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十七歲那年,我在讀什麼。
那是個過了對安徒生童話熟悉的時代,
那是個過了沉迷福爾摩斯偵探小說的時代,
那是個過了對星座書沉迷的時代,
那是個我還沒有迷上張曼娟的時代,
那是個我還沒有迷上吉本芭娜娜和村上春樹的時代,
那是個我還沒有迷上國外經典文學和翻譯小說的時代,
中間的那個斷層,我到底在讀什麼?
突然想起擺在書櫃已久的一本書,嶺月寫的《老三甲的故事》,我高中時代曾經很喜歡這本書,怎麼知道這本書也忘了,不知道是不是從課本裡讀到嶺月作品,那個年代,看得課外書,蠻多是從課本裡延伸去看的。
十七歲那時候,看著四十年前一群女高中生的十七歲時的記憶。
現在,回想寫下十年前我的高中閱讀記憶。
從閱讀記憶看到跨世代的交迭......
《引用文章誠品【愛讀十七─我的青春閱讀剪影 】徵件 》
說實話我已經忘了大半內容了。
不過曾經很喜歡,是本很棒的書。
老三甲的故事
這是四十年前的真實故事.中部名校彰化女中,一群來自鄉村和小城巿的少女,因綠際會地成為同班同學,從此展開她們多采多的人生旅途.
她們好勝好強,努力突顯自己,但在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後,便團結起來爭取團榮譽,也因此培養出影響她們一生的〔老三甲〕精神.
這班同學,不肯死背書,愛看課外書;會撒嬌,也會製造驚喜;相互也競爭,也相互激勵;功課好,受寵愛,高傲自負,也備嘗挫折.在這段有歡笑` 有悲情的歲月中,交織著同學` 師生` 學校` 家庭的真摯之情,特別是在純樸的農業時代和動盪的時局中,一個事件接連一個事件,使她們的生活受到衝擊,生命受到錘鍊,而她們在這種大環境中,毅然走上人生璀璨的道路.是什麼人` 什麼事改變了她們?為什麼老三甲精神能這樣指引她們一生成功地扮演每一個階的角色?
書介來源:博客來‧老三甲的故事
- 8樓. 阿 曼達2006/05/11 17:26我也喜歡老三甲
我也很喜歡老三甲的故事喔,不過記得是從報紙上看到連載後才知道這本書的,至於是哪一份報紙,怎麼記得是國語日報呢(會不會是記錯了?)
從國三畢業禮物收到一本《擊壤歌》開始,就開始瘋狂迷上朱天心,高中時自然追著他的書看、然後從朱天衣、朱天文、三三社出版的書,這樣一路愛烏及烏下去。
那個時候書桌上總是擺著教科書,教科書下壓著小說偷偷摸摸的看,就這樣過完現在想起來非常無憂無慮的高中生活。
高興和難過的時候,都要大聲唱歌! - 7樓. KayeTzeng2006/05/06 14:59
- 6樓. 高妹兒2006/04/23 16:26悶死的歲月
17歲的時候﹐我幾乎什麼書都沒看﹐忙補習和當合唱團指揮.... - 5樓. 聽風的歌2006/04/19 10:39大家都好有文學氣質哦~
十七歲那年.....我在讀......漫畫
《灌籃高手》是每週必看的連載
- 4樓. kilin2006/04/14 14:14獨身主義
17歲那一年啊,打桌球成了逃避升學壓力的唯一出口,天天打,黑皮鞋沒多久就得換一雙...
那一年看了黃明堅的「單身貴族」,這才知道原來人生還有這個選項,從此嚮往不婚。不知道這本書還在身邊嗎?真該去找出來翻翻,重溫一下當年是哪一段文字打動了我..
看一點書,寫一點字,做簡單的事。 - 3樓. lester的爹2006/04/04 03:30好像是去借書來看
參加一個小團體,叫做「參與者」,他們代售一些書,還出個小刊物,裡頭介紹一下要賣的書,我也寫過幾篇介紹性的文章。
- 2樓. 半月灣2006/03/31 12:35我在讀"歌"
17歲
高二或高三吧
高中時候
高一 我讀 擊壤歌(雖然我不是唸北一女)
高二 高三 我讀 未秧歌 我們的歌
未秧歌和我們的歌
都是一些關於大學生或留學生的小說
未秧歌的作者是鹿橋
是講大陸西南大學的一些戰爭愛情故事
我們的歌作者是趙淑俠
是講一些台灣留學生的價值觀及愛情故事 - 1樓. 遊樂2006/03/31 02:54十七歲那年,我在讀什麼...
已不大記得了,好像是剛開始留意有關設計與哲學的書吧。(人越大,記憶體越少剩餘空間,哈!)
只知今天又忍不住去買書,買了"Displaying the Marvelous — Marcel Duchamp, Salvador Dali, and Surrealist Exhibition Installations"、《在羅馬的階梯上畫畫》,以及 cluster 雜誌。全都未有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