中的主角,更是歷史的見證者。在這裡,光影與歷史、藝術與信仰完美地交織在一起,每一處細節都充滿了故事。如果你計畫造訪盧昂,別忘了花時間漫步在大教堂內外,靜心感受光線的變化,探索那些隱藏在角落的歷史印記。這趟旅程,將會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饗宴。
教堂外廣場空地,鴿子成群,等待遊客餵食
教堂附近街道
盧昂快速公交系統(Trolleybus),名為TEOR。
TEOR(Transports Est-Ouest Rouennais)是一種介於公車與輕軌之間的交通工具,它使用專屬車道行駛,部分路段也採用高架電纜供電。TEOR的特點是:
1. 車身設計:車體寬敞,通常為雙節或多節車廂,外觀流線型,看起來比一般公車更現代化。
2. 看板:車門上方有看板,標註著「JE MONTE」(我上車)和「JE VALIDE」(我驗票),這是法國公共交通系統常見的提示。
3. 高效便捷:由於行駛於專用車道,TEOR不受一般道路交通堵塞影響,提供快速且準時的服務。
盧昂大教堂-交通方式
火車:從巴黎聖拉扎爾火車站(Gare Saint-Lazare)搭乘SNCF國鐵,約1小時15分鐘至1小時30分鐘可抵達盧昂Rive Droite車站。車站距離主教座堂約1.5公里,可步行(約20分鐘)或搭乘當地公車。
公車:盧昂市內公交系統(T1、T2、T3線)覆蓋市中心,最近的站點為「Cathédrale」站,步行1分鐘即可到達。
自駕:從巴黎出發沿A13高速公路,約120公里,車程1.5小時。市中心有停車場,如Place de la Cathédrale附近的停車場。
步行:盧昂舊城區適合步行,主教座堂位於市中心,與其他景點步行距離短。
盧昂大教堂-周邊景點
⦁ 聖女貞德教堂與舊市集廣場(Place du Vieux Marché):距離主教座堂約500公尺,聖女貞德於1431年在此被處以火刑,現代化的聖女貞德教堂紀念這位法國民族英雄,廣場周邊有餐廳和咖啡館。
⦁ 大鐘樓(Gros-Horloge):盧昂的地標之一,14世紀的天文鐘,位於主教座堂以西約300公尺,遊客可登塔俯瞰城市。
⦁ 盧昂美術館(Musée des Beaux-Arts de Rouen):距離主教座堂約800公尺,收藏包括莫奈在內的印象派畫作,展覽豐富。
⦁ 聖馬克盧教堂(Église Saint-Maclou):距離主教座堂約200公尺,另一座火焰式哥德建築,精美的立面和彩繪玻璃窗同樣令人驚歎。
⦁ 塞納河畔:沿著塞納河散步,欣賞盧昂的半木結構房屋和鵝卵石街道,感受中世紀氛圍,距離主教座堂約10分鐘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