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七年後,台灣終於又有機會一睹月全食從半影食始到半影食終全貌。今年9月7日深夜到8日凌晨,一場精彩的月全食天象將在台灣上空上演,追星族當晚務必守候。
這是今年第2次的「月全食」天象,第1次月食發生於3月14日,當時美洲、歐洲多數地區、亞洲、澳洲和非洲均可見。儘管每年都會發生2-5次的月食天象,但台灣並非每一次都能完整欣賞。此次月全食是七年來台灣可見到完整的全部過程,時間為9月7日23時28分至9月8日凌晨4時55分結束,歷時5小時27分。當中1時31分至2時53分為全食階段,月球將呈現出深紅的「血月」狀態。
台北天文館表示,「月食」的成因,為月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時,和太陽、地球剛好呈現一直線,此時月球會進入地球的影子區,原本照射月面的太陽光被地球遮掩,導致月球無法反射陽光而隱沒;月球「全食」階段,月面會完全隱沒在地影內,陽光在穿過地球周邊的大氣層時,部分的紅色光會被大氣折射到月面上,所以月亮會呈現暗淡的紅銅色,又被稱為「血月」,也是全食最美的時候。
此次的月全食,總時程約5小時26分40秒,而月亮完全被遮蔽時間長達1小時22分6秒。全程歷經「地球半影(半影食始)、進入地球本影(初虧)、完全進入本影並呈現暗紅色(食既、食甚)、離開本影(生光)、完全復原(復圓)、脫離地球半影結束(半影食終)」等五個階段。
為何月全食時間有長有短呢?天文館指出,月全食由食既至生光的全食階段,時間長短每次都不相同,主要受到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1.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為橢圓形,因此有時較靠近太陽,有時離太陽較遠,地球陰影圓錐大小會隨之改變,地球上所見太陽大小也會隨之不同。
2.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也是橢圓形,因此地球所見的月球大小也會不同。
3.月全食發生時,如月球非常接近地影中心位置,月全食的長度也會比較長。
9/7深夜至9/8 凌晨的月全食全過程時間如下:半影食始(11:21)、初虧(0:27)、食既(1:31)、食甚(2:13)、生光(2:53)、復圓(3:56)、半影食終(4:55)。
天文館表示,每年都有月食,本世紀(2001-2100)全球共發生228次月食,其中月全食86次、月偏食57次、半影月食85次。台灣上一次看見月全食為2022年11月8日。
由於月亮為夜空中最亮的天體,觀賞月全食一點也不困難。只要光害不嚴重的地方均可觀賞,如都會的公園、視野不被高樓遮蔽的頂樓陽台、空曠的地方,以及高山、海邊等,能用肉眼看到月亮的地方都能欣賞。